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洁
摘要:土地经营规模是长期影响种粮农户收入的重要因素。为了达到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通过选取西华县种粮农户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对不同土地经营规模下的种粮成本和利润进行比较,并运用C-D生产函数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种植成本的角度分析得出1-10 hm2的综合成本低于1 hm2以下的小规模以及10 hm2以上的大规模;从种粮利润来看,1-10 hm2中等规模经营,无论是自有承包地还是转包地所获得的利润都高于小规模和大规模;西华县种粮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在1-10 hm2收益高于其他规模,最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论证出土地经营规模对种粮农户收入有促进作用,从而提出积极促进土地有效流转、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对家庭农场以及种粮大户的规范培养等政策。
关键词:土地经营规模;种粮收入;西华县
一、文献综述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经营者为获取土地规模效益而选择适当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以降低单位种粮成本,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种粮收益。已有的研究中对土地经营规模与种粮收益之间的关系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种粮收益随土地经营规模的增加而上升,而有的学者则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正好相反,还有些学者认为两者之间是非线性关系,或者两者之间关系并不显著。首先,夏永祥(2002)、钱贵霞等(2005)分析并提出了土地经营规模适度扩大对种粮收入的提高具有正面效应。张守莉等(2017)通过运用C-D生产函数对吉林省公主岭种粮农户分析,证实了土地经营规模对农民种粮收入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黄祖辉(1998)、张红宇(2005)指出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户收入的增长。罗必良(2000)从产业性质、市场交易特征和组织管理费用角度分析,得出小农的土地生产率通常比大农的土地生产率要高的结论。胡初枝等人(2007)通过对江苏省铜山县农户的调查研究,提出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净收益的结论。黄宗智(2000)指出在中国小农经济下,以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村居民即使是在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下仍然会增加对农地的投入。张笑寒等(2019)提出土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其次,高梦滔等(2006)对中国8省农户数据的实证研究证明在农村家庭粮食生产中,土地经营规模和种粮收益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王建军等(2012)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4省243个稻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小规模农户水稻单产大于大规模农户的结论,张忠根等(2001)指出从单位农地面积的净收入来考虑,经营规模越小,农地的经营效益越好。Heltberg(1998)在对巴基斯坦的930户农户的调研分析中发现农户经营面积和毎英亩土地净收益之间呈反向变化,Tesfaye(2004)通过数据分析论证出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与土地质量呈反向关系。最后,倪国华等(2015)对国家统计局的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农户劳动生产率与农户耕地规模之间呈倒U型关系。刘玉铭等(2007)、王建英(2015)通過对研究区域的农户研究发现,种粮收益和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之间无显著关系。杨春华等(2016)通过对世界上123个国家的截面数据研究,得出谷物单产与农户经营规模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则谷物收入也与土地经营规模呈非线性关系。Helfand(2004)通过对巴西中西部地区研究发现,农场土地经营规模和收益之间非线性关系,收益先下降,然后随着规模的增加而上升。
综上所述,土地经营规模与种粮收入的关系因研究区域的不同而存在分歧,鉴于此,本文选择属于华北平原的河南省西华县为对象,以西华县360户种粮农户为样本,用C-D生产函数以及成本收益对样本农户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而且通过西华县的总体土地经营规模与样本数据的综合分析,不仅能够更详细的证实小规模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效率,而且能够证明本地区最适合的土地经营规模,明确西华县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与种粮收入之间的关系,为当地政府制定提高种粮农户收入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西华县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情况以及样本数据来源
(一)土地平均经营规模分析
西华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黄泛区腹地,2017年总耕地面积为83.5千公顷,小麦播种面积72.99千公顷,与2000年的53.01千公顷相比增加19.98千公顷,玉米播种面积49.37千公顷,与2000年的20.89千公顷相比增加28.48千公顷。整体来看,西华县的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增加,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虽然西华县总耕地面积较大,但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耕地处于一般水平,2017年西华县人均耕地1.67亩/人,周口市人均耕地为1.47亩/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6亩/人。
(二)粮食播种面积基本情况
西华县粮食作物所占的耕地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7年西华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74.20千公顷,比2000年增加20.1千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为133.24千公顷,比2000年增加47.93千公顷;同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从2000年的55%增加到76%。(见图1)
(三)数据来源
西华属淮河流域,黄河冲击平原,土地平坦。全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65万亩左右,其中:粮食作物面积在191万亩左右,产量在80万吨以上;2019年7月对西华县进行土地经营规模问题的调研。为了直观反映西华县不同土地经营规模农户的种粮收入差异,选取西华县5个乡、镇,包括逍遥镇、西夏镇、黄桥乡、迟营乡和叶埠口镇,每个乡镇选取3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随机选取24个种粮农户,共发出问卷360份,除去一份因耕地面积误差较大的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59份,问卷有效率为99.7%。
问卷内容包括西华县基本情况以及生产经营的条件、情况、行为和认知四个方面。其中,基本情况包括户主的姓名、年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职业背景以及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面的内容,生产经营条件包括雇工、土地流转、农用固定资产以及引水灌溉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生产经营情况包括粮食作物的投入与产出,主要包括种植面积、耕地、种子、播种、化肥、灌溉、除草、打药、收获和烘晒等,生产经营行为和认知主要包括种粮原因、制约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原因以及农业技术、农业政策和市场价格变化对农户的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程度等。
三、西华县土地经营规模对种粮收入的影响
(一)模型的建立与指标的选取
为了研究土地经营规模对西华县农户种粮收入的影响程度,选取样本农户的种粮收入作为因变量(Y),即粮食全部卖出的收入、粮食单产(X1),即粮食的亩均产量、粮食单价(X2),即粮食卖出时的实际价格、土地经营规模(X3),用农户粮食播种面积表示、生产投入成本(X4),包括生产物资和机械投入、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X5),指户主所取得的最高学历、土地流转成本(X6),即发生土地转入或转出时所获得或者支出的费用和人工成本(X7)作为自变量。在对西华县种粮农户的调研中发现,2019年夏季所有样本农户都种植了小麦,秋季种植的玉米、大豆、花生以及其他经济作物,为了准确衡量西华县农户粮食生产情况,避免因粮食作物类型不同对种粮收入及成本投入等指标的影响,本文选取农户对于小麦的投入与产出进行研究,利用实地调研的截面数据,构建经典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二)样本数据的基本统计
1.变量的均值和方差
根据以上的变量选取,对调研的原始数据中的变量做描述性统计,如表1。从统计数据来看,西华县样本户的粮食单产维持在正常水平,且波动程度较小。粮食单价维持在粮食最低收购价之上,土地经营规模因地域差异,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调研户的土地经营规模维持在正常水平,生产投入成本、土地流转成本波动幅度都比较小,受教育水平是小学文化的居多,人工成本因土地经营面积的差异,会导致很大的波动。
(三)回归结果与分析
根据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从整体来看,多元回归模型的可决系数R2=0.9119,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9086,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整体拟合效果比较好。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的前提下,F=275.03>F(7186)=2.01,说明模型中所有自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农户种粮收入有显著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发现,土地经营规模X3对农户种粮收入有显著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土地经营规模每增加10%,种粮收入就增加9.9%,进一步证实了土地经营规模扩大有利于种粮收入的增加。
四、西华县农户不同经营规模的种粮成本收益分析
根据以往学者研究经验并结合河南省西华县的粮食种植实际情况,对西华县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首先找出最大和最小耕地面积,然后以5 hm2为间隔,统计各个区间的样本户分布情况,最后按照调研农户粮食播种面积将1 hm2以下定义为小规模,1-10 hm2定义为中规模,10 hm2以上定义为大规模。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样本农户的户均经营耕地面积为1.44 hm2,在调研的359户农户中,户均经营耕地面积低于1 hm2(小规模)的有221户,占样本总数的61.56%;户均经营耕地面积在1-10 hm2(中规模)之间的有128户,占样本总数的35.65%;仅有2.79%的农户的户均经营耕地面积超过10 hm2,属于大规模。依据此划分标准,对样本农户对土地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比较。
(一)西华县不同土地经营规模每亩平均成本比较分析
粮食生产投入成本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机械成本、土地流转成本和人工成本。西华县种粮农户的每亩平均总成本为1086.65元,其中农资成本为304.80元,每亩平均机械成本为148.08元,每亩平均土地流转成本为537.53元,每亩平均人工成本为96.23元。从不同经营规模来看(表2),从3种种植规模的每亩综合成本来看,10hm2以上的大规模经营最高,平均农资成本差异不大,从平均机械成本相比较,10hm2以上的大规模种植最少,每亩少22.33元;从土地流转成本来看,大规模经营面积的最高,这是因为可以形成规模化种植,虽然成本较高,但是农产品可以用来做食品加工、面粉等等,这些大户一般都会有固定合作的商业伙伴,并不是按照市场的粮食价格出售,因此,同样的粮食产品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获得更高的收入;從整体上看,1-10 hm2的中等规模,具有较低的综合成本、最低的农资价格、土地流转成本,因此,中规模是土地规模经营的方向。
(二)西华县不同土地经营规模的每亩平均利润比较分析
通过整理数据发现(表3),种粮农户每亩的平均利润是596.73元,自有承包地的平均利润是670.77元,转包地的平均利润是522.69元,分析得出自有承包地的利润是最高的,毕竟转包地需要拿出一部分租金,导致投入成本增加,利润降低。从不同规模来看,就样本户的平均利润,小规模农户的最高,而从自有承包地利润分析,中等规模的利润最高,从转包地利润分析,中等规模的利润最高。综上所述,由于土地经营面积扩大,一般都需要进行土地流转,因此,中规模的土地经营面积是最合理的。
五、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土地细碎化仍比较严重
通过对西华县样本户的调研发现,土地细碎化程度较高,粮食跟经济作物相比,具有风险小、种植过程简单等特点,对于一些种粮大户而言,仍然愿意选择种植收入较稳定的粮食作物,就他们目前所承包的土地而言,都是自行组织的流转,总耕地面积达到200-300亩左右,但是地块数也能达到30-40块,这给整个种植过程带来非常大的不便,也增加了种粮投入成本。
2. 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对农户种粮收入影响很大,尤其是水利设施,对于土地经营规模较大的农户而言,灌溉在种粮投入成本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水利设施不完善,农户会选择其他方式进行灌溉,不仅灌溉不够及时,而且增加了种粮投入,导致种粮收入降低。
3. 农资价格高、粮价低
农资主要包括机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户认为购买这些农资的成本普遍较高,在粮食产量稳定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低导致种粮收入低,农户种粮积极性下降,事实上,一方面,农户有固定思维认为“投入多、产出多”,化肥农药使用过量,尤其是部分区域已经实行集体进行“飞机打药”,每季实施两次,但通过调研发现农户打药次数并没有减少,部分农户还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农家肥的施用非常少,所有农户都用的化肥,只有一个合作社,由于需要农产品进行食品加工,施用合理的有机肥。
(二)种粮农户增收的政策建议
从本研究中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 积极推进土地有效流转
首先,完善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根据现状完善以前颁布的法律法规,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让农民有据可依;其次,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政府部门应对土地流转情况做好统计,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对于土地流转信息做到公开化、透明化,结合当地情况,对于愿意进行土地转出的和土地转入的进行调整,为土地规模化经营打好基础;最后,对于耕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户或者是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予以适当的补贴,这样即可以达到土地有效流转,同时又可以节约土地流转的成本。
2. 完善基础设施
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方面,首先,要完善农户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水利设施的改善能有效缓解粮食生产的水资源约束,粮食生产会逐步向水利灌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转移与集中,同时良好的水利条件可以减小自然灾害,为粮食产量提供保障;其次,应重视发展节水灌溉、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增大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3. 加强对家庭农场以及种粮大户的规范培养
首先,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安心转让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向少数农户集中,大力培养家庭农场以及种粮大户,减少兼业农户;其次,提高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训效果,让这些农户无论从播种到收割的整个环节都有比较系统的了解,用现代化的知识和技术去种植,对于提高粮食产量、降低投入成本都有明显改善;最后,在财政扶持、支农项目资金支持、农村信贷支持、工商优惠注册登记等方面给予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适当倾斜,提高种粮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夏永祥.农业效率与土地经营规模[J].农业经济问题,2002(07):43-47.
[2]钱贵霞,李宁辉.不同粮食生产经营规模农户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5(04):60-63.
[3]张守莉,杨宁,边爽.土地经营规模对农户种粮收入的影响分析——以吉林省公主岭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09):162-166.
[4]黄祖辉,陈欣欣.农户粮田规模经营效率:实证分析与若干结论[J].农业经济问题,1998(11):3-8.
[5]张红宇.论当前农地制度创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08):6-10.
[6]罗必良.农地经营规模的效率决定[J].中国农村观察,2000(05):18-24+80.
[7]胡初枝,黄贤金.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分析—基于江苏省铜山县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06):81-84.
[9]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商务印书馆.2000.
[10]张笑寒,岳启凡.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性投资了吗?——基于全国三十一个省(市)的面板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9(04):87-93.
[11]高梦滔,张颖.小农户更有效率?——八省农村的经验证据[J].统计研究,2006(08):21-26.
[12]王建军,陈培勇,陈风波.不同土地规模农户经营行为及其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以长江流域稻农调查数据为例[J].调研世界,2012(05):34-37.
[13]张忠根,史清华.农地生产率变化及不同规模农户农地生产率比較研究——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农地经营状况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01):67-73.
[14]Rasmus Heltberg. Rural market imperfections and the farm size— productivity relationship: Evidence from Pakistan[J]. World Development,1998,26(10).
[15]Tesfaye Teklu,Adugna Lemi. Factors affecting entry and intensity in informal rental land markets in Southern Ethiopian highlands[J].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4,30(2).
[16]倪国华,蔡昉.农户究竟需要多大的农地经营规模?——农地经营规模决策图谱研究[J].经济研究,2015,50(03):159-171.
[17]刘玉铭,刘伟.对农业生产规模效益的检验——以黑龙江省数据为例[J].经济经纬,2007(02):110-113.
[18]王建英. 转型时期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与生产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5.
[19]杨春华,李国景.国际视角下农业生产力与经营规模关系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6(02):4-13.
[20]Steven M. Helfand,Edward S. Levine. Farm size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in the Brazilian Center‐West[J].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4,31(2-3),241-249.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