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坐隐园主人和园址的研究
——以新发现的汪廷讷家族家谱为基础

2020-04-21 06:12王建文汪顺生

王建文,汪顺生,付 军

(1.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2. 安徽省休宁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3. 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

一、坐隐园和园主简介

在历史上,坐隐园是位于安徽省休宁县的一座明代私家园林,建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1]。这座园林曾经规模宏大,有110多个景点,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徽州乡村别墅园林,并有一幅长 1 486 cm,宽 24 cm的大型画作《环翠堂园景图》,详细描绘了这座园林的内、外部景观,流传至今。这座园林因为底蕴深厚,因而被园林学界推崇,成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古代园林之一。

坐隐园主人汪廷讷(1577?-1625?,字昌朝,号无如),安徽省休宁县汪村里人士[2],是明代万历(1572-1620年)年间的出版家、戏剧家[3]。他为世人至少留下了三笔遗产,一是精美的版刻图书,包括《人镜阳秋》《文坛列俎》,二是受大众欢迎的戏曲《狮吼记》《种玉记》《彩舟记》《广陵月》等,三是坐隐园。关于这座园林,有精美的园图、园记、诗文流传下来,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中的凤毛麟角,改革开放以来,得到美术界和园林界的高度重视。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有关坐隐园和主人汪廷讷的研究,是园林、出版、戏曲等领域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相关学者在这座园林的布局、结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在园址和园主有关情况的研究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疑点,亟待后续的研究进行澄清。2019年9月,笔者发现了记载坐隐园主人汪廷讷家族的两份重要家谱和《环翠堂华衮集》[3],两份家谱即《汪氏谱略》[4]和《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5]。家谱和《环翠堂华衮集》对确定坐隐园的具体位置和主人汪廷讷的家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这两份家谱为基础,对上述两个方面给出了进一步的论证。

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重建这座园林,对当地徽州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当今文化建设、环境建设、旅游发展、经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新发现的两份汪廷讷家族的家谱

(一)《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

汪承诜所编的《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刊印于清道光9年(1829),是坐隐园主人汪廷讷家族的家谱。《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卷3完整地记载了汪廷讷前代和子代的世系(见图1)。

从《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的记载可以看到,这个汪氏家族包含了汪廷讷的父亲、哥哥、儿子,他们的名字和汪廷讷的简介都是相符的(见后文),因此,这个汪村的越荫堂汪氏家族正是汪廷讷所属的汪村汪氏家族。

(二)《汪氏谱略》

汪原渠的《汪氏谱略》,刊印于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从谱中人员分析,此谱是《越荫堂汪氏家谱》的支谱。此谱以元一为72世(颍川侯为一世),如果仍以元一为一世,《汪氏谱略》的世系则为:一世:元一;二世:惠;三世:天祥;四世:进寿;五世:仁关;六世:德润;七世:云清(号诚斋,明嘉靖赐寿官顶戴);八世:日旵(字子耀,号松峰,明万历赐寿官顶戴);九世:世祯(字绍松);十世:廷谕(字君晓)。

从《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可知,第七世云清生了7个儿子,日昇是长子,日旵是第三子。汪廷讷属于日昇支,这份家谱的编者汪承诜属于日旵支(日旵-世祯-廷谕-道友-文旭-时录-汝沂-本谷-承诜)。从《汪氏谱略》可知,这份家谱的编者汪原渠属于日旵支(日旵-世祯-廷谕-道友-文旭-时录-汝基-本秩-承烺-彦安-得份-鸣钧-原渠)。

四、坐隐园主人——汪廷讷

汪廷讷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热心文化,个性张扬,并给世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但是,由于汪廷讷没有通过科举取得功名,所以在地方志中没有对他进行详细记载。目前,关于汪廷讷的履历尚有不少疑问,严重影响了公众对汪廷讷的认知。今天,有必要对汪廷讷的家世进行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对他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关于汪廷讷的家庭身份,以前由于资料缺乏,研究者只能根据部分资料进行大致的假设,并以此为基础,产生了一些片面推测,甚至对汪廷讷的形象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县志中的记载

康熙《休宁县志》卷5《舍选》记载:“汪廷讷,汪村人,加例盐提举。”[6]康熙《休宁县志》卷8《书目》记载:“《人镜阳秋》,汪廷讷撰。”[6]嘉庆《休宁县志》卷 11《仕宦·文官》记载:“汪廷讷,汪村人,加例盐提举;汪承灯,字树华,汪村人,廪贡,安徽青阳县教谕。”[7]嘉庆《休宁县志》卷11《仕宦·封赠》记载:“汪日昇,字子曙,汪村人,以孙廷纳(应为:讷)赠奉训大夫;汪世衡,字仕齐,以子廷纳(应为:讷)封奉训大夫。”[7]嘉庆《休宁县志》卷 14《人物·风雅》记载:“汪廷讷,字无如,汪村人,盐提举,耽情诗赋,兼爱填词,结环翠亭,酒宴琴歌,与汤义仍、王伯谷诸人游,有《环翠亭集》(《明诗综》)。”[7]嘉庆《休宁县志》卷 23《艺文·书目》记载:“人镜阳秋:汪廷讷撰。”[7]道光《休宁县志》卷 11《仕宦·文官》记载:“汪廷讷,汪村人,加例盐提举;汪承灯,字树华,汪村人,廪贡,安徽青阳县教谕;汪承诜,字郗芳,汪村人,光禄寺典簿。”[8]

根据上述记载,嘉庆二十年(1815)的《休宁县志》与康熙三十二年(1693)《休宁县志》相比,增加了汪日昇、汪世衡,以及汪廷讷的《人物·风雅》。道光三年(1823)《休宁县志》与嘉庆二十年《休宁县志》相比,增加了汪承诜。这说明,康熙年间,修志人员只采集了汪廷讷的个人信息,嘉庆、道光年间修志人员分别收到了汪村越荫堂汪氏家族补充的信息,从而增加了汪廷讷父亲、祖父以及汪承诜的记载。

(二)学者的研究

关于汪廷讷的家庭,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徐朔方先生给出了《汪廷讷行实系年》[9],董捷给出了《汪廷讷生平线索》[10],基本上完成了汪廷讷的年谱。但是由于资料缺乏,在汪廷讷的家世上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对于汪廷讷的家世,学者研究成果如下:1980年,黄裳先生根据《人镜阳秋》,最早指出了汪廷讷父亲为汪仕斋(应为:齐)[11]。1993年,徐朔方先生根据《环翠堂华衮集》和《坐隐先生全集》中顾起元《坐隐先生传》的记载,指出汪廷讷是一位富商的义子,并根据《坐隐先生全集》的记载指出,汪廷讷有一个儿子叫汪道长[9]。1994 年,Nancy Berliner 发表Wang Tingna and Illustrated Book Publishing in Huizhou指出:根据《人镜阳秋》记载,汪廷讷的父亲是汪仕齐,汪廷讷的嫡母是程氏,帮助汪仕齐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但是没有生育,因此她为汪仕齐娶了第二个妻子左氏。汪廷讷和哥哥汪文训都是左氏所生,汪仕齐在芜湖经商娶了第三个妻子,生了两个女儿[12]。

2001年,董捷给出了《汪廷讷生平线索》,其中有:“庚戌,万历三十八闰三月,次子生。时梅子马、王仲修、陈眉公、程云台诸社友过饮。”[10]说明此时汪廷讷已经有两个儿子。

(三)本文的进一步研究

1. 汪廷讷世系

根据前面《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卷2记载,汪廷讷后代并不繁盛,其世系图谱如图2所示。

可以看到,休宁汪村汪廷讷第四代有两位男性迁居芜湖,后代情况不明,到了第八代,休宁汪村只有一位男性,而且后代情况不明。后代中只有孙辈的文邦考授府经历(徽州知府文书)[5],其他人没有做官。因此,家族不兴旺是导致汪廷讷和坐隐园没有被记载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汪廷讷是汪仕齐的亲生儿子

根据前面《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卷2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汪廷讷是汪仕齐的亲生儿子,否则,如果是继子,家谱中一般都会如实记载的。例如汪村始祖元一,在本家谱中忠实记载了他是吴姓人,由于汪家没有男性后裔,由姑姑带来过继给了汪家[5]。徐朔方先生推测汪廷讷从小就被过继到家财丰厚的义父家中,最终如愿以偿继承了巨额财富,这个推测导致学术界对汪廷讷出现很多误解。

徐朔方先生写道:“顾起元为他写的传记,既载入《环翠堂华衮集》,又载入《坐隐先生订谱合集》,文字大体相同而略有差异。《华衮集》那篇说到他的义父,《订谱合集》去掉义字,变成生父。顾起元不会为他写了大体相同的两篇传记,事实只能是传记经过篡改,出现不同的另一版本,这是弄虚作假的手段之一。”[9]徐朔方先生的这一论断,在汪廷讷研究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

关于这个关键证据,由于长期以来研究者没有找到《环翠堂华衮集》,这部书被一些研究者标注为“收藏地点不明”,所以无法进行核实。笔者通过大量文献检索,终于发现北京大学图书馆内收藏有一部《环翠堂华衮集》。通过努力,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几位老师的帮助下,读到了这本书,上述问题得以真相大白。《环翠堂华衮集》中顾起元《坐隐先生传》相关记载为:“先生世好行德,母娠,梦笙籁羽幢拥入其室,而生先生,生则颖异警敏,垂髫慕古,过目便了其义,父笃爱之。”[3]在此,可以看到,徐朔方先生出现了断句错误,他断句成:过目便了,其义父笃爱之。这个错误导致他对汪廷讷给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推测,认为汪廷讷是义子。《坐隐先生全集》中顾起元《坐隐先生传》相关记载为:“家世好行德,母孕时梦笙籁羽幢拥入其室,而生先生,生则警敏特甚,垂髫慕古,过目辄诵于口,了于心,父笃爱之。”[2]在此可以看到,徐朔方先生认为,父字前面的义字被删掉了,所以,他认为汪廷讷在后期刻印《坐隐先生全集》的时候故意删除“义父”的“义”字,并在随后对汪廷讷的品行进行了定调,认为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使用各种手段弄虚作假。

综上所述,前期,顾起元没有记载汪廷讷的义父,后期,汪廷讷也没有在刻印时故意删除“义父”的“义”字。

五、坐隐园的园址

根据《坐隐园先生全集》的记载,环翠堂是坐隐园中的主体建筑,因此本文中谈到的环翠堂堂址就是坐隐园园址。关于坐隐园园址,有“南京说”和“休宁说”。

(一)坐隐园“南京说”

最先关注到坐隐园的学者是郑振铎先生(1898-1958年)。1932年,郑振铎先生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写道:廷讷,字昌朝,……有《环翠堂集》,他在南京,有很幽静的园林,常集诸名士,宴饮于园中[13]。1981年,周芜先生在《汪廷讷与胡正言-记明代两位出版家》一文中写道:“从汪氏刻书与交往考察,环翠堂园址不在休宁,而在金陵。”[14]2018年李啸非认为:“……汪廷讷……在南京停留的时间只有短短四年,不足以修建起如此庞大的庭园。通过与地图、县志等材料的比对,休宁汪村在自然地理条件上与《园景图》所描绘的山岳迭起、湖水汤汤的场景相似,基本可以确定坐隐园真实存在,并坐落于此。”[15]

本文认为,由于在汪廷讷的诸多文学作品中,例如《坐隐园先生全集》,都没有提到他在南京有一座坐隐园,因此,坐隐园的“南京说”是没有依据的。

(二)坐隐园“休宁说”

休宁县有两个汪村,一个在休宁县的西南部,在县城的西南方向48 km,一个在休宁县东部,在县城的东北方向5 km,两个汪村只是名字相同,方位明显不同。西南方向的汪村历史悠久,目前为汪村乡,有比较大的汪氏家族。《坐隐园先生全集》中很多诗文显示,环翠堂、坐隐园在安徽省休宁县松萝山南麓,汪廷讷的居住地,在休宁县东部。有学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认为坐隐园园址位于汪廷讷在休宁县的居住地汪村,他们给出的论据如下。

1. 张国标的论据

1988年,张国标先生在《徽派版画〈环翠堂园景图〉》一文中对环翠堂园址进行了考证[16],认为坐隐园在休宁县东部的汪村,他认为:一,清代嘉庆年间休宁人徐卓的《休宁碎事》中记载“邑东汪村坐隐园……”,说明坐隐园在休宁县东部的汪村,并谈到有资料表明,徐卓参加了嘉庆《休宁县志》的编纂,因此比较可靠。本文认为这个证据说服力很强,但徐卓在《休宁碎事》中对坐隐园的有关记载除了“邑东汪村”这一地名外,其他完全是照抄《坐隐先生全集》[17],并没有进行实地调查,没有对坐隐园位于“邑东汪村”这个判断给出依据,没有提供休宁县东部汪村的唯一性,因而需要更多证据进行补充。二,汪廷讷《坐隐先生随录》写道:“余家松萝之麓,璜、琅、夹源饶门如带,沿堤桃柳参差,雨过千峰,俨列画图。”[2]笔者认为,这个证据说明汪廷讷家住在松萝山山麓,有三条河流过门前,但是这个位置比较宽泛。三,张国标先生曾去过松萝山汪村一带考察过,那里还残存着坐隐园的遗迹。张先生记载:“……直到1985年建屯溪民航飞机场,……从那里搬走了好几车假山石(太湖石、钟乳石)……当地老人说,很早以前此处即是汪家大花园……。”笔者认为,这个证据不能说明坐隐园在松萝山汪村,因为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属于坐隐园。四,张国标先生现场考察过原昌公湖遗址,此地于20世纪50年代后改造成现在的昌湖水库,但当地老人依旧叫它昌公湖。笔者认为这个证据本来可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由于缺乏细致的记录,例如,昌公湖遗址在水库建成以前的地貌和当地被采访老人的具体情况等,导致说服力减弱。五,《环翠堂园景图》中有徽州松萝山一带旧有景点名称,如黄山、白岳、松萝山、仁寿山、金鸡峰、广莫山、飞怖山、古城塔、古城村等。笔者认为这些证据只能说明坐隐园大致位置在休宁县城东部一带。

2. 《休宁县志》中的记载

1990年,《休宁县志》认为:“汪廷讷,(1573-1619年),……今徽光乡汪村人,明代戏曲作家。……家中建有坐隐园、环翠亭,常与汤显祖、王伯谷等名士交往。……他在金陵开设环翠堂书坊……”[18]笔者认为这个记载十分具体,但是没有提供证据。

3. 姚宜梅的论据

2011年,姚宜梅认为:“环翠堂园为明代戏曲家汪廷讷……在徽州祖居休县松萝山下修建的一座私人庭园,亦称‘坐隐园’。原遗址在休宁县万安镇汪村,…… 但从遗址上还可以看出当初的轮廓:大部分已经被填的昌公湖,……为营造水口时的八卦小山丘,树叶型的钓鱼台,手工雕刻的不同内容的柱础,山上的片砖瓦砾,处处无不述说着当年在这儿大兴土木建造的庞大的真实的园林生活。”[19]笔者认为,这些调查结果不具有唯一性,缺少说服力。

4. 王冉的论据

2017年,王冉认为:“《休宁县志》中记载坐隐园位于万安镇陈坑行政村的汪村,现在属于黄山经济开发区新潭镇陈坑村。笔者前去考察,发现汪村西北侧有昌公湖塘,就是保留下来的坐隐园外的昌公湖。……此外,汪廷讷在《卧游杂记》中又记录有‘敝庐西去三十里有白岳’‘北去五十里即黄山’‘舍前去五里古城岩’,而汪村西距齐云山16公里,北距黄山30公里,南距古城岩约3.5公里,和文中所记基本相符,因此汪村是坐隐园园址所在无疑。”[20]笔者认为,对昌公湖的调查没有进行细致记录,说服力不强。根据齐云山、黄山、古城岩与汪廷讷家的相对位置确定坐隐园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由于古代人记载路程不是很准确,所以需要寻找更多证据。

5. 李啸非的论据

2018年,李啸非认为:“……回到汪村现场……地图上有一片广阔水域,其面积与袁黄所记载坐隐园内昌公湖面积大致相似,路程相近,在湖边可观览山景,与《园景图》中的描绘相符,……此外,散落田间地头的柱础、条石、旗杆石等,都是这座园林曾经存在的证明;更有残存的小型曲水流觞石板,从尺寸到形制,都与《园景图》中兰台雅集所用器具如出一辙。同时,村民间也流传着汪村曾有一座‘红楼梦一样的大园子’的传说,相传这座大园毁于太平天国,其中遗留的假山叠石又在大跃进期间‘支援建设’,现仅存少量,散落于休宁、黄山两地。”[15]本文认为这些说法无法证实留存物品是坐隐园所有,属于推测性质。

(三)本文的进一步论证

经过400多年风雨侵蚀和人为改变,坐隐园以及周围地貌必定发生了巨大变化,想从遗址、遗存来确定坐隐园园址是十分困难的。本文认为从文献记载和村庄位置入手进行研究是比较可行的。

上述《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卷2记载:“《汪村分派世系》:谨按《统宗谱》,传73代至保公,始迁田西汪村,又传7代至元一公,为吾族越荫堂一世祖。生二子智、惠。智为里门支祖,惠生天祥,天祥生进寿,庆寿。进寿为外门支祖,庆寿为中门支祖。三门之分,实始于此。厥后子姓日繁,支分日盛……”“一世祖元一公,字善长,少孤,家贫嗜学,……性喜恬静,厌浮华,村之旁有西山,嚣尘所不到,结庐以居,故名曰:西山汪村……生宋理宗淳祐七年丁未,……先是,村之名田西汪村者,以汪村与田西比邻,后之名西山汪村者,以汪村本有西山,皆所以别他处之汪村也。称名之由,因附记之。”今天,田西村位于汪村北部,这与《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的记载是一致的,说明这个汪村就是汪廷讷家族的汪村。这个记载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之一。

从《汪氏谱略》可知,汪丙照(字莲府)属于越荫堂王氏家族的日旵支(日旵-世祯-廷谕-道友-文旭-时录-汝基-本秩-承炘-彦瑞-丙照(谱名:莲甫,原名得俭))。在《汪氏谱略》中,清末著名学者俞樾(1821-1907年,清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为汪丙照写了《例授奉直大夫兵部后补主事莲府汪君行述》:“君姓汪氏讳丙照,字莲府,安徽休宁人,世居县之四都。其族繁,所居成聚,遂以姓姓其村,曰汪村。曾大父讳秩(谱名:本秩),大父讳承炘,考讳彦瑞……”可知,汪丙照家族世代生活在休宁县四都的汪村,因为休宁县四都的位置在县城的东北部,从明代弘治年间一直到清末未曾改变。而汪丙照家族就是汪廷讷家族,所以,休宁县四都的汪村也必然是汪廷讷的居住地。这个记载也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之一。

六、结 论

本文以新发现的《汪氏谱略》《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和《环翠堂华衮集》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给出了汪廷讷的家族成员,证明了汪廷讷是汪世齐的亲生儿子,不是义子,更正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汪廷讷个人身份的一个误解。同时,进一步确定了坐隐园园址位于安徽省休宁县东部的汪村(今黄山市经济开发区新潭镇陈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