刘金花
摘 要: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平台下的生活与工作得到了全新的改变。通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工程的不断发展,不难发现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提高。图书馆作为满足公众知识储藏的场所,面对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更要在坚守馆藏的同时,创新图书资料管理形式。信息化与图书资料的管理紧密联合,更是对图书馆自身定位与社会教育意义的重大把握与深化。本文在简单分析其建立原因的前提下,剖析图书馆与网络紧密联系的积极性,提出在网络信息背景下的资料管理优化措施,以期望能更好的做到图书馆的社會教育意义。
关键词:网络信息;图书资料管理;优化建议
众所周知,人类获取知识在从劳动中逐渐进化为从书籍中获取。随着时间的不断沉淀,图书馆的馆藏数量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面对新兴网络技术的挑战下,众多图书馆仍保持着原有作坊式管理,即计书数量、确定书名等落后的管理方式。这些也导致了现在图书馆的书本利用率低、大众知识把握度不够等,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大环境下,图书馆要加强对管理的创新,要在资料管理的方式中创新网络技术的应用,达到数字化图书馆的目标,完成图书馆资料信息的网络化,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1 网络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
1.1 图书资料管理概述
图书资料管理主要包括对馆内书籍期刊杂志的借阅管理与维护等。要及时补充馆藏图书,对于单位企业借阅书籍要做好审批工作,对于期刊杂志等要做好分类摆放等。管理人员要对书籍进行定期维护检修,做好书籍的防水防潮防虫工作,确保图书资料的安全。在借阅结束后,要进行书籍的分类摆放,这对现代图书馆来说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
1.2 建立网络信息化下的资料管理原因
1)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网络技术下,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更要把握好时代的变化,提高自身服务意识。要改变原有只为图书摆放整齐工作意识,明白读者的需求才是现代图书馆的立足要求。让读者爱上阅读,在满足目标的前提下便是要创新图书资料管理。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更要把握地区的独立性与特殊性,把图书馆融入地方特色,改变原有工作的机械性内容的重复性,突出人员本位思想,进而提高资料管理的创新。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更不能拘泥于年龄,人们的固有思维都会认为青少年是图书馆的主流人群,要改变人民群众的思维定势,吸收纳入其他年龄段的服务对象,才是图书馆存在的意义,达到全民学习的目的。基于信息化资料管理的创新,才能扩大图书馆的服务人群范围,提高服务职能。
2)全民阅读趋势的导向要求。在随着手机、平板等设备的全民化,小说app电子书等新兴数字化阅读方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碎片化阅读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民众对于阅读与获取知识的渴望,使得部分人在日常闲暇之余开始了阅读。在新兴阅读媒体的冲击下,图书馆的馆藏资料依旧以传统陈旧书籍为主,无法满足年轻群体对于阅读的需求,由此在满足不了阅读意愿的情况下前往图书馆的人只会越来越少。所以,网络信息化下的图书资料管理,更应该加强书籍的多元化、碎片化,提高电子设备在图书馆的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图书馆的原有地位,满足大众需求,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1.3 多元发展的大势所趋
正是基于kindle等电子阅读设备的不断发展,不同年龄段对于阅读书籍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图书馆更应该积极拓宽图书采购与馆藏量,不再只依靠原有陈旧书籍。目前,一些图书馆,馆藏的陈旧与大众阅读的多元化形成的矛盾不断加深,导致图书馆作用难以发挥,也为图书馆改变原有工作方式提出了警告。只有满足大众的读书需求,开放性阅读、层次性需求导向,才能抓住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在网络信息技术下的图书资料管理,更强调开放,注重读者阅读兴趣的培养,提高图书馆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让人民群众在馆中把握
知识。[1]
1.4 建立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内涵。在利用网络来进行图书资料管理时,解决了传统意义上纸质书籍难保存价格贵的问题,更能在网络上获取较多的期刊书籍图书等多种多样的图书。脱离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外,网络下的书籍更加多元化、层次化、内涵化,提高了图书馆的馆藏内涵。
2)有利于加强共享资源。正如网络公开课一般,图书也要做到“没有阅读的围墙”,在改变工作方式后,综合性图书馆发展使得各个图书馆的图书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整合与共享,提高了馆藏图书的数量,做到了优势互补。解决了经费限制,纸质书籍难维护、服务对象单一的问题。丰富资源、提高数量、填补空白是基于网络下的图书馆优势。
3)有利于文献检索的不断完善。传统检索方式由人工与简易智能合作,现在的图书检索方式难以满足图书资料难度加大、资源数量提高的需求。信息化技术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完善了检索方式,使得文献检索更加简单便捷,依靠多种多样的检索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检索效率,节约检索时间。更满足了无区域性、无空间性,利用远程网络就能进行检索,大幅度提高了读者的阅读需求。[2]
2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资料管理举措
2.1 提高馆内资源共享效率
图书馆在网络信息技术下的基础下,要提高资料管理的网格化建设,提高馆内与馆外图书馆的合作范围,实现网络下的图书馆资料互相联通。图书馆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不断挖掘图书馆内的资源内涵,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率。更要定时进行文献与图书的占比统计,抵制偏离原有轨道发展的图书馆趋势,做到资源共享与馆藏图书的平衡,提高图书资源的空间利用效率,降低耗损图书的占比。
2.2 完善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
图书馆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金在设施建设中的占比。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构建数字化图书管理,提高资料管理的电子化效率,利用网络转换图书形式,保证图书馆内纸质资源与数字化资源相统一。要在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同时提高图书馆的地区特色,完善补充专业书籍与网络书籍,建设完善电子化的图书借阅场所,满足大众的多元文化需要。不断丰富馆内检索方式,为读者提供更简洁快捷的检索。配套完善的检修设备仪器,定期对馆内的信息化资源进行检修维护,依托专业维修人员为保证信息化资料建设的安全运作提供保障。
2.3 提高馆内人员的网络技术与专业素养
由于众多图书馆人员对于图书资料的管理并没有完整的管理意识,在面对信息技术下的图书资料管理更加手足无措。要加大对专业人员的资料管理培训,提高人员在信息化背景下进行工作的适应性。定期开展讲座与技术交流,提高馆内人员管理的专业手段和设备操作。在逐渐提高人员专业素养的同时,要吸纳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图书馆应对网络问题的解决能力。加强人员的薪资待遇,创建人才激励制度,提高人员服务能力。
3 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趋势下,图书馆要立足人民把握需求,不断改进资料管理的形式与方式,提高读者阅读效率,增加图书馆的馆内资源。只有在信息化中改变图书馆的原有资料管理,才能逐渐走向多元化、内涵化、层次化。因此,新兴网络技术下的图书馆资料管理,更要从设施完善、人员专业素养强、资源能力共享等方面加强。
参考文献
[1]陈宁.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对策[J].赤子,2017,(07):211.
[2]戴伟.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路径研究[J].才智,2019,(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