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共享工厂模式的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育人路径,阐述了产教融合育人的内涵,论述基于工厂模式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的意义,分析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电子商务专业中贯彻产教融合思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共享工厂;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国家对教育行业提出的新政策,其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行业中企业参与到学校办学中,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是当前高校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措施,将电商专业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1]。
1、共享工厂模式研究
1.1 共享工厂的概念
智能制造是将制造与数字技术应用于设计生产周期,在制造中进行控制,实现产品需求的动态响应,对生产网络实时优化的制造活动,包括智能设计,服务等环节。
共享工厂集成中心加强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为先导,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促进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推动制造产业体系转型升级。
共享工厂集成中心由政府与高职院校共同开发建设,主要结合企业智能化发展需求,开展智能制造执行系统为核心的装备智能制造应用,帮助企业从多种品种生产模式向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模式转型,共享工厂集成中心建设向注重服务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转变,新的技术工艺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推广的综合性产业服务平台[2]。
1.2 共享工厂的优势
共享工厂集成中心由地方政府,高职院校及行业领先的优秀企业合作共建,中心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建设智能加工流水线与电装设备智能装配检测流水线,开拓全新的工业生产方式,抢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
共享工厂集成中心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使实训设备与现代教学内容接轨,实现教育与企业的高度融合,创新专业人才培养听。中心是学生实训基地与企业生产基地,形成利益相关方工件共享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创新内外开放的实训基地建设。
共享工厂集成中心充分体现了资源共享的合作发展理念,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中心在创新创业与社会培训等方面的平台作用,为双创建设搭建了新平台,服务区域制造业产业体系轉型升级,为推动电子商务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的内涵
2.1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物品交易的商业活动,打破了线下商品交易地域时间限制,为交易双方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自阿里巴巴启动百城千校计划以来,国内高职院校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进入火热状态,国内高职院校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更加清晰,电子商务可分为B2B,C2C与B2C三种类型,交易双方凭借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交易,B2B是企业之间服务的电子商务模式,B2C是企业与消费者之前的服务电子商务模式,C2C是为满足消费者之间服务的电子商务模式。
企业销售的产品品类多元化,企业对专业贸易人才的需求与人才培养供应不平衡。高职院校据此确定电商专业细分方向,有制造业企业的电商岗位、贸易型的电子商务公司和电子商务业务外包公司等,高职院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时,应高度切换部门要求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
2.2 产教融合的发展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大数据等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有能力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到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型人才尤为缺乏。党和国家提出深化产教融合的战略。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系统的相互融合,企业家成功的关键是会组织社会资源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8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提出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科研机构等多个主体。各主体围绕科技发展形成相互作用的网络机制。美国学者挨次科瓦次等在1995年人提出大学-产业-政府的三重螺旋体概念,2014年国务院印发《加快发展职教的决定》提出深化产教融合,2015年印发《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深化产教融合,2016年印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2019年国务院印发《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促进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推进校企深化合作。形成企业,行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完善教育资源布局,创新教育组织形态[3]。
2.3 电商专业产教融合的意义
职业教育肩负为经济市场发展提供专业人才的重任,随着企业对人才需求随着市场变化不断提高。加强产教融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加强产教融合有利于实现校企共赢。随着国家对产教融合提高重视,电子商务专业在实施产教融合中,相关企业为学校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为学生学习提供相关岗位。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培养对口的电子商务人才。学生为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的受益者,可以提升自身知识技能水平,增加了实践能力。
加强产教融合有利于满足学校与市场的发展机遇。电子商务是当下新兴行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相关电商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电商专业只有通过产教融合,将学生的技术培训放在教学重要位置,才能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目的。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对课程设置调整,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电商专业人才,才能更好的满足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求。
3、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中的问题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是高校推动产教融合的主力军。我国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及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注重与企业深度融合,形成了一定特色。电子商务专业综合性与跨学科性特点成为产教融合的优势,电子商务行业大力发展推动了专业发展,院校在教学实践中依托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4]。
3.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问题
现阶段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产教融合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企業内驱力不足,专业建设的行业先进性不足,产教深度融合不足。针对电商行业特点,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学校,降低运营成本是企业开展电商专业产教融合的动因。企业无法全面顾及学生实习的安全管理,使得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学校与企业时间节点大多存在差异,学校每年会邀请行业专家介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但因学校对专业预见性不足,导致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不同步。学院围绕产教融合开展了系列工作,但缺乏将行业,高校资源进行整合的平台思维。
电子商务岗位大致分为管理与技术两类,个别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电商管理与企业管理等专业融合,造成学生对电商有不正确的认知。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相关技术,当前学校对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认识较为浅薄,产教融合并非是实践与理论的简单组合,将电子商务理论与技能实践教学分离,削弱了电商专业产教融合教学的专业性。
电商行业是新兴产业,对应的专业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以往的经验借鉴。因自身特性导致难以鉴定以往的教学模式,电商专业建设体制不完善,难以对电商专业产教融合做出制度保障。电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其外部资源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有较高的要求,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较多的不足,很多学校未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难以满足学校实践教学需求。
3.2 电商专业教学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电商人才教学中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内容落后,考核方法不合理。当前国内高职院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科目大致为就业营销理论的扩展模型与以计算机会计为中心的电子商务模式,基于营销理论的扩展模型是传统营销理论加相关技术知识网络,以互联网技术为中心的电子商务课程具体应用方法不足。电子商务教学侧重于传统经济理论内容,对网络互联网经济特色的认识不充分,对电子商务的实践能力训练较少,学生对网络经济适应能力不强。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方法相对国外电子商务课程保守,没有深入探究应用方法,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学习缺少主动性。案例教学使用教材案例有既定的解答,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在理论上没有积极解决问题的心态。所学理论与实际市场理论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大量高职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相关的专业,但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不高,商务英语与平台操作等方面的新型外贸型人才缺口巨大,很多传统外贸企业意识到跨境电子商务的阶段潜力,能胜任电子商务工作的新型外贸人才稀缺。电商在技能运用类专业,要求学生根据理论进行实际操作。目前高职院校电商专业实践环节课程基本为学校理论,没有让学生接触电子商务最新的模拟操作系统。
4、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探索
目前产教融合已开启2.0新阶段,高校只有基于学生学情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改革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定位服务现代制造业,产教融合企业应是机电类企业,企业大多数为传统制造类企业,营销方式陈旧,缺乏互联网思维,推进产教融合需要依靠互利性强化企业的融合动力。
针对大数据应用的发展,院校与行业优秀企业合作成立营销培训基地,承担高校大数据应用师资培训,将培训成果转化为课程,通过深度的融合大大提高院校的大数据应用水平。巩固企业在国内大数据营销应用上的领先地位。学院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其次,双主体育人,介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以产教融合发展为主线,经历了多次改革探索。从工学结合到职教集团,企业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深入介入。从偏向实习到全面介入课程内容的变革。产教融合将产业发展对职业岗位新要求列入专业教学标准中,实现高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模式。
第三,组建协同创新团队,指导创新技能大赛,产教融合对科研工作打开了一扇窗。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往往科研水平不足,电子商务专业以科研产出链上下游企业,对下游企业提供人才。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成立协同创新团队,联合申报课题,协同创新团队积极参与服务地方经济。
结语: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开展产教融合,明确专业定位,通过资源共享,将企业与院校需求进行整合,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依托共享工厂集成中心产教融合平台,满足区域智能制造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完善实训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教育只有坚定贯彻产教融合,才能为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苏艳玲,赵宝柱,赵瑞卿.“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39):71-73.
[2] 廖莎.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J].文教资料,2019(13):128-129.
[3] 吴思乐.跨境电商背景下“深度产教融合”的校内经营性实习模式探讨——以高职涉外经贸类专业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6,30(04):27-32.
[4] 应森林.电子商务产教深度融合的研究——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校企合作为例[J].电子商务,2014(09):76-77.
作者简介:周剑锋、本科、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