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津津 薛丹
摘 要: 本文通过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籍学生毕业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对南通籍学生就业回归进行问卷调查,认为扩大城市影响力、开展进校园活动、分层分类地联系学生、构建新型城市文化、重视网络社群宣传能够有效吸引大学生就业回归。
关键词: 就业现状 就业回归 对策建议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政府宏观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才资源”竞争激烈,就业回归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各城市相继出台了各类人才政策吸引大学生就业[1]。南通市2017年吸纳高校毕业生30432人,专科生14470人,占比47.55%,2018年吸纳高校毕业生30352人,专科生14489人,占47.74%。本研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至2019年南通籍学生毕业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南通籍学生就业现状与回归对策作分析研究,拟对各地市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南通籍学生2016年至2019年就业基本情况
1.生源地情况。2016年至2019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籍毕业学生人数分别为327、335、201和208,占学校当年毕业生总数9.98%、10.01%、5.76%和6.53%,生源地人数中,2016年如东县最高,达17.74%,2017年海安县最高,达19.70%,2018年如皋市最高,达18.41%,2019年启东市,最高达22.60%,南通市市区连续四年占比较低。
表1 2016年—2019年南通籍学生生源地情况
2.专业选择情况。选择建筑工程类的学生比例连续四年稳居前列,2016年化学材料类、机电类、经贸类分列2—4位,2017年化学材料类、制药类、信息类分列2—4位,2018年经贸类、信息类、机电类分列2—4位,2019年化学材料类、经贸类、信息类分列2—4位,历年来选择艺术设计类学生较少。
表2 2016年—2019年南通籍学生专业选择情况
3.毕业选择情况。学生毕业以就业为主,就业连续四年比例超过75%,2016年最高达86.24%,2019年最低为76.92%。学生升学比例持续上升,从2016年12.23%上涨到22.12%;自主创业学生仍旧较少。学生就业南通外流现象逐步呈现,2016年南通籍学生就业留在南通市人数为273,占比96.81%,2017年人数为281,占比96.56%,2018年人数为158,占比96.93%,2019年人数为64,占比40%,2019年呈明显下滑之势。
表3 2016年—2019年南通籍學生毕业选择情况
4.就业选择情况。通过对就业留在南通的南通籍学生进行分析发现,选择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较多,与学校的特色(理工科)较为匹配,就业选择依旧呈现多样化,办事人员、教学人员、金融业务、经济业务、商业服务、文学艺术、生产操作等均覆盖。
表4 2016年—2019年南通籍学生就业选择情况
二、问卷调查情况和归因分析
1.问卷调查。研究对2018年和2019年两届南通籍毕业生各选择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就业是通过什么方式选择的”“哪些因素对你的就业选择影响最大”“是否认可南通的城市发展”“父母是否要求回南通”四个问题。问卷通过项目团队电话进行联系,实际联系和完成问卷调查91人,统计结果如下:
表5 2018、2019年南通籍毕业生调查问卷情况
学生的就业选择往往与城市发展、经济环境、家庭支持和个人意愿等方面综合决定。调查发现,南通籍学生就业方式选择基本由自己决定,连续两年占比超过66%,父母因素两年分别占21%、18%,这与当代大学生自主观念和独立意识都较强的现象较为吻合。南通籍学生就业选择首先是看城市因素,然后依次是看企业情况、收入情况,说明南通籍学生对城市的影响力较为看重,符合大城市的毕业生流入性强。南通籍学生对于南通城市发展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由2018年77%到2019年的85%。父母是否要求回南通的调查中,“要求过”和“没有要求”的占比分别接近。
2.归因分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从整体看,多种因素导致其复杂化、多元化的新特征,包括专业背景、职业生涯规划、个性选择、家庭环境、父母因素等多方面在内,同时也会随着成长的过程进行改变[2]。引用社会心理学家海德的归因理论,本研究认为其主要是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博弈而产生大学生就业选择的综合结果。
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内因主要是指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自我选择,包括个人的就业理想和就业远景、个人的性格、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态度三个方面。从高考填写志愿到入学学习专业,再到最后的毕业,大学生主要依靠其独立性面对自己的就业。就业理想和远景是自我在专业认知、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结果,是其面对就业的自我观点表达,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理想和远景呈现多元化,其不同于父母的传统思维,更注重自我感受。
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外因主要是指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的教育政策和理念、专业的社会发展和行业背景、家庭的成长环境和父母支持、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工作环境四个方面。学校的教育政策和理念是学校回答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表达,与学校发展历史和专业设置相关,专业的社会发展和行业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整体环境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发展需要迫切,就业自然整体水平就高,社会发展需求较低,则容易造成就业不对口现象,对大学生就业的心态等具有较大的冲击。家庭的成长环境和父母支持对于学生就业有重要的影响,父母的就业观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有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当下独生子女环境。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工作环境对学生就业选择也有积极影响,更多的大学生还是倾向于大城市。
三、南通籍大学生就业回归的对策与建议
1.努力提升城市综合影响力。提升城市综合影响力仍然是当下吸引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学生选择就业也是在选择城市,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经济发展迅速、公共交通便利、生活幸福度高的城市,“年轻就该出去闯”的心态依旧占据当下青年的主观意识中。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综合治理能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就業帮扶、就业补助、学历提升、技能认定、人才补贴等方面给予重视,积极落实大学生就业政策,在医保、落户、住房等各方面吸引大学生就业回归。
2.积极开展各类进校园活动。积极鼓励和组织南通地区企业走进校园开展各类招聘活动,提供优质就业岗位,主动服务学生,让更多的南通籍学生选择南通就业。2018年,全国各地出台人才招聘引进新政策,全国范围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对南通吸引高校毕业生来通就业创业带来一定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有所减缓。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上报南通市人才服务中心赴省内外院校招聘的岗位需求数为2.1万个,比2017年减少0.4万,下降了16%左右。加强政校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在企业研发、科学研究等方面优势互补,推进产业发展,吸引高校教授、博士等具有高水平知识技能人才参与企业生产和管理,提升企业科技研发、管理治理水平。以毕业生实习为重要方式,面向高校提供优质实习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南通实习。统筹城乡发展,吸纳优秀大学生毕业者参与政府选调、基层管理工作,为乡村发展、城乡一体贡献力量。
3.分层分类联系不同层次学生。城市的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面对高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学历层次分类联系高校毕业生,在不同的群体设立不同的工作重点。面向本科、大专类学校以吸纳技术技能人才为主,尤其是南通地区紧缺的行业人才,如智能制造业、机电业、大型设备业等。面向研究生培养院校侧重吸纳技术创新、科学研发、行业技术研究人才为主,尤其是当下的高精尖技术领域,如智能芯片、5G网络、信息技术等专业。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大学生就业联系中的重要作用,从大学生入学起,积极关注学生发展,建立片区工作小组或团队,加强与高校团委的沟通和联系,关心南通籍学生成长。建立地区项目工作组,以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等为契机,深化“大学生看家乡”等项目工作,鼓励大学生对南通进行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4.构建助力家乡发展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凝聚城市价值的重要途径,积极构建助力家乡发展的城市文化,在高中教育和宣传工作中多形式多角度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积极宣传就业创业回归的城市典型,讲述一批海归、名校、名企回归南通就业创业的生动故事,走进大学校园开展各类宣讲活动,发挥南通榜样力量。凝聚家庭和家长共识,发挥家庭吸纳和教育作用,鼓励家庭文化中融入回归教育因子。
5.重视网络社群和校园媒体宣传。当下的青年学生是网络社群的一代,南通市可以借力各类网络社群,建立如“南通之家”“南通青年”等网络社群,及时发布各类就业信息,建立大学生权益保护机制,吸引大学生回归就业。加强与高校校园媒体的联动作用,利用校园媒体传播南通新闻和故事,积极参与校园各类活动,让南通籍学生有获得感和依靠感。
大学生就业回归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社会教育、医疗、行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与政府多个部门工作内容相关,只有不断加强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构建良好的就业保障体系,才能更好地吸纳大学生回归就业。
参考文献:
[1]杜彬恒.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今年就业政策走向[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09):5-8.
[2]李景国.新时代大学生多元化就业选择原因分析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0):139-142.
基金项目:2019年南通市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在常南通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与回归路径研究”研究成果(编号:人才和双创20190105);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2019年度立项课题“高职创业教育中共青团的作用发挥与模式建构研究”(编号:CDGZ2019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