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先进电子设备的发展以及腾讯QQ、微信、微博等各种新兴手机APP的广泛应用,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直接引起受众接收信息渠道和媒体传播方式的改变。电视新闻节目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为了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收视率,因此,电视媒体除了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外,还要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创新,特别是电视新闻语言的不断优化,只有如此,才能切实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与传播效果。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新闻语言;创新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媒介融合发展已成为各大媒体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媒介发展的环境已发生根本性改变,传统媒体纷纷向融媒体转变,试图获得更好地发展。所谓融媒体,是指媒体从一种单一的传播方式转换为一种将媒体介质之间隔断打破的方式。在融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传播媒介都可以平等地、自主性利用融媒体的传播与表现形式对所有的受众进行信息传播,最大化整合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新闻资源优势,从而实现信息的多维度、多广度和更有效地传播。
一、电视新闻语言的定义与特点
电视新闻语言从狭义上讲,是指电视新闻中利用文字、图片和同期声共同所表现出来的内容。而广义的电视新闻语言则是指包含新闻字幕、新闻画面、解说词、同期声以及音效等元素的一整套符号系统。由电视新闻语言的定义不难看出,新闻语言作为电视新闻重要的表现手段,是凸显电视特色与提升电视画面表现力的重要补充,可以说,所有的电视新闻报道中都离不开电视新闻语言的运用。新闻语言的主要作用是承担解释说明的作用,个性鲜明、活泼生动、制作优美的电视语言会增强电视观众的收视体验感,还可以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内涵,进而引发观众无尽的想象和思考;同时,电视新闻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特定的媒介发展特征和新闻的内容相吻合。
电视新闻语言由显性语言和隐性语言组成,也叫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电视新闻语言的特点鲜明,具有真实性、导向性、艺术性、高度概括性和再创造性等特点。
二、电视新闻语言使用的常见误区
1、过度使用电视新闻语言
虽然电视新闻语言可以起到解释说明画面或将画面放在某种特定的内容之中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新闻语言的运用越多越好,而是要讲究适量原则,不要刻意追求和过分使用电视新闻语言,否则会引起内容与描写画面的重复,甚至引起观众的反感。通常,电视新闻语言要与电视画面有机结合,要起到弥补画面不足和深化新闻主题的作用,而不是对电视画面简单地重复和介绍,更要注意电视新闻语言运用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总之,要根据新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合理运用电视新闻语言,切记不能喧宾夺主。比如一篇介绍企业技术创新的新闻报道,节目内容已包括企业技术员介绍如何创新以及创新所取得成果的同期声,如果再放入与同期声相同内容的文字稿,就会显得内容重复,也有“画蛇添足”之嫌,反而削弱了新闻的实际传播效果,起了反作用。
2、电视新闻语言与画面脱离
在融媒体语境下,随着媒介竞争的白热化,电视新闻节目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各大电视媒体都非常重视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播出,都在想方设法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多高品质的电视新闻节目,所以,对电视新闻语言的研究和使用都十分重视。电视新闻语言要和电视画面相辅相成,合二为一,如果电视新闻语言与电视画面相脱节,就会出现“声画两层皮”的弊端,从而失去视听复合语言的优势。而现实中很多电视新闻节目经常会犯此毛病,甚至还闹出笑话,比如新闻中主人翁所处画面是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而同期声中则说是艳阳高照,类似这种声画脱离或自相矛盾的现象,会让观众啼笑皆非。
3、乱用或错用电视新闻语言
电视新闻语言的运用就像一柄“双刃剑”,用得好自然“锦上添花”,用得不好也会“自毁前程”。很多电视新闻编辑为了盲目跟风,片面追求电视新闻语言的使用,而没有详实研究新闻节目的内容特点,强行将电视新闻语言的使用效果扩大化,甚至不惜乱用或错用,以为这样就能彰显自身的能力和专业技巧。可见,在电视新闻语言的应用过程中,这种为了“赶时髦”的心态也是要不得的。
三、融媒体语境下正确使用电视新闻语言的创新举措
电视新闻语言的使用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特别是在融媒体语境下,综合分析电视新闻语言是极其必要的。如何更加高效地使用电视新闻语言?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巧妙运用方言
大家都知道,我国少數民族众多,方言的使用非常频繁,所以,方言在电视新闻中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的,方言只要运用得当,也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还能提升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激发观众参与电视新闻传播的积极性,扩大新闻的接受面。但方言的运用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采访对象,否则会出现方言表达不标准的情况,从而影响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质量;此外,在方言运用时,要最大化减小运用方言同期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要注意方言同期声的使用场合,必要时可以借助新闻字幕或具象性语言要弥补,以免很多人听不懂新闻说什么,从而避免电视新闻收视率的下滑。
2、灵活运用多种镜头
电视新闻语言的使用创新是多方面的,其中,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来拍摄新闻也是增强电视新闻语言效果的一种方式。为了达到所需要的个性化的新闻效果,可以借助电子遥感器、无人航拍器等先进设备,海陆空全方位拍摄镜头,通过景别和景深的控制,强调、突出、夸张某个事物的表现,让整个电视新闻画面更加丰富饱满,让电视新闻中的人物、环境以及不同的情绪更加真实和形象,从而增强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渲染性和感染力。
3、把控电视新闻语言的使用数量
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电视新闻语言的使用数量也并非越多越好,毕竟滥竽充数反而不如精益求精,所以电视新闻语言的使用要讲究原则,根据电视新闻的内容、收视群体等具体情况,本着“少而精”原则,严格控制电视新闻语言的使用数量,从而将电视新闻语言的使用发挥到极致。举例来说:一篇篇幅比较简短的电视新闻,如果要给观众留足看画面的时间,那么运用过多的同期声或字幕就显得很不合适。因此,电视新闻语言的使用技巧创新不是使用数量方面的简单堆砌,而是要因势利导,将电视新闻语言的作用最大化。
4、增强电视新闻语言的导向性
电视新闻语言相对而言比较直观简洁,具有良好导向性的特质,配合电视新闻画面的语言可以更加准确地表现出电视新闻节目的特色。譬如说,一组电视新闻画面需要运用电视新闻语言才能交待清楚,才能让观众看得明白。可见,电视新闻语言的导向性就像“指明灯”,将观众的眼光聚焦到最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上去,避免观众对电视新闻内容产生错误的认知和解读。
5、强化电视新闻语言的使用艺术性
电视新闻语言能够为观众带来美的感受和体验,也能激发他们的潜在收视兴趣。如何在电视新闻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做到新颖和创意,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新闻编辑、主持人等相关新闻人员具备极强的运用电视新闻语言的技巧和能力,从而突出和强化电视新闻语言使用的艺术性。而这种巧妙运用电视新闻语言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后天不懈的努力和钻研,要以深厚的知识储备作为基础,还要随时将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提高电视新闻语言的选择和锤炼的能力,從而将电视新闻语言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6、电视新闻语言的使用要结合新媒体
电视媒体与新媒体日益融合,电视新闻节目除了在电视媒体渠道播出外,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播出,如今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播出不能单纯只考虑传统电视媒体的播出渠道,而是要有新媒体思维,在电视新闻语言的使用时,尽量考虑到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切实借鉴新媒体的资源优势,不断完善电视新闻语言的使用技巧和使用策略,让电视新闻语言的使用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四、结语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借助电视新闻语言的价值来提高品质,所以,电视新闻从业人员一定要创新电视新闻语言的使用技巧,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勇于尝试,力争制作出更多精品电视新闻作品,完成电视新闻华丽的转身,进而促进电视媒体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茜.融媒体时代下的电视节目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6,(14):26-26.
[2]吴小榕.融媒体时代下的电视媒体传播新思路探究[J].传播与版权, 2016,11(06):98-100.
[3]贺奇.电视新闻语言的特点与使用问题探究[J].民营科技,2015年第10期.
[4]刘敏.电视新闻语言的使用[J].传媒研究, 2014年3月(下).
[5]王金燕.浅谈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语言的创新[J].数字化用户,2017年第52期.
作者简介:李斌斌,1983年12月15日出生,男,汉族,安徽亳州人,毕业于安徽大学,本科,记者,主要研究方向:电视新闻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