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笔者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和辅导员,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学校在校期间的培养,对于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跟踪制度其实同样值得重视。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跟踪制度
1 引言
高职学校面临严峻的招生形势,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开拓生源渠道,保证完成招生计划,这可以比喻成生产过程中的产前计划和目标。学生招上来以后,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尽力让学生乐学,这可以比喻成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制作。前两个过程会得到高度的重视。尽管学校也设有招生就业部门,但是与招生对比,毕业生就业这块就显得单薄,而一个完美的生产过程应该是产前目标明确、产中质量控制、产后售后跟踪三个环节的紧密结合。很多院校把前两个环节做得尽善尽美,而学生毕业后就好像完成了分内之事,至于毕业生在就业后的状况几乎不再关注,即使关注也只是简单的了解一下学生在什么单位工作,更深层次的内容无所涉及,更谈不上建立完善的毕业生跟踪制度。
2 建立毕业生跟踪制度的作用
2.1 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学校尽管在大一阶段给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尽早确立今后选择工作的初步规划,在大三阶段进行了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现实情况却是这些课程上是上了,可是学生跟没上一样,几乎没有达到开设这些课程的目标。绝大部分学生在即将毕业时感到迷茫,感到无力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竞争。尽管高职毕业生应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不应该与学历高的毕业生同台竞技,但是目前的就业市场就是不区分你是高职毕业生还是普通学历教育毕业生,面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本身在学历上就处于劣势,在专业技术上除非护士等这种专业性特别强的专业,经济类的专业例如:国际贸易、会计、国际金融、旅游管理等本科以上教育也设置的专业,高职院校的学生根本无所适从,基本谈不上竞争力。在专业技术上、人际沟通等方面的欠缺,导致近90%的毕业生无法适应本专业的就业岗位,推迟就业、转做其它工作,继续选择国内深造或者国外留学,更有甚者不就业也不再继续学习。这样的结果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信心和就业质量,也势必会影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毕业院校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同时也影响到家长对学校的看法,家长会对其亲朋好友形成影响,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导致该校下一轮的招生更加困难。
2.2 反馈教学质量
建立就业跟踪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还能反馈学校的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不协调的问题有改进的方向和依据。通过就业数据,论证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否需要调整,减少或者杜绝专业设置的盲目性、随意性。及时跟踪了解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不断跟进社会的职业准入和职业定位,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依据、为在校生提供就业参考。
3 完善跟踪制度具体建议
3.1 从在校阶段入手改变就业理念
从学校角度,解决好学生的实习问题。例如:实习时间安排要合理,不能只从学校教学计划安排出发,例如:在大一阶段进行的社会调查,给几周的时间,学生利用周六日或者没课的课余时间去调查,大二阶段,6月份进入实训阶段,其中会进行3周的社会实践,学生反映这个调查时间没法真正去调查单位有实质的调查内容;有的学校只给很短的时间去实习,而导致实习单位无法接收学生实习。加强实习指导力度。学校要十分重视实习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就业部门要和系部通力协作,结合不同专业实际,着力建立就业跟踪服务制度。就业跟踪制度对就业指导工作是有益补充,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领導高度重视确保机构、人员、经费,加大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养,确保就业工作队伍稳定。
3.2 从学生角度提高素质
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很少会主动关注就业信息,只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会从大一就开始持续关注就业信息。没有树立就业目标,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专业与将选职业的职业准备是否匹配。学生也存在眼高手低的就业倾向,不愿意从事底层基层工作,近90%的学生会选择政府部门或者社会认可度较高的企业工作。学生在校期间过着与世隔绝的安逸生活,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缺乏了解和足够的认知。经济上严重依赖父母,仅有少数学生参加兼职。在就业时缺少实战基础、自我表达和人际交往都是就业时的困难。
3.3 结合就业岗位需求充实内容
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实际,调整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方向调整,力求产销衔接,例如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兴起需要大量的适应人才,在国际贸易招生方向上就要偏向于跨境电商方向。由于社会需求的不确定会不断调整,有些专业的方向会拓展、有的专业会弱化、有的专业会消失。学校要有前瞻性和灵敏度,相机而动、不会耽误一年乃至今后数年的招生工作。
3.4 就业指导贯穿全过程
大一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效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寻找差距努力培养自己全方位的素养素质。从社会现实出发调整自己的就业倾向和放低心理预期。同时,进行就业心里疏导。在大三开设“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课程,组织必要的面试培训、就业技能训练。
3.5 探索毕业生设计、岗位实习、就业安置融合
毕业实习有意识地到贴近所学专业的单位,学生在单位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完成毕业实习,顺利拿到毕业证。实习单位如果能对学生进行培训是最理想了,尽管这有些难。学生通过了培训和相关测试,用人单位也了解了毕业生的基本信息,为接收毕业生提供依据。
4 结束语
完善的就业跟踪制度,对于毕业生、高职院校、用人单位是多赢的结果。通过完善就业跟踪制度,在原有就业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大数据库。就业跟踪体制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得到最全面、最真实的信息,适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的提高。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由来已久,面对用人单位不仅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已经从数量型转化为“质量型”的现实。热门专业还好就业,部分专业就业面较窄,冷门专业毕业生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这就更加需要完善高职毕业生跟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