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艳
【摘要】 目的 观察基于流程控制急诊溶栓时间窗的标准化护理模式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期接收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依入院的时间先后,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的急救护理,观察组行标准化护理模式(基于流程控制急诊溶栓时间窗),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抢救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类护理操作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基于流程控制急诊溶栓时间窗的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抢救的效率与成功率,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流程控制;溶栓时间窗;抢救成功率
急性脑梗死是急诊科室较常遇见的一类重症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根据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及临床数据,急性脑梗死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对此类患者实施治疗时,静脉溶栓治疗有着显著疗效,但该治疗方法有着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为了更好地完善本病治疗的静脉溶栓流程,我科在现有急诊护理流程的基础之上,结合现有文献与既往经验,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化护理模式,并于临床实践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8年3月~2019年6月期间接收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经颅脑CT检查后确诊;(3)家属知情同意,签署书面同意书;(4)不存在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禁忌证;(5)4.5h内发病。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67.9±3.2)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68.4±4.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急救护理程序,具体如下:入院后,分诊至抢救室→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挂号、缴费等操作,同时开具检查单,准备常规检查→与相应的科室进行联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确诊后即送入抢救时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结束后,收住入院,按本病的护理程序实施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取标准化护理模式,在方案实施前,从患者的病情评估、常规急诊处理方法、各项护理措施的选择与实施、患者的安全转运等角度入手,制定标准化的、针对本病的急救护理流程,以时间控制为目的,尽可能保证患者在最佳时机内获得治疗。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1)在患者入院后,由急诊科预检护士根据患者家属的描述以及患者的症状表现对其病情进行快速评估,并启动脑梗死绿色通道(抵达医院5min内完成);(2)专职护士(负责脑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立即对患者进行常规监护与病情观察,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采集血液标本,做好呼吸道的管理以及相关检查(抵达医院15min内完成);(3)专职护士陪同患者完成CT检查(抵达医院30min内完成),对检查结果符合本病标准且满足静脉溶栓治疗条件者,于抢救室脑梗死单元进行溶栓治疗,专职护士遵医嘱进行取药、核对、配药以及用药(抵达医院1h内完成);(4)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过程中,专职护士负责患者病情的观察以及用药的护理,每10min15min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测量过程中注意患者的瞳孔变化情况以及意识状况,每0.5h采用NIHSS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以预见性护理思维为基础,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工作;(5)待溶栓治疗结束后,将患者安全运转至相应的病房,进行集中管理。在专职护士的选择上,为了保证其护理能力以及实践经验能够满足本病急诊护理的要求,我科制定了以下标准:(1)在急诊科室任職,从事一线护理工作五年以上;(2)拥有较为丰富的抢救经验,且在脑梗死护理方面有一定的基础;(3)经院内脑梗死护理小组强化培训,且考核通过。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静脉开通时间、CT完成时间、溶栓DNT时间进行准确记录并做对比分析,计算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做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处理与分析。当P<0.05时,即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时间指标
2.2 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82.5%(33/40),P<0.05。
3 讨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静脉溶栓治疗的实施与患者的生命安全、预后状况有着密切联系。从既往的急诊护理实践经验来看,缩短DNT能够显著提高该病的抢救成功率,保证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而护理操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控制,是缩短DNT的关键。基于此,相关的文献[1-2]就本病的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可行的优化方案。我科在开展脑梗死患者的抢救工作时,清晰地意识到了时间控制、流程优化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对老年患者,需要尽可能规避急救护理阶段的时间浪费问题,确保其在最佳治疗时机获得救治。
本次研究制定的护理方案,旨在以标准化与时间的精确控制为主要方向,对溶栓治疗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适当前移,并通过规范化的护理操作,缩短整个急诊护理的时间,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保障。基于流程控制急诊溶栓时间窗,将各个护理环节的时间花费、主要护理措施与相关要点进行明确规定,并于急诊区专设脑梗死单元,配备与急性脑梗死抢救相关的医疗仪器与药品,都是避免院内延迟问题的可行策略。而从研究的结果来看,本护理方案能够显著缩短各个护理环节的时间花费,在抢救成功率方面,也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因此,在老年急性脑梗死等急救患者的护理中,应以急救护理的标准化为原则,对现有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尽可能缩短急诊护理时间,避免院内延迟等现象的发生,确保患者在有效的“时间窗”内获得专业救治。
参考文献
[1] 张宏宇,华静,杨雪芬,等.基于流程控制急诊溶栓时间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7):1346-1348.
[2] 邓琳.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8,4(2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