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静 李虎宁 曹淑芹
【摘 要】目的:分析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慢性肾衰竭的患者60例進行临床调查,对照组采取单一的腹膜透析治疗,而观察组采取联合形式的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形式治疗,两组主要对比治疗前后的肌酐(mmol/L)、尿素氮(mmol/D)、血红蛋白 (g/L)、白蛋白(g/L),结合一段时间后的治疗状况进行有效性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性不大,治疗后观察组的肌酐(mmol/L)、尿素氮(mmol/D)数值更小,血红蛋白 (g/L)、白蛋白(g/L)数值更大,相对来说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更为健康化,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性更高,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治疗中,采取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双向结合模式,可更快稳定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并提高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082-01
引言:
慢性肾衰竭治疗的的首选方式为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这两种治疗形式实际上可以联合展开,促使患者延长存活期,治疗的效果比较明显,血液透析是引流血液进行机器过滤,排除毒素,稳定人体的内环境,相对来说比较高效,短期内可以呈现出一定治疗改善效果,而腹膜透析相对需要植入长期的透析管,利用人体天然的半透膜进行毒素和电解质的交换,但无需依赖机械,操作也更为简便,两者在合理的情况下联合治疗,可让透析治疗更加彻底,保障了透析的完整性,减轻了透析弊病,通过两组的临床疗效分析,可对联合治疗有所思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慢性肾衰竭的患者60例进行临床调查,对照组采取单一的腹膜透析治疗,而观察组采取联合形式的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形式治疗,从性别层面区分,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从年龄区间层面区分,对照组年龄高低徘徊在44~77岁,观察组年龄高低徘徊在46~78岁,从年龄的平均数统计中区分,对照组平均数为(60.23±8.26)岁,观察组平均计算结果为(61.28±6.57)岁。两组患者均认可治疗方案,并有一定的医疗经济能力,可长期接受治疗而无转院或暂停治疗想法。
1.2方法
腹膜透析:评估患者腹部情况,了解患者腹部手术史,询问患者消化系统疾病史,调查患者合并疾病,置管前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交代手术的可能性并发症,施行健康宣教,让患者对透析具备充分的认知,能够配合治疗与护理的系列工作,术前检查血常规,出凝血功能。术前感染组合筛查,按下腹部手术常规备皮,术前0.5~1 h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1~2 g;高血压者应常规降压治疗;精神过度紧张者可酌情使用镇静药物。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与患者展开心理沟通等,说明透析事宜让患者情绪放松。切口采用耻骨联合向上9~13 cm,右侧或左侧旁正中切口,按下腹部手术常规消毒、铺巾,在确定的皮肤切口处做长3~5 cm的皮肤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直至腹直肌前鞘。术后导管应注意固定良好,避免牵拉,以利于导管出口处的愈合。
血液透析:检查机械安全性、水的质量等,透析前采集尿素血标本,尿素血标本避免被生理盐水或肝素稀释,采用慢血流量法采集透析后尿素标本,确保血液标本中没有包含因通路再循环的血液。从透析后尿素标本中计算的Kt/V为spKt/V。
1.3观察指标
两组主要对比治疗前后的肌酐(mmol/L)、尿素氮(mmol/D)、血红蛋白 (g/L)、白蛋白(g/L),结合一段时间后的治疗状况进行有效性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excel等医疗办公室软件下离散数据的统计并分类计数(X2检验,用于推断两个总体率或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配对计量资料样本或组间进行比较(t检验,观察此组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性),x(平均值)±s(Standard Deviation)表示均数加减标准差,小概率事件统计当中的质量控制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百次试验中,发生次数少于5次)。
2 结果
3 讨论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均在临床上具有优势,也是慢性肾衰竭的首选治疗形式,一般会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方案选择,在患者具有一定经济能力,并具有治疗高效诉求时,采取联合方式,帮助患者短期利用血液透析排除毒素,长期内置腹膜透析管进行电解质交换,两者相互协作,既有长期的治疗优势,又能够短期见效,在我国良好的医疗政策下,报效部分的医疗费用,患者经济负担极大的降低,完全可以选择联合形式进行治疗干预,维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小湜, 王阳, 李秀君, 等. 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 解剖科学进展, 2019,15(4):383-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