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问诊:抗击疫情的“第二战场”

2020-04-21 07:49丁宁
南都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张宁肺炎医疗

丁宁

21岁的张宁在家已经咳嗽了半个月,走到了发热门诊门口,却因为担心交叉感染,又返回了家。正坐立不安时,张宁发现了朋友圈中转载的微医“线上问诊”链接。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张宁将自己的症状在线发给了医生,“夜里咳嗽,没有发烧症状,无武汉旅行史,没有接触肺炎病患。”

10分钟后,张宁就得到了医生“建议在家观察”的回复意见。而此前,她从未使用过“线上问诊”功能。张宁告诉南都周刊记者,她每天早起看到新闻中增加的确诊人数的数字,都怀疑自己有患病风险。

从武汉读书回家之后的李翔,也有着类似的焦虑。李翔说,自己回家已经超过10天了,其间好像有一点感冒发烧,但只有37.3℃,也没有咳嗽的症状。体温计不离手,不敢与家人过多交谈,整日考虑是否要去医院,已成为了李翔的日常写照。

直到昨天,线上呼吸科医生告诉李翔,“建议待在家里,不用害怕,按照这个症状在家里隔离就行”,他才稍微放下心来。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人数激增,不少人陷入了去医院还是在家观察的两难纠结中。“线上问诊”成为了不少人就医的第二条途径。

各地医生“持续应援中”

弹出消息框、询问病情、回复患者……除夕夜,四川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张燕是守着手机过的。最近几天,张燕在网络上不间断地进行义诊,截至1月27日已接诊患者近800名。

刚刚结束一天的线下门诊,27日晚上8点钟,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徐建强又拿起了手机,开始在线上回复患者的咨询。

“问诊的家长都非常焦虑,心理压力很大,我都是在空隙的时间回复家长的问题。”徐建强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与张燕、徐建强一样在线上接诊的医生过万名。截至1月28日上午10时,“平安好医生”累计接诊疫情相关问诊94.8万次;截至1月29日上午9时,“微医”平台上共有12775名义诊医生,累计提供了约62万例咨询,平台累计访问量达7000万次。

在平台界面的下方,可以看到几乎每分钟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持续应援中”。据财新网报道,在多个在线医疗平台上,湖北地区问诊人数持续涌入,最高可达每小时3000人次。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向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各地尤其是武汉地区医疗资源紧张,线上问诊是此次疫情中一个很重要的辅助战场。”

互联网下的“非接触医疗”

“线上问诊”源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医疗”,又称“非接触式医疗”,与传统医疗方式中,医患双方的“接触”相对应。“线上问诊”时,医患双方无需见面,通过文字、图片、语音等方式,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非接触性质的信息交流。

目前,由于部分地区就医人数过多,医疗资源承压,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均在线上针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开设“发热门诊”咨询渠道。“阿里健康”“丁香医生”“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微医”、腾讯微信等平台也均提供相关的“线上问诊”服务。

“线上问诊”源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医疗”,又称“非接触式医疗”,与传统医疗方式中,医患双方的“接触”相对应。

根据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因此,目前在线医疗平台提供的大多仅为轻问诊,即提供建议,而非下诊断和开处方。

用户在使用“线上门诊”之前,首先要对病情有基础的判断。

根据1月24日《柳叶刀》针对首批41例患者发表的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表现有发热(98%,40例),咳嗽(76%,31例)和疲劳(44%,18例)。超过一半的患者还出现呼吸困难(55%,22例),但头痛(8%,3例)和腹泻(3%,1例)少见。

张燕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表示,只要患者没有流行病学史(即流行病学接触史,现阶段指在咳嗽、发烧等发病症状两周内存在湖北旅游史,特别是武汉旅游史,或与湖北发热病人有接触史的人)、发热、咳嗽或者是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建议在线上咨询后在家休息,时时监测体温即可。

冬春季节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不少人会把普通感冒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混淆。西安交大二附院感染科专家提醒,日常生病中经常出现的打喷嚏、流涕症状并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常见症状。如果没有武汉接触史,更有可能是普通感冒、流感、支气管炎等。有轻微不適不必扎堆发热门诊,以免导致交叉感染,也给有限的医疗资源增加负担。

“儿科线上问诊和线下看病最大的区别是无法见到孩子本人,只能通过家长的描述判断,确实增加了看病的风险和难度。”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徐建强表示,如果小孩出现了发烧1-2天,但温度不是很高(38.5℃以下)的情况下,可以自己在家里多喝水,平衡饮食,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之类。但如果发热时间长或出现高热或伴随出现了头痛、全身乏力、精神差等症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完成基本判断后,到哪里寻找正规平台?目前,除了部分医院的公众号开设了线上问诊平台,还有部分医疗平台也专设了“线上问诊”分区。以同济医院为例,可下载“掌上同济”APP,注册后找“在线问诊-发热门诊”进行线上咨询。

1月25日,腾讯微信也开辟了“城市服务-发热门诊”和微信搜一搜“在线问诊”两种方式为患者提供线上咨询服务。截至1月28日,武汉协和医院、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十余家公立医院自愿接入在线问诊专区。

其中,武汉协和医院投入了320名医生进行24小时轮流问诊,一天内接诊了1.2万名患者。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有200多名医生入驻,在线问诊上线后的四五个小时内,有超过4000名市民进行咨询。

此外,在支付宝界面搜索“问专家”也可以找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问诊专区。

“由于此次传染病的特殊性,互联网不受场地、时间等要素限制的特性发挥了功能,关于此次疫情的心理救助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大面积地开展。”国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成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教授,温州医科大学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唐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线上问诊在信息沟通渠道、信息总量、交流深度、信息准确度等方面都会受限,医务工作者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线上问诊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但像咽喉的情况、肺部听诊、血常规化验、病毒核酸筛查等,在线上确实没办法完成。”张燕表示,线上问诊主要针对轻症患者进行病情初步判断并提供建议,重症患者还是建议到线下门诊就医。

一半相信,一半质疑

“按照你说的症状,应该属于咽炎,可以到药店购买一些中成药。”线上医生为张宁开出了药方。

“线上医生开的药,说实话,一开始我还不太敢吃,但医院人太多了,怕交叉感染,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了。”虽然得到了医生的建议,初次使用互联网医疗的张宁对线上问诊依然不太放心。

在线问诊的医生是否都有医师执照?如何确保医生的信息真实可靠?对于突然“走红”的线上医疗,不少患者都一半相信,一半质疑。

记者了解到,目前,使用人数较多的“微医”线上问诊平台允许参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医生自主报名,需要在线提交申请人的身份证、医师资格证、职称证等证件信息,并通过人像活体检测,将活体人像与身份证上的照片比对,确保是申请者本人操作。微信平台线上问诊入口显示,参与医院均为正规公立医院,问诊医生则均为所属医院的执业医师。

除了医师执照,让张宁担心的还有医生的专业背景:“虽然是正规医生,但是我看到他的介绍写的是骨科医生……不知道能不能诊断肺炎的病呀?”

線上问诊平台的医师介绍显示,仅有部分医生具有全科经验,大部分医生来自不同专业背景,既有自己选择加盟“线上抗疫战场”,也有平台主动联系医生,以应对激增的用户量。

对此,武汉协和医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医院快速制定了此次疫情的筛选、救治预防细则,医护人员均经过基础培训后再上岗线上平台。

“磨玻璃样模糊边,间质增厚网纹状,胸腔积液不多见,或可发展成实变……流行病史涉武汉,发热乏力干咳现,血相偏低淋巴少,综合分析少误判!”

这段顺口溜来自“抗击疫情医生集结群”500人的群聊,是一位呼吸科的医生为帮助其他缺少相关背景的医生更好地诊断所编写的,引起了医生们的回应点赞。

“医生的医学知识还是比一般群众多一些,对疾病的认识也更清楚。”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向军告诉记者,参与“微医”平台线上问诊的医生建有一个微信群,对于自己拿不准的问题,医生们会在群里互相讨论,询问有专业背景的医生,避免误诊。

在“第二战场”忙碌着

焦虑、紧张、心慌气短,控制不住自己不断地洗手、量体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带来的恐慌情绪,使得不少线上心理医生也格外忙碌。1月27日,“微医”平台增设了线上心理援助。仅一天,就有数百名医生报名。

“线上心理援助要诚恳、严肃,不能开玩笑,这个时候很多患者,尤其是武汉地区的患者,心里很焦虑、很脆弱。”唐伟将来访者划分成了几个群体:从地域上,可以分为湖北省内、省外两种人员;从身体健康状况,可以分为无隔离状况、家人在隔离而自己未隔离、自己正在被隔离及自己已被确诊三种人员;从患病症状,可以分为焦虑、惊恐发作、躯体化障碍、抑郁、睡眠障碍、强迫症、应激性障碍等不同患病人群。

对有相当多从业经验的唐伟来说,这次突如其来的心理援助仍然充满挑战。疫情期间,最长的一次咨询长达4小时,唐伟坦言,这是一场“拉锯战”。

“我们在线上无法获知患者的表情、动作、肢体语言及其所处环境的安全状况,恰当的语言交流变得十分重要,如何在线上开始话题、结束话题,都是对医务工作者的巨大考验。线上心理医生还应该具备医学、心理学背景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经验。”

唐伟提到,有些患者需要转介到线下医院,但当时联系不到,医生也只能建议自行去医院就诊,也不知道电话那边的情况最后怎么样了。“如果当地能帮忙实现线上、线下的精准对接,就更好了。”

现如今,正在线上问诊的湖北医生陈向军,心里比谁都着急。毕业于医学专业的他,17年前,他曾在“非典”疫情中奋斗在湖北省十堰市一线,作为耳鼻喉科抢救小组的成员备班了两个月。“我在前线的同学们真的很辛苦,也很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能赶来帮忙,我们很感动。”

提到自己正在武汉同济、协和医院“奋战”的百余名同学,陈向军哽咽:“武汉第一个牺牲的医生就是我们耳鼻喉科的,我在第二战场随时准备着,冲到前线。”

(文中出现的张宁、李翔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张宁肺炎医疗
Go to School 上学
来势汹汹的肺炎
The Rainbow Bridge/by Cynthia L00mis Gurin彩虹桥
Umbrella Day伞日
There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