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赵林岩 蔺建文 赵红玲 解丽丽
作者单位:1.116021 辽宁 大连,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临床上又以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同时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脑卒中也是成人首要的致残疾病,约2/3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肢体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 丁苯酞是我国近年来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能够有效缩小脑梗死面积,重构脑缺血区微循环,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降低脑梗死致残率及复发率[2]。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序贯疗法,试探讨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年龄54~75岁,平均(65.23±3.12)岁;男15例、女14例。观察组:年龄55~76岁,平均(65.19±3.25)岁;男13例、女16例。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病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标准[3],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②发病至来院接受治疗时间<72 h;③有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且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介于4~25分;④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颅内出血及其他颅内病变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③既往有精神疾病者;④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⑤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⑥哺乳期及妊娠女性。
1.3 治疗方法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开展。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具体如下:阿司匹林口服,10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20 mg/次,1次/d;同时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改善循环、依达拉奉注射液清除自由基,以及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序贯治疗:丁苯酞25 m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60 min,2次/d,2次用药间隔>6 h;静脉给药治疗14 d后继续口服丁苯酞软胶囊200 mg/次,3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观察指标判定方法 神经功能判定:每组患者均选用2名神经科医生使用NIHSS进行神经功能判定,NIHSS分值范围为0~42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Hcy和CRP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cy和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Hcy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血清Hcy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血清Hcy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恶心1例,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好转。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Hcy和CRP水平比较
急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脑部组织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导致相应区域脑组织发生缺血和缺氧性坏死。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低灌注、脑水肿、再灌注损伤等有关[4]。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很重要,如果缺血区域的脑组织血供能够得到迅速恢复,可改善脑代谢,使脑损伤可逆性得到恢复,神经可存活并恢复功能[5]。
CRP是机体受到感染或损伤时,在细胞因子刺激下由肝脏合成分泌的一种蛋白质,CRP可直接参与炎性反应和动脉硬化形成,在急性心肌梗死、组织损伤、感染、炎性反应时都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RP水平是健康者的2倍,而且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形成的面积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等密切相关[6-7]。
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循环中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近年的大量研究证实,Hcy与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病变、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已经成为某些疾病的非传统独立危险因素[8]。
丁苯酞是一种新型脑组织保护剂,能够减轻脑组织因缺氧后发生的炎症反应,保护和修复神经细胞,改善缺血区域的微循环,促进缺血区域血管再生,从而能够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9]。
本研究观察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序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未采用丁苯酞序贯治疗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血清CRP、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序贯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减少机体炎症因子释放,降低Hcy及CRP水平,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