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学科融合主题实践课程操作策略例说

2020-04-20 10:48李俏
广西教育·D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化节美食校园

李俏

校内学科融合主题实践课程将学生放在课程的中心地位,课程的主题源于学生当下的生活关切,各学科基于主题关联本学科学习内容,开展相关教学和实践活动。该课程的主要功能:一来可以丰富各学科课程资源,引导各学科课程学习生活化;二来可以改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低下、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各学科知识相互割裂的状况,引导学生在掌握学科课程内容的同时,真正走进生活,关心当下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通过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等,切实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下面笔者以五年级“校园‘邕城美食文化节”学科融合主题实践课程为例,谈谈此类课程的实践操作策略。

一、课程主题的选择和内容的构建

(一)课程主题的选择

我校一贯的做法是,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引导教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课程主题,充分利用好校内有限的场地等课程资源,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发和实施校内学科融合主题实践课程。“校园‘邕城美食文化节”学科融合主题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建构便是五年级组教师集体建构的优秀案例。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我区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壮族三月三”系列庆典活动,其中颇负盛名的壮乡美食节已在全区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中小学校流行起来。笔者发现,我校无论哪一届学生,每逢此时都会比较关注“到什么地方吃什么壮乡美食”这个话题,于是我们年级组的教师坐到了一起,各学科教师围绕“校园‘邕城美食文化节”这个主题纷纷献计献策:信息技术老师提出,可以教学生学会使用搜索软件做一份美食攻略,给大家推荐美食;数学教师建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了解各类美食的价格,做好活动经费预算;语文教师接话,可以让学生写写美食作文;美术教师提议,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美食模型。南宁又称邕城,“校园‘邕城美食文化节”的名称即由此而来。仔细梳理大家的计策及课程实施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实践任务及课程目标呼之欲出:让学生分组筹备美食节,了解南宁美食的品种、价格,推荐南宁十大美食;写美食作文、制作美食模型,向同伴介绍美食的特点、烹煮过程、食用方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主题实践课程的整体展开。

(二)课程框架内容的构建

校内学科融合主题实践课程以“学科+实践”课程的方式,构建各个学科课程的内容,并按照实践活动展开的逻辑顺序安排各个学科课程实施的先后。

五年级的“校园‘邕城美食文化节”学科融合主题实践课程,按照信息技术、数学、语文、美术的顺序,详细构建了相关学科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内容(如图1)。信息技术课的课题为“美食搜索计划”,学习和实践的内容是“使用搜索软件,用表格方式设计美食攻略,推荐十大美食”“参加校园实践活动,收集、播放美食制作视频,使用攻略选择和品尝美食”。数学课的课题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学习和实践的内容是“根据信息技术课推荐的邕城美食种类,了解各类美食的价格,做好经费预算、品种预定工作”“参加校园实践活动,购买食材,制作和品尝美食,统计‘最受欢迎的美食,统计活动收入和支出”。语文课的课题为“舌尖上的美食”,学习和实践的内容是“根据数学课上了解到的美食价格、经费预算等,设计美食节方案”“和家长一起制作美食,录制美食烹饪视频;参加校园实践活动,向师生‘顾客推介美食,品尝美食,选出最感兴趣的一道美食;仔细观察并观看最感兴趣美食的烹制视频,从色、香、味、形等方面展开美食作文写作”。美术课的课题为“家乡的美食”,学习和实践的内容是“根据语文课上制定的美食节方案,设计美食标价牌、美食宣传海报等”“参加校园实践活动,分析食材,制作美食模型”。

二、课程实施过程

学科融合主题实践课程的实施,通常都是先组织相关学科课堂知识的学习,然后才是主题实践活动的展开,课堂学习为课后实践打下认知基础,课后实践是课堂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与内容拓展。“校园‘邕城美食文化节”学科融合主题实践课程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的课程实施过程。

(一)课堂教学活动

1.学科衔接教学。本次学科融合主题实践课程中4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相关学科互为犄角,环环相扣。

第一课信息技术,重点学习使用“百度搜索”技术,在网络上查找相关信息。第一个任务是搜索并确定“南宁十大美食”,学习过程如下:教师以联网电脑为媒介,首先带领学生认识“百度搜索”软件;然后指导学生输入“南宁美食”关键词,开始点击搜索,发现琳琅满目的美食网站;之后学生分组学习,选择进入感兴趣的网站浏览并提取相关美食信息,从中筛选出10款集体认可的美食,制作成电子表格;随后全体学生进行投票,选定本班感兴趣的10款美食;最后学生查找“南宁市中山路美食店的标价”,最终确定所选10款美食的标价。第二个任务仍然是使用“百度搜索”技术,搜索以上10款美食的烹饪视频,下载、保存。

第二课数学,依托信息技术课中确定的“南宁十大美食”及其制作视频,指导各组学生完成经费预算和美食定价任务。要求:每10人为一个小组,烹制5道不同的美食,两人负责一道菜、每道菜做够10小碗的分量。课堂上,每组学生再分组选菜、计算原材料价格进行经费预算、制定待售美食价格。以A组为例,该组学生预算每人可提交经费35元,合计350元,预定的美食种类及经费分别是柠檬鸭100元、粉饺50元、酸嘢50元、老友炒粉虫50元、冬瓜盅60元,另选购饮料40元;按照每份美食上浮50%的价格计算各类美食的总售价,再核定10小碗的平均售价在5—15元之间,预计师生消费者可以承受。

第三课语文,依托信息技术和数学课中提供的资料和数据设计制作美食节方案,包括指导思想、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准备工作、场地布置、活动流程、安全措施等内容。此外,语文教师还友情指導了学生烹制美食的注意事项。

第四课美术,依托语文课上制定的美食节方案,指导学生设计美食标价牌和宣传海报。各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精心设计本组宣传海报和标价牌,力争宣传海报能够突出本组五道美食中的一道美食。A组的宣传海报突出了柠檬鸭这道美食,既绘制了柠檬鸭的美食照,还用美术体书写了一行极富诱惑的大字“柠檬鸭的味道,好得忍不住舔手指头”。

2.跨学科融合教学。学科融合主题实践课程除了以主题连接学科,还可以超越学科,对学科课程进行融合教学。比如在“校园‘邕城美食文化节”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学到的搜索技术,可以广泛运用到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学科,引导学生上网搜索与本学科学习内容相关联的知识或信息;语文课上拍摄的美食烹饪视频,可以带到信息技术课堂上,作为后期编辑的素材,使视频更富艺术美感;美术课上设计美食宣传海报的过程,可以成为学生在语文习作课上的素材,习作反过来又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立体地理解美食。超越学科的学科融合教学,既可以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又可以培养学生面向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主题实践活动

主题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美食制作与交易的细节,深刻体验邕城饮食文化特色,提高综合能力,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积累美食制作与鉴赏的经验。

1.家庭实践活动。学生以10人小组为单位,小组内两两分工合作。两人组以一家为基地,在家长的指导下,两名学生自行到市场选购食材,然后走进厨房,学习使用厨房用具,共同制作美食。家长可帮忙指导制作和拍摄。比如A组小红、小黄二人合作制作酸嘢的实践过程如下:两名学生买回食材后,一起在厨房削木瓜、萝卜;小红清洗,小黄切片,妈妈指导放佐料腌制,爸爸负责拍摄。制作及视频拍摄过程中的解说词,由两名学生一起酝酿,操作方边做边解说,开篇可显地方饮食文化特色:“南宁人吃酸嘢历史悠久,吃酸嘢可以解渴、提神、除湿,久之便成了南宁人的饮食习惯……”

2.校园实践活动。“校园‘邕城美食文化节”活动当天,一排排课桌椅、太阳伞整齐地摆在了学校大操场上;一个个美食摊位被一张张赏心悦目的宣传海报装饰得特色鲜明;一盘盘美食端上桌,令人赏心悦目的标价牌依次归位;衣着靓丽的学哥学妹站立摊前摊后,开始了吆喝、叫卖……一年一度的“校园‘邕城美食文化节”正式开启。自然,本次节庆活动的重头戏是美食买卖和实践总结。

(1)“买卖”中的口语交际技巧。“买卖”成与不成,“顾客”手上的美食攻略,“销售方”的宣传海报和“商品”的品质都很重要。当然,更重要的是“销售方”的口语交际技巧。

明明:南宁的友女、友仔们,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咱们酸辣可口的老友粉哟!

“顾客”A:我是东北人,不知道老友粉是什么,你介绍一下吧。

红红:南宁老友粉把配料酸笋、豆豉、猪肉等统统放进鲜美的高汤滚上三分钟,再把切粉放进去煮一分钟就可以出锅,味道又酸又辣,管保让你胃口大开!

“顾客”A:酸笋味儿太呛,我不喜欢。

明明:我们这里还有粉饺、糯米饭、酸嘢、炸著条,总有一款适合你吧?

“顾客”A:我喜欢甜品,你有什么好推荐的吗?

明明:八宝粥、八宝饭肯定对你胃口!香甜软糯的八宝粥、爽口甜香的八宝饭,管保让你满意。

“顾客”A:多少钱一碗呀?你可要给我打个折扣哟,我只有10元钱,还想多尝尝别的美食呢。

红红:如果你要两款以上食品,可以给你打个九折;如果你要三款以上美食,可以给你打七折。你看看想吃点什么?

“顾客”A:美食攻略中提到的“清补凉”糖水在哪里?

明明:这一碗碗打包好的就是清补凉,但你确定都要吃甜食吗?甜食吃多了不利于健康哟。

“顾客”A:宣传海报上画着的这款“锅仔饭”看起来香喷喷的,改要这个吧!

以上案例集中展现了基于语文学科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美食销售实践特色,“买卖”双方经过了多个回合的“过招”交流,最终皆大欢喜:“顾客”A学生“走过路过”选购美食,“销售方”两名学生交替进行不遗余力的推荐、推销,配合默契,二人从食材、做法到口感不厌其烦地讲解,甚至搬出了价格打折的优惠策略,处处为“顾客”着想,终于成功地售卖出自己的美食商品;“顾客”A也不吃亏,既买到了喜欢的美食,也争取到了优惠的价格。当然,以上实践过程,不只有语文学科的口语交际,销售技巧中的“旁敲侧击”,“买卖”双方的“过招”交流中还融入了数学学科的价钱、打折扣等基本计算,“顾客”基于美食攻略选购美食是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成果的应用,宣传海报让美食“飘香”则是美术学科向实践的延伸。

(2)实践活动总结与德育提升。课程实施有条不紊、有声有色,还活色生香。除了课堂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兴奋,学生还能有别的什么收获吗?课程开发组教师从本校康德智能教育理念出发,引导学生基于数学统计思考如下两个启智性问题:一是分析活动中的收支情况,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二是从“最受欢迎的美食”投票中,你明白了什么?旨在让学生感受数据统计与分析的重要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本次“校园‘邕城美食文化节”中的美食买卖,每个学生上交活动经费30或35元不等。按人头计算,各班的经费支出分别为:1班1 200元,2班1 170元,3班1 260元,4班1 230元。美食节结束后,各班计算收入分别如下:1班600元,2班510元,3班608元,4班650元。从总体来看,全年级没有一个班实现盈利。大家七嘴八舌地分析原因,不外如下两点:一是售卖过程太过随意,不计成本地给老师、同学们打折,甚至半买半送;二是美食没有完全卖出去,各组剩余美食多少不一。

统计全年级学生“最受欢迎的美食”投票,共收到投票单200份,每张投票单中选出的美食并非“1”最,而是多少不等。统计结果,所谓的“最”受欢迎美食,甜品类169票、粉饺162票、锅仔饭155票、五色糯米饭110票、酸嘢109票、柠檬鸭98票、老友粉89票、生榨米粉69票、粉利58票、田螺鸭脚50票。从这些投票单中,学生切身感受到做小本买卖进行市场调研的重要性。

最后是谈实践活动的收获,主要观点有以下三种。第一种: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不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要体贴父母;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第二种:我们的活动主要是体验生活,让大家能够品尝到美食、了解美食制作的过程,这个活动很成功、很有意义。第三种:要想盈利就必须找到卖点,调查了解大家喜欢吃的是什么美食,喜欢的美食可以多做;另外,售卖打折要有底线,不能过于随意。

(三)美食作文

美食活动结束后,学生们把自己观察、感受到的活动写成作文,与同伴分享。学生经历了主题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有了许多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实感。

如《色彩的“诱惑”——五色糯米饭》片段:五色糯米饭分红、黄、绿、白、黑五色。它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我在这次的美食节活动中找到了答案。原来,除了白色是糯米饭洁白的本色,其他彩色均取材于天然色素:红、绿、黑三色分别取自三种树叶中的天然色素,黄色则是从黄饭花的花冠中熬出来的天然色素。我们把白色的糯米分别放到红、绿、黑、黄的天然色素汁中浸泡数小时,然后滤干水分,隔开蒸煮,半个小时后,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就可以出锅了。用植物色素蒸出来的五色糯米饭不仅色泽漂亮,而且十分清香。

(四)美食模型

美食活动结束后,学生们把自己观察、感受到的印象最深的美食,用陶泥、面粉、糯米等材料按1∶1的比例捏制出来,有栩栩如生的蘑菇包、五彩缤纷的粉饺、韧劲十足的粉虫、萌萌的包子等,美食模型极富艺术美感(如图2)。

三、课程总结与反思

综观本次“校园‘邕城美食文化节”学科融合主题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各学科基于主题设计课程的内容,以分层递进又相互融合的方式推进相关教学和实践活动,效果显著。学生在这样的课程历练中,综合各学科所学知识,既巩固了学科所学知识,培育了学科素养,又全面提高了知识应用、動手操作、人际交往、临机应变等综合能力。但是,课程结束后我们年级组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发现还有多处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本次“校园‘邕城美食文化节”着意在“味道”方面进行了实践引领,却忽略了食品的营养价值、健康指数,以及活动结束后的垃圾分类、一次性餐具的丢弃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着力引导。我们期待在以后的课程开发与实践中能够做得越来越好,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学科融合主题实践课程中收获更多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益的东西,真正实现个性、特长、全面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文化节美食校园
第三届广灵湿地文化节开幕
悦来动漫文化节震撼来袭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美食
嗨翻天的悦来动漫文化节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