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煜
摘 要:《电影语言》是法国电影理论家马赛尔·马尔丹的理论著作,此书以电影画面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论述了电影语言的各个元素在电影中的表现手法及作用,言语中渗透着马尔丹的电影思想和对未来电影艺术的期盼。
关键词:《电影语言》 ;电影艺术
虽然这本书取名为“电影语言”,但纵观全书,它并没有对电影语言进行形而上的探讨,而是更多关注了电影语言的技巧和运用,与电影符号学中电影语言的研究有很大差别。英国著名电影理论家黑思在说明符号学电影语言研究的特性时说过:“电影符号学的领域中‘可界定的对象是其对电影语言的分析,在这里语言不是被理解作知觉经验中可直接领悟的技术——感觉统一体,即一种表达物质的组合,而是理解作诸代码的特殊组合。”即是说符号学所研究的电影语言不是指具体的显在的电影表达过程,而是指抽象的潜在的电影词汇和语法规则,即语言系统。而这本书作为古典电影理论,并没有真正的研究出现在银幕上的电影表达系统,只是对电影的语言现象进行经验的描述和归纳整理,更倾向于应用美学,即用怎样的表达技巧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而且马尔丹所谓的电影“语言”,更多的是指固定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技巧,他也并没有要求电影人一定要按这些规则来,相反倒是一再提到打破形式打破常规才能实现电影的进步。
全书共分为十三章,结合音乐、绘画、文学艺术来论述,条分缕析,脉络清楚,环环相扣。作者在开篇前言就清晰的表达了对电影语言研究的许多见解,为全书奠定了基础,结束语中,作者不仅做了总括,也提出了许多质疑,用发展的眼光看电影语言,发人深思,这一点在后文中还有详细论述。中间是十三章正文,分别从不同方面谈到了电影语言的运用技巧。作者认为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和基础,因此在第一章就论述了画面的一些基本特征。画面的创作与摄像机的创造性运用是分不开的,第二章里作者就在旁征博引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构图、景别、摄影角度和移动等等镜头语言。第三章论述电影的非独特元素,灯光、色彩、布景、银幕、演员等等。之后又分章节论述了叙事省略、叙事联接、隐喻象征、音响、蒙太奇、景深、对话、叙事的时空等等,可以说在当时已经非常比较全面和系统了。每个章节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由浅入深,结构清晰。
《电影语言》写于电影发展的幼年时期,但已比较全面细致地总结出了常用电影语言的使用技巧,对今天的电影语言研究仍有巨大的借鉴作用。例如第八章提到的“心理真实律”,第二章摄影机的机位、角度、摄法,第八章的蒙太奇理论,第七章的音响等等都很基础实用。这本理论著作,并不艰涩难懂,得益于马尔丹在具体探讨电影语言技巧运用的时候,用了上百部电影作品的例子,例如在第三章,马尔丹说明摄影机移动作用的时候,提到了《精疲力尽》、《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年代片》等几十部电影,分析地精确贴切,生动形象,例子有时候比单纯的叙述更能说明问题。在看书的同时很多部电影的画面在脑海中闪过,虽然那些片子离我很遥远,却仍能感受到它们的光芒。马尔丹在在每一大问题下面牵引出许多小问题,层层叠叠,逻辑严谨,论述详尽,对我们进行理论研究的方法和方式有较大启示。在对本书核心内容蒙太奇进行探讨时,马尔丹先从美学的角度对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进行了区别,并分别举出了数十个影片例子加以说明。紧接着他又大段引用了萨杜尔《电影通史》中的内容,来说明蒙太奇的出现与发展的历史,继而又引出了蒙太奇的心理基础、定义、规律、创造作用、分类,非常之完备。在探讨蒙太奇的分类中,他对巴拉兹、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爱因汉姆、斯博梯斯伍德、J-P夏基埃等八位大师的观点进行了整理与综述,提出了自己的分类方法,显然,这种综述式的研究方法比较明晰和科学。
《电影语言》实践性较强,很少长篇大论的纯理论,除了引言和结束语这两部分。在旁征博引的同时,马尔丹总是能提出了许多新概念和新看法,如书中多次出现“我称之为”和“我认为”这样的语句, 这是可贵之处。在引言部分,作者充分肯定了电影及电影语言的地位,将其作为新兴的艺术与西斯廷大教堂、巴台农神殿等人类文化艺术精华相提并论,并认为其实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一种艺术。作者并没有一味的抬高电影,他也辩证地分析了电影本身的劣势,如脆弱、廉价、商业性都阻碍着其自身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他对电影性质的界定,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存在。作者认为这是电影发展必经的三个阶段,一步比一步深入成熟。这一理论是在借鉴梅丽爱、梅恩·赛特、吕西安·瓦尔等人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无疑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提到电影最初是一种电影演出或者是现实的简单再现,以后便逐渐变成一种语言,也就是变成叙述故事和传达思想的手段,像诗的语言和音乐语言一样具有生命表现力。在对电影是否作为语言的问题上,他引用了反面意见,即梅恩·赛特和卡布里埃·奥地齐奥的意见,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反对将电影看作是一种语言。作者认为这些看法过于苛刻了,纠结于电影语言的文字问题,电影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形象的语言而存在,有着自己的语法系统和规则。接着作者谈到了电影语言的应用,电影语言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作为一种目的,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存在”。电影的“存在”即是电影的“灵魂”和“吸引力”,即艺术生命。电影语言的运用要为“存在”服务。这一观点其实是将内容放在形式之上,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与后来俄国的形式主义不同,我比较赞同作者的观点,好的形式固然重要,对电影语言的巧妙运用最终是为了主题的表现。在结束语部分,马尔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电影语言,他强调所谓的文法和语法规则是一种最容易变得陈旧和过时的东西,赞成安东尼奥尼等导演的大胆创新,打破常规,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因此他又提出了“风格”这一概念,用来区别“语言”。“语言” 是一切电影创作者所共有的技巧和美学的汇合点,而“风格”则是个人的特色。对于亚历山大·阿斯吕克在《一个先锋派的诞生—摄影机是自来水笔》 中提到的“电影是一种演出”,他表示赞同,因为电影大体上跟戏剧相同,具有演出的性质。但是马尔丹同时认为“演出”已经无法概括当时的电影状态了,导演更加“客观”,观众的“自由”也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不再是蒙太奇的俘虏。所以,他写到“今天的电影已经不再是‘语言和‘演出了,而是‘風格和‘思考”,电影已逐步地和辩证地超出了语言的界限,进入了一种文字升华的状态。他这里的“语言”应该理解为电影语言中各种固定不变的的语法规则和技巧,不同于电影符号学当中的电影语言。在结束语的最后马尔丹对电影的发展提出了一些预言,他更加倾向于新出现的安东尼奥尼所代表的“感觉派”,认为只有大胆打破常规,电影才能不断进步。成熟的电影是建立在艺术独立性上,就是要完全摆脱对别的艺术的依赖。我很认同马尔丹的这个观点,只有纯粹的电影才是成熟的艺术。
在对电影时空的认识上,马尔丹观点独到。他虽然承认电影是时空复合的艺术,但是对电影的空间与时间分别作了界定。马尔丹反对将空间作为电影首要的艺术特性,认为电影首先是一种时间艺术。电影虽然能通过再现和构成空间两种方式十分完整地控制空间,但无论是再现还是构成,这种空间更多的是“观念与内心的空间”,只能是影片中的空间,也就是戏剧世界的空间,并非真实的空间。而且我们与电影接触时,最初强加于我们的,并非空间,而是时间。因为空间是感觉的对象,时间却是本能的对象。也就是说空间是客观的、不依赖我们的,时间是主观的、在我们身上是延续的。电影可以绝对地控制时间,通过借助倒叙插叙等叙事和蒙太奇手段打乱时间顺序,使时间变成一种完全自由的可控的,放慢、加速、颠倒或停止,这也就是具有美学价值的“延续时间”。相反,电影却无法绝对地控制空间,所以,相比较电影延续时间的首要性,空间再现永远是次要的、附带的。这样看来,电影世界即是一种时空复合体或空间—延续时间的连续。电影通过镜头变化,可以实现“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两者是一种辩证的相互作用。无疑,这一见解很具有启示性的,全面精确地分析了电影中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电影语言》详细论述了电影语言的运用技巧,不仅是对当时电影实践经验理论化的总结,而且马尔丹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见解,为电影语言理论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