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峰
摘要:为规范高校基建招标行为,推动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本文从工程项目编写招标文件、评标和中标三个阶段对高校基建工程招标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对今后高校基建工程招标行为的内部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Abstract: In order to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university infrastructure bidding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dual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isks of univers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bidding from the three stages of project preparation, bid evaluation, and bid winning,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the bidding behavior of university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the future.
关键词:招标管理;高校基建;内部控制
0 引言
高校基建工程一般具有涉及金额较大、种类较为繁多、旧楼改造较多[1]、工期要求较为严格、社会影响较大等特点,因此合理控制工程招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教育部相关文件数据显示2000年至今中国校舍面积增长近20倍,仅2017年当年全国在建的高校新校区就高达200多个,并且随着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逐步推进,各高校对于教学科研用房的需求将会呈爆发式增长,因而做好高校基建招标工作是时代赋予高校基建管理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目前,随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全面部署,社会对于高校基建招标工作越来越重视,但一些高校基建工程招标过程中的编写标文件、现场开标、项目评标和签订合同等环节依然暴露出一些问题风险[2]。
1 存在的问题
1.1 编写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编制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招标项目的成效,如果高校招标工作管理人员没有对工程招标文件进行专业详细地审核,会造成以下几点风险:一是招标文件编写有误,所有工程项目的投标都不符合招标人的实际要求;二是招标文件传递信息失误,导致实际上整个招标过程中最具实力、最适合的投标人未能中标;三是招标人如果主动发现招标文件中的错误,对其中错误进行修改或者澄清,增加了整个基建招标耗时,影响招标工作的效率,给整个招标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风险。同时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水平较差,由于高校是往往重视学术发展,往往忽视了基建管理人员的专业培养,因而在审查招标代理公司做好的清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缺项、漏项或者价格不准确,直接影响了后续工程的变更签证。
1.2 评标阶段
评标工作是整个招投标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3]。如果评审程序不规范,没有提供具体评标标准;或者在编制评标标准,人为设置不公平条款,导致整个工程评标过程缺乏客观性,因而高校建设单位很难选择出合适的承包人,从而导致招标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在评标阶段可能出现私自定标的现象,有些基建招标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通过暗示等方式影响评标结果,在使用“打分法”评标过程中,利用分值设定不明确,为人为干预评标开了通道,进而破坏了整个高校招投标健康持续发展的秩序。除此以外,有些招标过程存在资格审查不严格参与评标现象,一些不法投标人通过围标、陪标等方式严重影响评标结果的公正性。
1.3 中标阶段
合同是整个基建工程招投标活动更深一步规范化的产物[4],是招投标双方共同受到法律保护的文件,如高校招标负责人未能按照法律规定与施工单位按时签订施工合同,将会增加招标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可能导致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招标合同中没有准确注明中标人应承担的风险;二是招投标双方义务与权利关系不明确;三是招标人为转移风险单方面写入非常苛刻、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的合同条款;四是工程项目内容与计价类型不相符,或者其隐含的变化等增加了基建项目风险;五是如果招标过程中的工程量清单出现漏项、缺项、工程量不准确等问题,都可能造成投标人索赔。
2 相应的对策
2.1 编写招标文件
科学公正的招标过程务必是以规范的招标文件编制为基础,对于基建工程招标文件范文的编制,既要充分考虑使用部门的内在需求,也应结合时代与工程特点,务必保证招标文件范文的完整性、科学性,以提高工程招标的效率与公平性。在高校招标管理人员编制工程招标文件过程中,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招标文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文件中做出明确的约定,明确双方需要承担的权利与义务,确保编写投标文件的规范性。在审查编制清单过程中,建议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分别委托两家招标代理部门进行编制,相关人员在招标之前可以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对比分析,确保招标清单的准确性。高校主管单位应组织专家认真审核工程设计图纸,明确招标范围。在工程招标前,高校招标主管单位应组织行业专家对该工程进行详细论证,例如请专业的审图公司设计详细的图纸,并进行认真审核,尽量减少对工程项目结构、功能上的修改。
2.2 评标阶段
高校招标主管部门应该强化招标负责人自律性,确保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利用科学的评标方法,对各项内容进行综合评分。应该加强单位内部各专业专家库的动态管理。通过保证评标时间力求保证评审质量。通过自动语音通知评标专家,从而提高工程评标前的评委名单的保密性。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和特点适当分配商务标和技术标的比重,其中商务标分值比重原则上不低于60%,对技术标可以使用发现问题即扣分的办法。招标主管部门在评标时,要重点审查报价偏离基准价较多企业的投标文件,如发现恶意陪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应当立刻废标。招标主管部门可以尝试推行计算机软件辅助评标,保证整个评标过程中公正性。推动建立单位内部投标人诚信档案,每记录一次不良行为,撤销该单位一定年限内参与项目投标的权利。以山东大学为例,该校每年基建招标规模约3亿元,为了加强基建工程招评标内部监督,该校2019年出台了《山东大学采购管理实施办法》,文件明确采购岗位职责,建立采购活动操作规程,实行内部工作人员定期轮岗,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该校招标管理部门也在尝试建立PPP招标管理部门,以便合理分配项目风险,有效解决评标过程中的权利寻租行为,显著提高工程基建招标效率。
2.3 中标阶段
在公布中标人后,高校招标单位应及时与中标单位签订工程合同,明确招投标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还应该建立招投标双方协调机制,使投标企业可以正确解读招标文件及合同的相关条款,从而更好地保证招投标双方的利益。同时注意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水平,定期参加合同管理的相关培训,防范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一定要建立全面、完整的高校施工合同管理体系:①招标单位应专门成立施工合同管理部门,同时招标单位在进行招标过程时可以聘请专门的法律顾问;②高校合同管理部门应该对施工合同全过程施加有效控制。健全单位工程招标制度,使合同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施工合同文本及专用章进行归口管理;③在高校单位内部一定要把合同会签制度落到实处。为了建立健全动态合同评审机制,减少工程招标引起的纠纷以及诉讼,以山东大学为例,该校于2019年出台了《关于试运行合同管理系统的通知》,本系统按照内控建设要求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需要规范了合同的全流程管理。原先的人工招投标流程利用互联网+[5],进行规划化梳理,可以随时反向查验数据,纠正违规行为。总之,合同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基建招标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合同的签订、审核、履行、变更等全过程进行完善的监督和控制。
3 结论
随着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逐步进人深水区,高校基建招标管理也必将面临更高得要求,加强对工程项目编写招标文件、评标和中标三个阶段的内部控制管理,有利于确保高校基建工程资金安全,更有利于优化国家投资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超.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若干问题[J].山西建筑,2019,45(17):176-178.
[2]文宇.高校基建工程招投标的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2017(13):242,247.
[3]张文红.高校招标評审队伍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新西部(理论版),2013(Z2):158,171.
[4]安婧,董洪艳.浅谈高校基建合同管理[J].高校后勤研究,2019(07):35-36.
[5]张若筠,李平,张晓峰.高校基建交互工作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与运用[J].建筑经济,2018,39(07):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