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科科 王芳
摘 要: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实验室建设不合理、仪器设备管理不到位、实验室人员配置不足、实验室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参与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意识、手段落后等问题,埋下安全隐患,影响到实验室整体管理水平。为降低实验室事故发生率,高校应增加资金投入,建设现代化实验室,加强仪器与设备的安全管理,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升试验人员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安全绿色实验室。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策略
在医学类高校教育中,实验室是教学的重要场所,无论是医学类专业,还是护理类专业,实践与理论都是并重,在实验室中,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让认知与学习达到统一,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认识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掌握相关技术操作。不过,实验有着一定的风险,各个实验中都难免有一些刺激性、腐蚀性或者易挥发、低毒性的化学试剂,对于人体及外界环境都有着一定危害,为了保障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保护学生安全与自然环境,必须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
1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1.1 仪器设备与试剂问题
高校一般有着较长的办学实践,学校中不少实验室都是在几年乃至几十年前建设的,应用于当前实验教学中,略显拥挤,无法达到设备安全操作距离,通风排气系统及废液处理设施配置不齐全,埋下安全隐患,再加上,实验室内不少仪器设施较为陈旧,在经过长期的使用后,仪器老化、损坏,如若没有经常性的养护,定期检修,很有可能发生故障,引发安全事故。在醫学类或护理类专业实验中,常设计一些腐蚀性、易挥发、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试剂,如若不加强对这类药品的管理,合理分类储存,贴上危险标识,很有可能引发中毒、火灾、爆炸事故等,严重危害师生人身安全,损害学校公共财产。
1.2 实验室人员问题
为了确保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实验室应该配置足够的专业试验人员,加强试验队伍建设。但是,在实验室队伍建设上,学校重视度并不高,高校实验人员在薪资待遇上,与授课教师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维护检修等工作上,互相推卸责任,影响到实验室管理水平。此外,不少学校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专业教师兼职,而专业教师已经承担了教学、科研等职责,在精力、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难免疏忽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再加上,专业教师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在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无法迅速排查出故障原因,及时维修,容易埋下安全隐患。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重工作,但是在实验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普遍存在不规范行为,以化学试剂取用为例,在取用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等强腐蚀性试剂时,未戴防护手套;在取用氯仿、甲醇等有毒试剂时,未在通风处进行;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中,没有打开排气系统,而是依靠开窗通风的方式来促进毒性物质外排,这些现象都有可能引发实验室事故。
1.3 管理制度问题
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不少制度上的问题,具体如下:①安全管理意识薄弱。我国高校实验室普遍在安全管理上,意识薄弱,管理理念落后,仍在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学习意识,在引进新型仪器、设备、装置、试剂后,没有全面学习这些物质的特性、原理、操作方法、储存要求、养护方式及维修方式等,导致了安全隐患的出现;②安全管理制度滞后。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繁杂,需要系统性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点,但是,我国在这方面起步稍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内容不够细化,比如说对于有毒有害试剂的储存、使用、排放管理,缺乏明确的规则;③实验室整体管理水平偏低。实验室中仪器、设备、试剂数量多,管理难度大,各个实验室的物资数据没有得到及时统计,无法实现有效管理,很容易出现安全漏洞,导致实验室事故的发生。
2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2.1 建设现代化实验室,加强仪器与设备的安全管理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高校办学应与时俱进,不断进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应该完善学校各类教学场所的建设,完善教育设施配置,包括实验室。学校应该基于专业实验教学需求,增大资金投入,建设标准化实验室,完善实验室安全设施配置,根据学生人数增大实验室面积,并在实验室内安装足够数量的排气扇、废液处理系统,实验楼内建设专门的仪器、装置、试剂储藏室,各种设施、试剂分类储存,合理摆放,实验开始前,由实验室工作人员根据学生人数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与试剂。同时,加强对于实验室的维护管理,打造现代化、信息化实验室,及时更新实验室器材、试剂配置信息,加强对于仪器、设备的养护管理,做好日常养护工作,定期检修、校正、更换故障零件,确保仪器设备的长期、安全使用,并且将每一次的养护、检修信息记录到实验室设施管理平台上。
2.2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升试验人员安全意识
为了全面提升高校实验教学质量,应该打造高素质专业实验室管理团队,确保各项实验室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展开。在现代化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学校应该根据实验室数量、实验教学需求,聘请高素质实验室管理人才,明确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地位,遵循“同工同薪”原则,给予实验室工作人员与授课教师相同的薪资、奖金、福利,增强其团体归属感,吸引更多的热优秀人才加入学校实验室大家庭,同时,采取量化管理模式,多劳多得,赏罚分明,对于实验教学有突出贡献或者有较高成就的实验室人员,予以奖励,合理评估其工作绩效,构建以绩效为核心的薪酬管理制度、职称评定制度,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督促其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人生价值。在此过程中,学校应该给实验室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其提供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提升其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其安全意识,定期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者,才具备工作人员应有的随意进出实验室、动用实验器材及试剂的资格。
2.3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安全绿色实验室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于试剂与耗材、仪器设备及水电等安全隐患的管理,明确管理重点,细化管理规章制度。比如说,在试剂与耗材的安全管理上,明确其采购、储存原则,化学试剂储存、摆放由专人负责,分类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储存与低温通风库房中,有毒有害试剂施行双人保管领用制度,学生使用前进行安全教育;在仪器设备管理上,日常养护,定期检修,有效排除安全隐患,存在一定危险性的设备,比如说烘箱、压力灭菌锅,使用前对学生进行安全使用教育。加强对于实验废弃物的管理,以废气液为例,需进行回收处理,在实验室中配置各类酸碱实际回收桶,贴上标签,学生实验后根据废气液性质道倒入专门的回收桶中[5]。同时,应该贯彻绿色实验室建设理念,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改进实验操作,使用其他试剂替代原有试剂,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身体力行保护我们所生存的大自然。
3 结语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摇篮,而高校实验室则是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孵化基地。隨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升,高校招生规模随之扩大,原有的实验室及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实验教学需求,而且由于生源的增长,实验室中仪器设备、试剂等被频繁使用,所产生的排放物也大幅增长,实验室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提升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确保实验室安全使用,学校应该正视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教学设施、教学人员配置,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实验参与者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乔丽娟,李建华,朱德锐,等.关于对医学院实验室工作的一些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7):2857-2859.
[2]张珊珊,莫梅,任萌,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9,22(04):224-226.
[3]刘丽艳,杜光玲,张宏馨,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引发的思考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08):282-285.
[4]赵栋,孟开元,江南,等.浅析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J].中国检验检测,2019,27(04):49-50.
[5]赵丽娜,赵倩.高校工科实验室管理机制研究——以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为例[J].电子技术,2018,47(07):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