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助推中等职业学校供给侧改革

2020-04-17 05:55封安青
教育传媒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供给侧改革信息化

封安青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现状,指出了中等职业学校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路径,包括积极建设数字化校园、积极建构相关资源的共享机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切实有效地不断提升施教者与受教者的信息化新媒介素养等。

【关键词】信息化;中等职业学校;供给侧改革

一、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设立,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高等院校附属的中专部等。①在改革开放初期,此类学校曾经与普通高等学校一起构成现代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许多家长与考生的一个重要选项。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大幅度提高,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开始出现较大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需求侧”一样,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侧”同样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是与“供给侧改革”联系在一起的。所谓“供给侧改革”原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②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10年到2017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学生数量均呈下降的态势(详细请参见下图)。

之所以逐年走低原因很多,从需求侧加以考量,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往往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及其毕业生与“高大上”不搭界,对于接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来本单位就业或者让自己的子女报考中等职业学校都缺乏兴趣,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往往也因之而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从中等职业学校供给侧加以考量,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问题也是客觀存在的,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一)教学理念落后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新教学理念不是没有,是有些人不敢用或者说是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而不想尝试改革。很多教师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理念的落后也表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不充分、教师的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对学生情况的掌握不真实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不科学等方面。

(二)教学手段滞后

尽管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但现状是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水平不一,实物教具利用率较低。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滞后,缺乏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勇气和实践,缺乏对已有的共建共享优质资源的使用。显性表现是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度不高,互动层次低,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学习效率不高;隐性问题在于人为地把课堂、理论和实践场所及实践割裂开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还停留在初级层面,既无系统性的理论学习,又无集约化的实践场所训练,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边界模糊,“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教学配套拖后

中等职业学校有限的经费大多是优先添置和更新技训设备。普遍存在的现象包括:学校教师教学用计算机拖后更新,必要的软件不能及时更新;教室和实践场所的多媒体设备、实践场所的实训设备往往是“爷爷辈、爸爸辈、孙子辈”三世同堂;管理不到位,相应的检修维护工作,存在责任不清晰、维护跟不上等现象,直接影响到正常教育教学。俗话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设施设备配套及管理的拖后,在不同程度上会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从而引起连锁反应。

三、中等职业学校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路径

中等职业学校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有很多,信息化当为最重要的抓手。具体来说,主要应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一)积极建设数字化校园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数字化”建设工作,早在福建任职期间他就曾经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构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多次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③在“数字中国”这一整体战略的旗帜下,各地纷纷开展数字城市建设,数字校园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就在2019年9月颁布的《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2)》中明确提出要在上海市建设数字学校,国家教育部更是早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各个相关中等职业学校完全可以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将本校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数字化,“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④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

(二)积极建构相关资源的共享机制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仍然是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这话很有道理,而且意味深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时尚和趋势。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不管自身条件如何,相比于整个社会,其资源都是有限的,每一位中等职业学校的施教者无论其自身的教育背景和个性禀赋如何,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难免也会有“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的慨叹。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引进“资源共享”的理念,并且自觉地加以践行。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积极游说上级主管部门建构本区域(市级或区级、县级)中等职业学校资源共享平台,这一平台既可以搭载一般教育教学内容,更可以搭载德育、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传承等内容;二是大力开展优势互补式的合作,共享教学资源或实践场所资源;三是倡导并鼓励本校内部不同施教者之间甚至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合作。古人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互帮互学是我们的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在信息化的语境中我们必须把它加以发扬光大。在开展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工作时首先应该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对于那些乐于而且善于开展资源共享的行为主体给予必要的奖励,对于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主体则视情况给予必要的惩戒,以便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手段

远程教育经历了“远程学习”“电子学习”和“移动学习”3个阶段。⑤每一个阶段都是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对前一个阶段进行的一种修正,修正的目的是对于此前阶段的教育教学手段开展必要的创新。非课堂类教育如果想要与时俱进就要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我们今天的中等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批量化生产、流水化作业”,这种教育教学模式在过去确实发挥过不小的作用,确实解决了传统的私塾或书院教育不能“兼济天下”,惠及更多莘莘学子的问题,但也带来了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的弊端。这一点我们不能也不应讳言。这些问题过去我们或者是没有注意到,或者是虽然注意到了但却没有更好的办法加以解决,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却可以克服这些弊端。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育教学创新:一是创新“教”的模式,鼓励施教者充分、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促进教学的智慧化和有效性, 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二是创新“学”的模式,鼓励学生通过慕课、微课、教育超市等开展个性化学习;三是创新“实践”环节。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实践环节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主观原因,更有客观原因,在前数字化时代近乎无解。但是,在数字化的语境中,特别是在有了VR和AR等新技术的情况下,这些问题却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例如VR可以解决传统的教学实践场所空间不足或设备不足及老化等问题。

(四)切实有效提升施教者与受教者的信息化新媒介素养

1938年10月30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播出了关于“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广播,这则广播以模仿新闻的形式播出,顿时在全美引起了恐慌。这则闹剧不只是美国人的“专利”,许多国家的受众也都因为缺乏媒介素养而闹出过类似的笑话。于是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被许多有识之士提上了议事日程。那么,什么是“媒介素养”呢?根据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1992 年时对媒介素养所下的定义,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⑥理解“媒介素养”至少可以有3个维度,一个是能力模式维度,一个是知识模式维度,还有一个是理解模式维度。现在还有一个概念,即“新媒介素养”。所谓新媒介素养,是指在社交网络革命、互联网革命和移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个人为了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关系变化,构建更大、更好的社交网络,应该掌握的新的能力。⑦这些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一是图像处理能力,主要包括图像制作能力、图像辨别能力和图像鉴赏能力等。二是信息导航能力。基于数字化的互联网内容浩如烟海,颇有“一篇读罢头飞雪”的感觉。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尤其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信息,如何寻找到自己想要的和适合自己的信息,这既需要智慧,更需要能力。三是信息组织和整合能力。“碎片化”乃是我们这个时代信息存在和呈现的重要方式,信息可以“碎片化”呈现,但对其加以使用的过程中却不能任其“碎片化”而不加以必要的处理。如何将“碎片化”存在的信息重构重组,这同样需要相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信息的再组织和再整合能力。四是对多种任务同时加以完成的能力。在一切都以“急行军”的速度呈现的当下,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语境中,每个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都有可能不得不同时承接多重任务,完成多种使命,“一心不可二用”似乎已经成为了历史。在无法回避且必须面对的情况下,必须借助数字化技术,特别是基于数字化的移动通讯技术来同时完成多重任务,即必须具备并行不悖完成多重任务的能力。五是怀疑批判能力。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早在1964年,美国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就曾经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实现了社会一体化、失去其内在否定性的单向度的社会,⑧认为批判精神的逐渐丧失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单向度的人”的存在。在新媒体、新技术语境中,面对真假难辨、是非难分的海量信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怀疑批判能力。六是道德自我提升能力。面对各种新问题,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行为在新媒体、新技术语境中难以有效解决。在来自外部的“他律”无法更好地有效监管的前提下,每一个人都应该而且必须具备“自律”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道德的自我提升能力。上述各种能力构成了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媒介素养,中等职业学校的施教者和受教者都应该具备这些素养。

四、小结

中等职业学校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侧改革”路径有很多,信息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选项。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改进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方式,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所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向实用性、高效率、常态化方向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

注释:

①详细请参见《百度百科》“中等职业学校”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7%AD%89%E8%81%8C%E4%B8%9A%E5%AD%A6%E6%A0%A1/7487709?fr=aladdin。

②详细请参见《百度百科》“供给侧改革”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E%9B%E7%BB%99%E4%BE%A7%E7%BB%93%E6%9E%84%E6%80%A7%E6%94%B9%E9%9D%A9/18851298?fromtitle=%E4%BE%9B%E7%BB%99%E4%BE%A7%E6%94%B9%E9%9D%A9&fromid=18825192&fr=aladdin。

③《建设“数字中国”,习近平早已心中有“数”》,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421/c40606-29941382.html,2018年4月21日。

④详细请参见《百度百科》“数字校园”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5%B0%E5%AD%97%E6%A0%A1%E5%9B%AD/4365811?fr=aladdin。

⑤详细请参见《百度百科》“移动学习”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7%BB%E5%8A%A8%E5%AD%A6%E4%B9%A0/3752258?fr=aladdin。

⑥详细请参见《百度百科》“媒介素养”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A%92%E4%BB%8B%E7%B4%A0%E5%85%BB/6549819?fr=aladdin。

⑦详细请参见《百度百科》“新媒介素养”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0%E5%AA%92%E4%BB%8B%E7%B4%A0%E5%85%BB/3710113?fr=aladdin。

⑧详细请参见《百度百科》“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95%E5%90%91%E5%BA%A6%E7%9A%84%E4%BA%BA%EF%BC%9A%E5%8F%91%E8%BE%BE%E5%B7%A5%E4%B8%9A%E7%A4%BE%E4%BC%9A%E6%84%8F%E8%AF%86%E5%BD%A2%E6%80%81%E7%A0%94%E7%A9%B6/9037071?fr=aladdin。

(作者系山東省青岛市黄岛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

【特约编辑:刘 原;责任编辑:韩 勇】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供给侧改革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