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昊宇
摘 要:分镜早期是广泛应用于影视作品中的技术,并没有用于漫画的创作。在20世纪四十年代,漫画家手冢治虫在作品《新宝岛》中将电影中的分镜概念引入漫画,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漫画创作形式,曾经漫画家岛本和彦在《漫画狂战记》中就戏称:“一切日本漫画都是抄袭手冢治虫的”,也绝非戏言。在漫画使用电影分镜概念的同时,为了配合分镜的发挥,就使用了分格的形式来放置分镜。不过现在漫画的分格和早期四格漫画的分格又有所不同,手冢治虫在使用电影分镜技巧的同时,也将传统分格形式进行创新,使得分格同分鏡一样具有艺术创作的发挥空间。即,通过调整页面的分格大小形状,设计整个页面的分镜排版,以此决定故事的叙事节奏。
关键词:分镜;分格;叙事节奏
1 分镜与分格简述
1.1 分镜
所谓分镜,笔者的理解就是通过安排场景中元素的位置以及相机镜头的角度,营造充满镜头语言即带有创作者主观臆想的画面。而漫画中的分镜与传统影视作品中的持续镜头有所不同,讲究的是抓住瞬间的时刻。很简单的道理,影视作品需要连续的画面,而漫画可以根据创作者思路,选择某个时刻成画。分镜与分镜之间的连续,就需要一个桥梁,就是分格。
1.2 分格与格子
“分格”是漫画的基本叙事单位。漫画的分格有点类似摄像机的镜头,框选区域,选择内容。由于读者会在阅读时一目了然的看到整个页面的大致构成,因而整个页面内的分格布局就会反应出漫画创作者叙事的节奏感。现代漫画大多数运用的是方形的分格,方形架构稳定,容易吸纳视野是主要原因,其二是印刷的载体多数也用方形,也是基于阅读的习惯。而分格的形式其实多种多样:规则型分格,破格型分格,重叠型分格,斜方形分格以及不规则型分格。依据分镜的侧重和重要性,合理选择更加富有画面张力的分格,无疑是提升分镜效果的催化剂。
分格与分格之间的空白区域,称为“格子”,格子的基本意义就是“分割”,分割时间与空间,给予每个分镜独立性与存在感,但同时也是联结分镜与分镜间的桥梁,为什么这么说呢?也是因为上文提及的知觉闭合;人认知之初,对事物的认知处于初级阶段,因而小孩会对一个换了发型的人感到陌生,但在一定的认知积累之后,会自动根据已有的知觉情报,结合之前的认知经验,得出一个结论,就像小孩长大后即使换了发型,也知道父母还是父母,这就是知觉闭合,已有经验使得感官闭合。这种人独有的认知机能使得格子与格子即分镜与分镜的衔接,不需要展现所有的画面元素,将相关的元素展现就可以让人自然而然的连接上下分镜,因而使得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一种独有的默契,使得阅读漫画不需要教你怎么看,只要知道分镜顺序,即可流畅观看的原因。
早期的漫画创作,例如四格漫画,就有一些利用分格来设计分格的例子,但是介于思路的固定,没有对于分格的设计。在手冢治虫的影响下,人们意识到分格的作用和趣味,分格的设计逐渐走向了同分镜一样的深度,而页面中的分格设计也是现代漫画的独有表现形式。
2 分镜的表现形式
既然分镜作为来源于电影作品中的技术,那么同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也有一致性。在漫画中,读者的视角是由作者决定的,观察距离由景别控制,观察角度由视角决定,而观察的“镜头”即是分格。
2.1 景别
电影中通过镜头的移动和组接来表现情节和传达思想,这也是电影的独特魅力所在。和电影分镜相同,漫画分解的景别也分为:特写,近景,中景,远景,全景。选择什么样的景别就是漫画作者决定要推多近来展示相关细节或推多远来表述主体所处的位置。
(1)远景:远景用来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自然景观等。描绘人物心情时,也往往运用远景配以文字的形式。
(2)全景:全景用于交代人物及周边事物
远景和全景可以明确定位空间关系,因此常被用为“定场镜头”,即当场景切换时,这两种镜头会用来直接交代主体空间位置变化。
(3)中景:展现人上半身的活动,是最接近人视角的景别。
(4)近景:用于强调表情和重要动作,表现人物感情交流。
(5)特写:细致刻画人物表情或事物细节,表现出情绪张力,起到强调的作用
2.2 视角
比起日常中的视角,读者更喜欢具有冲击力和表现力的非常规视角。漫画中,平视,俯视,仰视以及倾斜视角都会有所运用,视角的变化不仅是画面角度的变化,还会与环境元素联动,带来更多的画面信息;或是勾起观众的观看情绪,仰视让观众感受到伟岸和畏惧,俯视让观众感受到渺小和轻蔑。
2.3 分镜的切换
如同电影中引人入胜的场景一般,漫画也可以通过分镜之间的切换递进,来做到使得读者有身临其境的错觉。漫画中分镜之间的切换,一般都会运用格子中的知觉闭合法则,即前一张分格中的相对物体关系,会被默认应用于第二个分格。这种运用格子的手法大大方分镜语言的表达,使得切换的过程不需要事事周全,突出重点和递进内容的分镜发挥更简单。其中切换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1)时间到时间:单一动作一系列连贯的绘制,用于延长动作时间,增加细节。
(2)动作到动作:主体一系列的动作描绘,连贯叙事,推进内容。
(3)事物到事物:一件事物到另一件事物,连贯叙事,推进内容。
(4)场景到场景:一个场景到另一场景,大跨度推进剧情内容,交代位置相对关系。
(5)视角到视角:一般用于强调和营造气氛
(6)无关联:前后并无内容关系,不过多数含有作者的设计,可以营造一种留有遐想的氛围。
3 叙事节奏与分格布置
相区别于分镜趋向于“空间”的设计,分格更多的是在平面领域的发挥,纸(长方形的界面)是漫画的媒介,将大大小小的分格放入一个更大的分格(页面),就是分格的设计基础,因此分格的设计也算是平面设计的范畴。
分格的产生并能被大家接纳之一便是适应于人类基本的阅读习惯,因而在决定页面分格布局,也就是对应的叙事节奏构成时,也是主要更具人类的阅读习惯或是阅读心理,叙事的过程中,要层次分明,轻重缓急分配得当均匀,而分格的页面布局设计,正是体现作者叙事水平,对于叙事节奏把握的考验。
首先就是在阅读时,人们总是容易将目光聚焦于更大页面的区域,因而在有意义重大的剧情或者转折的内容分镜时,一般放置于大面积的分格中,以此渲染承托分镜内容的重点。相反,相比起其他分格更小的格子,也会引起读者认真观察,一般铺垫用和细节表述的分镜,就会安插在比起正常分格更小的分格中,用来推进剧情前进。同样,在一些方形的分镜中,忽然出现一个不规则边框的分镜,也会引人注目。同时引人注目的作用不仅可以用来强调,甚至可以暗示读者阅读顺序,形成一种局部的小“倒叙”手法,以此渲染整个页面的氛围。就算是顺水推舟的分镜叙事,分格也不能整整齐齐大小一般,这样会使得整个页面僵化,毫无生气,这个时候可以反过来使用分镜,安排分格的大小不一来活跃整个画面。
其次,毕竟是在看“纸”,也就是需要“翻页”所以利用这个阅读习惯,要使人有看下去的意愿,在一页的最后留点小悬念和未完的内容,也可以刺激读者想要向下翻的愿望。不仅如此,自始至终,人类在阅读时,总是更在意后半段,习惯性淡化前半段,比如“一个句子里有转折词,那么后面的内容更重要”,这种语言文字的习惯,从学校开始就深入读者脑海,所以一般在重点分镜的安排都是向画面下部分布局的,给予人稳重,庄严,扎实的感觉。上放给人的就是相反的轻便,灵巧的感觉,因而看漫画时,在每一页的时间分配上,总是越看越慢。
合理应用分格和格子的设计,使得分镜内容轻重有序的排在页面上,流畅又有缓急,就是好的叙事节奏。
4 结语
综上所述,分镜和叙事节奏并非两条平行线。如果分镜单独存在,取消分格,想想一下所有内容像决堤的黄河一样扑向你的脑海,除了了混乱不会剩下任何东西,分镜需要分格,才能有叙事的节奏,才能将故事讲得精彩。分格虽然从漫画形式开始便已经存在,但是是分镜的引入,使得原本只是当做框架的它,展露了更多的魅力,拥有了决定叙事节奏的重要功能。因此,在漫画叙事中,漫画的分镜与叙事节奏是相互成就,不可分离的。
參考文献
[1]向先轩.分镜—在动画和漫画中的重要因素[D].广州大学,2017-05.
[2]任敏.张苇.浅谈漫画分镜的节奏感.武汉理工大学,2017-08-05.
[3]王丽莹.浅谈分镜头脚本在故事漫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吉林动画学院,2017-05.
[4]张英明.张毅.镜头语言在漫画中的运用与分析.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011-05-25.
[5]王烁.漫画的分格方式对思维模仿的呈现.中央美术学院,2017.
[6]欧阳琳子.叙事漫画中分格与时间的关系研究.广州大学,2019-05.
[7]陈思源.现代漫画语言分析研究.西安工程大学,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