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 重构 聚势 新生
——交通强国目标下的质量安全监督发展新思考

2020-04-18 03:39文/图|
中国公路 2020年7期
关键词:质监工程质量计量

文/图|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作为建设交通强国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掀开了新时代交通运输工作的新篇章,提出对交通人新的要求,赋予交通人新的使命。交通质监行业在交通强国的征程中面临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从安全体系构建、信息技术变革、智能装备检测运维、资源节约利用、科技人才培育等方面,明确了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指明了行业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在交通强国战略决策引领下,交通质监行业迈入守正创新的关键时期和战略机遇期。

据笔者统计,截至目前,全国13家省级交通运输质量监督机构完成机构改革。

交通质监行业创新发展的首要路径,是将质量安全摆到交通运输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使命,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地推动交通运输向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交通质监行业创新发展的根本路径,是在交通运输行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把握好战略机遇期,以灵活的方法论,应对变革的挑战与机遇。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动能;精准定位职责,提升效能;强化有机协作,提升势能。

交通质监行业创新发展的必要路径,是进一步发挥科技驱动的支撑力和保障力。加速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机制,深入开展质监领域的基础技术研究和创新技术研发,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加大资源开放共享力度,搭建科技创新集聚性、扁平化平台。

交通质监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路径,是构建更加精细化、垂直化、持续性的标准体系。切实保障标准体系在行业变革中的适用性,落实强化前沿和重点领域的标准有效供给。

当前形势

国家道路与桥梁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工作人员正在检定路况检测设备(供图:王蕊)

道路工程材料与检测鉴定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隶属北京市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材料试验(供图:张涛)

高质量发展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走过了从瓶颈到缓解、基本适应、到适度超前的艰难历程,交通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举世瞩目,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大并不等于强,交通发展刚刚满足了走得通而非走得好。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工作。2017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指出,交通运输仍处于基础设施发展黄金时期,交通正走向新的纵深融合发展,交通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新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强调:“必须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作为交通质监部门,要牢记“四个工程”建设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在保障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方面,必须要有新作为,有大作为,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质监机构快速变革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显现出特有的地位和作用,其行为依据、工作模式、工作内涵、方法手段等不断得到充实和拓展。随着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转型发展的需求,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定位和趋向成为其今后持续性发展的基石与关键。当前,在全国机构改革的大形势下,各级交通运输质监机构均面临着重大体制改变问题,随着试点省份和诸多先进省份几种改制模式的确立,今后各省各级质监机构势必会呈现出不同的归口和定位,将给全国质监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标椎化、法制化带来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内外建设条件的刚性约束。当前,交通建设发展的基础、环境动力,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各种内外建设条件的刚性约束给做好质量监督工作带来新挑战。土地、环保、防洪等外部约束仍然明显,砂石等材料供应有限,价格居高不下;政府主导的投融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多年来累积的存量债务风险逐渐显现;资本的逐利性和新的投融资模式,使原本相互制约的市场主体,成为了利益的共同体,参建单位追求投资利益最大化,重进度、轻质量,将进度目标置于质量安全管理目标之上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承包商等参建单位作为投资方之一,合同对承包商的监管约束作用变弱,业主及监理单位对其管理缺少有效手段和力度,对质量安全管控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公路水运工程高质量发展难度进一步加大,主要表现为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长效机制不健全,项目投资多元化管理难度大,建设管理水平不高,先进科技成果应用不广,质量安全责任压实不彻底等。

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兼具行政执法、行业管理、技术甄别和综合认证的复合性工作,其工作绩效难以量化评定。尽管近年来从交通运输部层面出台的一些政策法规,明确了监督人员的职责范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执业风险,但仍未能打破“无过为功”的尴尬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监督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工作热忱和进取意识。

国内等级试验检测机构分布情况

工程检测设备计量校准的迫切需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程质量的优劣是靠“数据”说话的,工程检测设备是数据产生的源头,其计量校准情况决定了基础数据的正确与否。目前,工程检测设备计量校准市场较为混乱,“买卖证书”现象时有发生,工程检测设备真实的准确程度难以掌握,直接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存疑。行业亟需高效、可靠、适用的计量校准服务。《建设纲要》中提出的交通装备先进适用、完备可控,要求推广应用交通装备的智能检测监测和运维技术,构建现代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推进精品建造,加强基础设施运行监测检测,提高养护专业化信息化等工作的开展,都对行业计量检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程质量检测评估的现实需要。目前,全国公路水运建设仍保持高速发展势头,而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已经投运多年,将陆续进入养护高峰期,而由于养护经费长期不足,导致交通基础设施技术质量状况的持续下降,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安全风险隐患。以公路为例,截至2018年底,全国公路养护里程已达475.78万公里,其中,保守估计,我国约85万座公路桥梁中的近5万多座为四、五类桥,加之公路桥梁每3年定期检查一次,考虑少量的特殊检查和分析,随着新建基础设施陆续服役,工程质量的检测、评估的需求将与日俱增。

破局重构

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站在新起点,瞄准交通强国新目标,面临诸多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交通质量安全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战略思维引领,重构交通质量监督的新格局,主动思考行业发展,布局新的未来。做好新时代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需要坚定不移推进实施,锲而不舍抓好落实。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质量安全重要论述精神,全力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建立与新时代、新形势相适应的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构建质量安全管理新体系,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安全发展。

加快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顺应国家改革举措要求,制定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提前规划调整后的单位主体结构,明确部门职责,妥善解决好人员配置问题,合理安排改革期间各项工作,充分发挥质监系统长期以来形成的技术人才优势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确保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断、人心不散、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确保改革平稳过渡。

健全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深入推进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制度”,推动与设计、建设、施工、监理、试验检测信用评价等机构形成合力。加大质量安全失信企业、失信人员信息公开程度,研究建立分包劳务队伍信用考核淘汰机制,尽快形成以信用管理为基础,随机抽查和行政执法为主要方式,重点抽查和技术咨询为重要补充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重视信息化综合能力建设。在信息技术变革的趋势下,全面推进大数据、物联网、BIM等新一代应用型信息技术在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以创新应用促进行业高效发展势在必行。在管理方面,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促进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全过程管理水平的提升,规范监管执法程序,强化监督执法实效;在技术方面,可对监督执法信息、试验检测数据等进行深度分析,发现监督执法漏洞,查找工程质量安全缺陷和薄弱环节,支撑标准规范的制定,为工程质量安全控制发挥基础作用。

运用好计量这把“尺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需要以数据说话,试验检测是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计量是确定试验检测设备“准不准”和“有多准”的技术活动,具有天然的基础性。检测设备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测量数据准确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合格与否。计量校准通过对检测设备的准确性评价,保障检测仪器设备监测数据准确可靠,进而对公路工程行业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力。

目前,全国共有2534家公路工程等级试验检测机构,266家水运工程等级试验检测机构,加上在全国各地星罗棋布的工地试验室。检测设备保守估计不少于180万台套,这些设备所测数据正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最真实的反映。因此充分运用好计量检测鉴定这把“尺子”,“量”好工程检测设备,是建设交通强国,保证交通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聚势新生

质量监督执法在常规认知的执法工作范畴以外,具有非常强的专业特性,执法工作的基础是对工程质量的科研检测和评估,而新成立监督执法机构,避免以往执法职能不明确、执法属性不清晰等问题。在机构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背景下,要抓住机构改革的重大机遇,找准新方位、明确新目标,更好地对工程质量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应围绕制约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精准发力。

建立标准化的质量安全监督执法队伍。目前,部分省级质监机构并入行政执法序列,进入了传统监督模式与行政执法监督模式的转型期,质监工作面临着具体工作机制的调整和工作流程的再造与重构。一是要进一步重建质监体系,明确新的机构职能、机构组成、人员构成及职责;二是借势增大监督覆盖面,在有条件的地区增加城市道路、地方铁路(高铁)、轨道交通甚至民航专业工程建设监督职能,强化各区域质量安全保障力度,满足建设工程高质量发展要求;三是在原质监机构的基础上,强化行政执法相关法规的学习,通过制定合理的标准化的工作规程,有效衔接质量监督、质量检查和监督执法工作。最后,通过质量监督与行政处罚合力,实现工程质量、安全施工水平的稳步提升。

搭建工程质量监督技术服务中心。质量监督执法工作需要权威性和公正性,而执法的基础是科学正确的结论,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建议充分发挥质监机构多年的专业技术和人才储备,搭建工程质量监督技术服务中心。一是履行工程质量检测、评估职能;二是开展新材料、新技术科研鉴定,夯实质量基础;三是开展交通产品认证工作,规范市场,强化质量管理;四是积极承担国家和行业标准、法规等的制修订工作,占领质量高地;五是开展行业技术培训,提升质监执法人员技术水平,力争做到质量、安全执法人员“持证上岗”,提升工程保障水平;六是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服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的工作机制;七是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等工程质量提升活动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

构建我国道路与桥梁检测设备计量服务体系。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提出了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也对工程质量检测提出了更高要求,工程检测方法和设备的不断革新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目前行业计量校准面临诸多问题,行业计量服务机构比较少;大部分行业计量校准机构计量测试能力偏低,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第三方计量校准服务市场混乱,大量的临时工地试验室检测设备还存在计量校准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监控,造成试验检测根基不稳,因此,建议成立公路水运工程行业地方专业计量站,从源头提高交通建设工程检测设备的可靠性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培训教育由上而下、逐步规范检测设备计量工作,为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提供科学的技术保障。

如今,交通强国已经由行业愿景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交通强国,重点要打造立体互联、质量卓越的基础设施体系。开启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是新时代交通质监人为之深入思考,践行奋斗的新使命。

浙江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前身为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工地现场监督检查(供图:葛路佳)

猜你喜欢
质监工程质量计量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新疆质监系统干部培训评估工作研究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计量与测试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
重庆质监文化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