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红忠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水产类产品的需求量以及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有力地推动了淡水养鱼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淡水养鱼业仍然面临着产品结构不合理、养殖技术水平不高以及成本控制效果不理想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淡水养鱼的科学化养殖、产业结构和成本收益管理3个方面加以论述,希望可以为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淡水养鱼;经济效益;养殖技术
1 科学养殖
1.1 现代化的淡水养鱼方式
首先应建立和完善淡水养殖业政策,通过政策的引导作用来加强对现代化淡水养鱼方式的应用,不断提升养殖规模和养殖的集约化水平。一方面要根据淡水鱼的生长习性不断丰富养殖种类,另一方面需要结合生物群落的特點不断优化池塘内的生物结构。除此之外,在养殖过程中,既可以采用传统的放养养殖,也可以采用网箱养殖的方式。采用网箱养殖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使鱼类在生长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有利于保障鱼类的健康生长。同时,网箱养殖方式还具有投资成本低、捕捞方便以及操作简单等方面的优势,对于提升淡水鱼的经济收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自主研发鱼种和饲料
淡水鱼在养殖过程中,通常都会从外部引进鱼苗,这样不仅会增加养殖成本,而且无法保证鱼苗的质量和品种结构,同时,从外部引进的鱼苗还有可能因不适应生长环境而出现生长缓慢,甚至直接死亡的现象。除此之外,淡水鱼养殖过程中所需的饲料也多为外包采购,这既无法保障饲料的质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淡水鱼的养殖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当地部门可加强与专业高校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主研发符合本地区生长的鱼种和鱼种生长特点的饲料。
1.3 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
首先,要注重科学饲养,对养殖基础设施进行合理地改造,同时还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升淡水鱼养殖集约化水平。其次,注重饲料的多样性,可采用加工饲料与人工种植天然青饲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养殖,这样不仅能提升饲料的自给自足能力,还能降低养殖成本,保障饲料的质量和安全,确保淡水鱼的健康生长。最后,在淡水鱼的养殖过程中,还应注重渔业与畜牧业、农业的结合,这样既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能丰富鱼类的食物来源,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2 优化产品结构
若想提升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不仅需要科学养殖,还需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优化产品结构还可以改善单一经营模式抗风险能力弱的弊端,保障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
2.1 增加特种水产品的养殖
传统的养殖品种比较单一,不仅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一旦遇到产品滞销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养殖收益。增加特种水产品的养殖,不仅可以丰富养殖品种,还能够提升养殖效益。例如,增加鳗鱼、河蟹等品种,市场价格高,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还能提升养殖收益。
2.2 注重提升养殖产品的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淡水养鱼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更加激烈,在此背景下,养殖户就必须要注重养殖产品的质量,才能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只有改善传统养殖方式,大力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养殖,保证食品安全,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3 加强成本收益管理
3.1 做好产品营销
淡水鱼类的市场价格会受到产品供应情况的影响,在传统的淡水养鱼过程中,往往都是春季投放鱼苗,秋季捕捞上市,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产品的积压,导致淡水鱼的市场价格下降。为保障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应结合市场规律,错开销售旺季,保障淡水鱼类的市场价格整体平稳,保障市场价格。例如,可以采用提前放养、提前出塘等方式进行养殖。
3.2 科学放养
提升淡水养鱼经济效益,一方面要注重保障淡水鱼类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要注重控制养殖成本。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养殖集约化水平,实现降低养殖成本的目标。要注重提升饲料的利用率,同时喂食药物性饲料,保障鱼类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提升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需要结合市场规范,改善传统的养殖方式,积极应用先进的养殖技术与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养殖产品的质量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