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华
(厦门市中医院,福建厦门361000)
心力衰竭为心脏疾病患者终末阶段表现,冠心病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可引发血脂异常变化,进一步加重冠心病患者症状[1]。冠心病为缺血性心脏疾病类型,临床对于该病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以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及胸闷、胸痛症状,慢性心衰患者多伴有运动耐力低、呼吸困难、乏力情况,故在对该类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后如何提升运动耐受力是确保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2]。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心理护理联合有氧运动训练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8 年3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78 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39 例,男22 例,女17 例;年龄 58-76 岁,平均年龄(63.51±2.82)岁;心功能分级II 级 19 例,III 级 20 例。研究组 39 例,男 21 例,女18 例;年龄 57-78 岁,平均年龄(63.63±2.79)岁;心功能分级II 级18 例,III 级21 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包含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皮肤管理、饮食指导、日常生活护理等基础性内容。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联合有氧运动训练:(1)心理护理:沟通了解患者外在情绪变化及心理状态,依照患者性格特点开展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叮嘱家属给予足量陪伴和情感支持并引导患者进行情感宣泄;向患者列举近期康复出院案例,树立起患者康复信心,以提升其对各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和有氧运动训练的积极主动性;(2)运动指导:开展运动训练前进行5min 的准备和整理运动,指导进行四肢按摩预热,后统一采用运动平板形式进行有氧运动训练,运动前于病房内进行5min 走动,观察患者运动耐受情况,运动强度为20%-79%的心率储备,叮嘱患者及家属每周保持3-4 次运动训练,运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确保运动训练安全有效进行。对心功能分级II 级患者,开展室内短距离行走训练,行走距离控制50-100m,间隔休息5min 后再次进行,30-40min/次。对心功能分级III 级患者,首先协助进行扶床训练,指导其自主进行扶床坐起、站立、床边行走,后逐量开展室内短距离行走训练,步行距离50-100m,3 次/d。
随访6 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LVESD、LVEDD、LVEF 等心功能指标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干预前后TC、TG、HDL-C、LDL-C 血脂指标水平,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min 步行试验结果,参照SF-36 评分标准统计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3],包含对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价。
两组干预前LVESD、LVEDD、LVEF 指标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LVESD、LVEDD、LVEF 超声心动图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两组干预前 TC、TG、HDL-C、LDL-C 血脂指标水平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各血脂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两组干预前6min 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 6min 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干预前后LVESD、LVEDD、LVEF 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比()
表1 两组干预前后LVESD、LVEDD、LVEF 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比()
组别 例数(n)LVESD(mm) LVEDD(mm) LVEF(%)参照组研究组t 值P 值39 39干预前40.52±4.13 40.43±4.09 0.097 0.462干预后37.46±2.51 35.12±2.37 4.233 0.000干预前49.66±4.82 49.48±4.77 0.166 0.434干预后47.25±3.67 44.92±3.58 2.838 0.003干预前47.63±3.74 47.56±3.71 0.083 0.467干预后52.85±4.06 56.43±4.11 3.870 0.000
表2 两组干预前后TC、TG、HDL-C、LDL-C 血脂指标水平对比()
表2 两组干预前后TC、TG、HDL-C、LDL-C 血脂指标水平对比()
组别 例数(n)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参照组研究组t 值P 值39 39干预前5.13±0.52 5.21±0.49 0.699 0.243干预后4.75±0.41 3.94±0.37 9.159 0.000干预前1.83±0.26 1.89±0.24 1.509 0.146干预后1.65±0.34 1.42±0.31 3.122 0.001干预前1.16±0.24 1.12±0.27 0.691 0.246干预后1.29±0.25 1.48±0.31 2.979 0.002干预前3.22±0.43 3.27±0.45 0.502 0.309干预后3.14±0.36 2.83±0.33 3.964 0.000
表3 两组干预前后6min 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表3 两组干预前后6min 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n)6min 步行距离(m) 生活质量评分(分)参照组研究组t 值P 值39 39干预前326.54±23.81 326.39±23.78 0.028 0.489干预后435.87±26.95 469.64±27.39 5.488 0.000干预前60.93±5.66 61.04±5.58 0.086 0.466干预后78.53±4.14 86.77±4.26 8.663 0.000
冠心病是造成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临床在进行冠心病患者原发性疾病治疗的同时,也同时注重对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干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可发生心脏受损、室壁压力升高、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代偿性变化,包含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结构排列紊乱等,其也是构成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故此次对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采用心理护理结合有氧运动训练,旨在通过药物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护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4]。
有多项临床报道称[5-6],有氧运动训练可提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骨骼肌功能和运动耐力,在促进外周血液循环内皮功能改善的同时,提升心肌收缩力量,而在心室壁厚度增强的情况下,可提升左室射血分数并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血脂指标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且6min 步行距离大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整体康复效果强于参照组患者。且在对研究组开展有氧运动训练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方法,并未发生有氧运动训练造成的心衰加重或恶性心律失常事件,提示正确有效的有氧运动训练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结合有氧运动训练的效果显著,可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