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笑慧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引发的金融性问题也逐渐展露出来,而引发这些金融性问题的民间金融公司开始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这一类容易引发金融性风险问题的民间金融公司,以典型的影子银行为例,通过对影子银行产生的背景以及发展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对影子银行在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性因素展开探讨,从导致影子银行聚集风险的角度出发,深层次地研究影子银行风险传导机制具体内容,从而为民间金融公司有目的地规避风险提供保障。
关键词:民间金融公司 风险传导机制 影子银行 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2(a)--02
金融环境的复杂多样化也决定了企业经济风险的多态性,而就金融公司的根本性、目的性来看,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因此金融公司在谋求本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导致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的杠杆失衡,同时进一步放大了金融公司在开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触发的风险性问题,而独立于传统意义上且有别于受政府法律监管的民间金融公司来说,其公司体系在金融市场上所遭遇的风险指数将远超于平均值。而脱离于传统的监管制度,但仍具有存款贷款功能,职别类似于银行的影子银行,作为民间金融公司的典范,仍然始终将利益作为企业公司运行的根本,而随着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下行,影子银行流动资金性风险,以及随着金融市场变动提高的杠杆率和监管力度的缺漏等多方面因素,将进一步放大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进而对金融市场整体体系的稳定性造成破坏,更严重的是将危害到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运转,甚至造成金融危机这样灾难性的后果。故对金融公司的风险传导机制展开深入研究,促进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性工作迫在眉睫。
1 民间金融公司
民间金融在国外也被称作“非正规金融”,是一种不受政府严格限定,经济活动开展整体相对自由的一种经济活动组织。民间金融,是一种和国有经济中公有制经济相对立的成分所构成,更多是依靠民间所流通的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交易。民间金融公司的壮大不仅存在于局部的区域,在国际社会上也有较广的影响。
民间金融是一种同正式的官方金融所对应的一种非正式金融体系。官方金融组织下的经济活动开展在正式金融体制的范围之内,受政府官方体系制约,其经济活动受我国金融监管机关部门所监控。而相反,民间金融属于一种非正规的经济活动范畴,并不受政府严格意义上的规范,一般活动于市场上的证券信用公司等领域。
民间金融公司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其在正式金融部门中不具备融资资格;第二,進行交易的对象,通常是指非正式,或者不被正式金融融资部门所认可的一种金融工具;第三,民间金融公司的经营场所,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也没有严格意义上通过当地监管部门的基本标准规范;第四,受监管的力度和范围,都远不及正式的金融融资机构。
2 影子银行为例
2.1 影子银行概念
从银行的本质性特点来看,其作为大规模的交易中介平台始终将盈利作为公司发展的根本性目的,而就其所具备的杠杆率、扩张规模性风险来看,对银行进行严格监管,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根本措施。可伴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另一种区别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不受政府监管独立开展经营活动,同时也具备基本的借贷放贷功能性质的一类银行,即“影子银行”。从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来看,也同样依靠杠杆原理,通过一些民间的渠道以及非正式的工具,实现和银行存贷款价值功能等同的经营目的,但不受监管。例如,在美国的金融体系中,影子银行主要是围绕证券化实现表外融资的功能,而过度的证券化与监管的缺失,带来了高风险、高杠杆的问题,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的影子银行同国外的影子银行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国的影子银行在经济贸易活动开展中鲜少借助金属衍生工具,而主要是依靠由商业银行中衍生出来的经济业务的开展。
影子银行在国内被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金融为主的业务,银行通过非正规渠道,以非金融机构作为媒介,进行融资商贸的活动,以逃脱法律的监管;另一类是以民间融资为主的经济活动,主要以小型的民间金融公司为主开展一些放贷收益的经济活动。
2.2 影子银行体系内部构成的信用机制
影子银行要想在金融市场上长远性发展,必然将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信用机制,以实现经营活动过程中每一环节的信用保障。而就影子银行同传统商业银行的不同性来看,影子银行的信用机制的核心主要依靠资产证券化,即通过将资产信息打包分类转换为不同等级份额不等的证券,再次卖给投资者从而获得利益的一系列过程。而相应的影子银行为确保在进行资产证券化以及开展二次买卖的过程中无意外性信用风险问题出现,确立起影子银行体系内部的信用机制,将证券化过程中各个参与者以及金融证券衍生物和金融工具多方面结合起来,构成影子银行的信用中介链,同时影子银行参与到信用中介链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并且设有相应的支持性机构对该环节的经营活动负责,从而保障影子银行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
3 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分析
3.1 风险来源
任何公司在开展经营活动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性问题,而为了更好地研究诸如民间金融公司中风险传导的运行机制,解决公司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业务风险性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公司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找风险来源。
而就影子银行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来看,其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风险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业务活动,另一方面由企业的经营方式所决定。因此,与影子银行经营活动开展息息相关的金融工具以及市场金融环境是触发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也是绝大部分风险的主要来源。
3.1.1 金融工具带来的风险
金融工具在影子银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引发的高风险性,与其价值性有很大关系,首先,金融产品本身具有较大的杠杆率,在不受政府监管的影子银行下,其风险性系数也随之被放大,进行抵押贷款的金融工具普遍具有更高的杠杆率;其次,所设计出的金融产品对于金融工具的风险性预判缺乏精准性判断,并且类似的金融产品所作出的风险概率测试缺乏实际可靠性,导致对于金融产品的风险性评判不全面,从而埋下了风险性安全隐患;同时,影子银行业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过于依赖所抵押的资产的价值,以至于一旦抵押资产价值下滑将对影子银行的经济利益造成严重的打击。
3.1.2 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
从影子银行运营环境来看,影子银行的经营活动存在于金融市场,并且同金融市场中所存在的各种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金融市场整体环境的波动将会对影子银行公司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一点,由于金融性衍生产品本身具有较高的杠杆率,同时债权人在进行投资时存在投资失误的可能性,故影子银行在金融市场上所开展的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第二点,影子银行不具备分散金融市场中所存在的风险的能力,这也和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有关,影子银行通常是通过转换证券成为证券代理人然后再次买卖来获得利润的方式工作,由于证券资金的过度集中导致影子银行内部风险聚集,为风险爆发埋下隐患;第三点,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的影子银行在代理性问题上也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包括有代理人的道德性风险因素以及债券产品的真实质量,都会对交易的正常开展产生影响。
3.2 风险积累
影子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其风险产生来源不仅没有被消除,而且其风险性问题还一直存在并积累于信用中介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中,隐藏在影子银行体系的内部。就其信用中介过程来看,影子银行在信用中介中所进行的资产、资金以及债券的流转交易,而金融产品在实际金融市场的买卖过程中受金融市场波动性变化影响,存在一系列的利率、价格以及信用风险,而该风险不易被消除,从而在交易环节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下来,聚集越来越大的风险性问题,从而威胁到影子银行环境下的每一个参与者,对其利益造成损害。
4 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传导机制
4.1 影子银行体系内部的风险传导
就影子银行的内部组成结构的复杂性来看,多层级的结构也决定了影子银行内部风险的传递的层级性,以至于最终影响到商业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影子银行体系内部所产生的风险性传导机制和影子银行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复杂多元的业务活动有关,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业务关系网,使得影子银行不得不面临来自其银行内部各机构之间密切联系所带来的风险压力;银行与银行之间因资产性交易带来的直接性风险联系以及密切联系的金融产品所带来的价格、利率、信用型风险问题;同时还包括有企业交易过程中签订的合约订单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合约签订金额量越大在带来更多的利润的同时也伴随着更大的经济合约性风险,一旦金融企業投资失败将会对企业造成巨额损失,同时也会影响到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
4.2 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传导
影子银行虽然不同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但在业务经营活动中仍然和商业银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和二者所共处的金融市场环境有关,一旦影子银行内部爆发了风险性问题,将会危及合作关系伙伴及商业银行运营环境的安全性问题。影子银行同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传导与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业务联系紧密,交叉领域的日益丰富也决定了影子银行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之间的区别界限开始减淡,经营模式的日渐靠拢也逐渐加强了民间金融公司代表的影子银行同传统的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系,其内部的资产、资金流动也变得更为紧密,而当流动紧缩时,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的融资环境将受到威胁,并且该种威胁性容易在二者之间进行传递,引发风险传导性威胁。
5 结语
民间金融公司的成立区别于传统受限于政府监管、可独立开展经营活动的一系列企业组织,本文以民间金融公司下的典范影子银行为例,着重研究了风险来源以及风险积累,紧接着对影子银行的风险传导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摸索出风险传导机制的运行规律,从而为民间金融公司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乔静予.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及其传导机制研究[D].北京:外交学院,2013.
王琛玥.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影响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吴若池.基于共同冲击视角的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