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平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路故障是部分学生最难掌握的一个电学知识,也是中考的一个难点。利用微课辅助教学,先简单介绍电路故障的种类,学习回路和欧姆定律后,再利用回路和欧姆定律知识分析短路和断路的原因,学生通过微课学习,逐步学会判断电路故障的类型,并能指出电路故障的位置,能动手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路故障;欧姆定律:微课
一、引言
初中物理的电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从2011新版《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对电学部分的内容要求来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有所降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却有所加强,它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强调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初步认识一些电学的概念和规律。同时,《课标》中也明确地指出:“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然而,根据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这部分的内容中,電路故障一直是学生感到比较吃力的部分,也是教师们比较难讲透的一个知识点。如果学生遇到电路故障时,不能独立解决,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这其实是一个连锁反应,关键点就在于讲透电路故障。讲透这个知识点,就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铺垫,就要让学生有直观的实践体验。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很难做到细致人微、面面俱到。这个问题,微课可以帮助我们来解决。微课作为一种新型辅助教学的学习资源,具有短小精炼,灵活自由,迅速获取等优点,它传播知识的方式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它就能在课堂给学生有直观的体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教育也不断高速发展,随着网络设备的普及,我们在课堂上使用微课就更加便捷了。
二、探究实践
那么,我们需要分析一下,教学实践中有什么问题是需要微课来帮我们解决的?
(一)学习《欧姆定律》前的电路故障问题
(1)短路
①短路分两种:一类是电源短路,另一类是部分短路。
什么是电源短路?电流直接从电源的正极流至负极,没有经过任何的用电器,电流会很大,容易烧坏电流表和损坏电源(图1),所以电源短路在电路中要避免出现。
什么是部分短路?它也叫做局部短路或短接,部分用电器的两端被导线接了起来。如图2所示,L1被短接,电流经过L2,所以L2亮,电流不经过L1回路,L1不亮,电路的电流会增大,僵不会烧坏电源,在有些特殊的电路会用到。
我们讲授新课解释短路的成因,普遍的教法是:因为导线的电阻为零或者说很小,电流直接从导线绕过了用电器,从电源的正极流到负极,电流会很大,容易烧坏电源。
那么,就有三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了:1.人教版九年级的物理教材,将电路的类型这个知识版块放在学习《欧姆定律》之前,在以上的分析过程中,其实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是电阻,所以也不能理解为什么电流会从导线流过?而不从小灯泡这条回路流过?
2.如果我们向学生解释:导线没有电阻或者其电阻为O,那么在后面的《生活用电》这一章的学习中,也会有矛盾:我们为什么会担心电路的电流过大(超出了导线的承载能力)?那是因为导线也是有一定电阻的。根据焦耳定律Q=I2Rt,电流通过后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导线会发热,甚至可能引发火灾。总之,导线是有电阻的!这个矛盾又怎样解释?
3.电路故障是学生实验常见的现象。在实验课上,如果教师对学生一一进行指导,那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就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电学实验课的质量也就很难得到保证。
②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笔者尝试拍摄微课,利用微课来辅助教学。先简单介绍数字电流表,它是测量某一点电流的仪器(量程:0-3A,最小测量值:O.OOOIA)。把数字电流表直接接在而个小灯泡的两端(如图4),让学生观察,其现象是:两个灯都不会发光,电流的值达到了约2.58A,比图3两个灯泡串联一起发光的电流值大很多倍,这说明电源短路容易烧坏电流表和损坏电源。这时,我们可以作简单的解释:因为数字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如果是一小段导线的电阻会更小),所以电流大部分从电流表流过,只有很小的电流流经小灯泡。通过实验来验证:将小灯泡取下,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拍摄成视频后,这个问题的讲解只需要1分钟,但是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更容易理解。(附微课《电源短路和部分短路》)
部分短路也是采用类似的做法,如图5,让学生观察接入的电流表A2的数值,并引导学生思考:电流此时流经的路径如何?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数值,我们会发现L1不亮,L2比原来更亮,短接后电流表A1数值变大(比起L2和L1串联时电流表的数值),通过分析两个电流表的数值(A1>A2),说明电流大部分从A:流过,但比起电源短路时的数值要小。
在实际的电路中,并联出现的短路一定是电源短路。如图6,可以让学生尝试去解释这是种短路。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思考时,要引导他们利用回路的知识去回答。
(2)断路
①什么是断路?就是由于用电器损坏(如小灯泡烧毁),开关断开,接触不良等引起的两点之间电阻无限大,电流不能通过。如图7,开关Ki断开。
如果是串联电路出现断路,电路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两个小灯泡不会发光,电流为o(如图8),学生是很容易理解的。教学中,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是:我们如何判断小灯泡哪里出现断路呢?通常的教法是:利用一根导线(如图9),接在小灯泡L的两端,观察L是否会发光,如果L2发光,说明L1断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可以将L1取走,L2仍会发光的。说明L1的位置发生了断路。同理,也可以判断L2是否断路。而实际上,小灯泡不亮,也可能是它的实际功率太小(实际功率学生当时也是没有学习到的部分)。这个问题又怎样和学生讲解清楚呢?
②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利用前面短路的知识,用—个数字电流表来替代这根导线(图10),如果电流表A2有示数,说明它是一条闭合的回路,而且说明该点断路了。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是不是闭合电路,不能只是观察小灯泡有没有发光,要观察电流表有没有示数。做一个1分钟的微课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附微课《小灯泡串联断路》)
在并联电路中,如果某一条支路断路,该支路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没有电流,学生只要观察哪一条支路的用电器不工作,就可以判断哪条支路出现断路(图11)。如果所有的用电器都不工作,说明干路出现了断路,利用短接的办法也可以判断断路的位置(如图12)。
电路故障的教学是层层递进的,我们以上讨论的问题的前提是学生没有学习《欧姆定律》和电阻的概念。在学习了欧姆定律后,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解释电路故障的问题。
(二)伏安法中的电路故障问题
在初中电学实验中,伏安法是学生最常用的测量方法。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如何解决伏安法测量过程中的电路故障问题?普遍的做法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以及变化的情况,就可以基本判定电路属于哪种故障了。但学生要真正理解和分析,就必须要结合前面所学到的回路、欧姆定律以及串联电路的分压等知识。
(1)小灯泡短路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导线或者电流表的电阻是很小的,在实际的电路中,通过拍摄视频(附视频《伏安法小灯泡短路》),引导学生观察,如果小灯泡被短接(利用電流表A2),小灯泡是不会发光的,电流表A1和A2都是有示数的,电压表的指针没有偏转。可以看到电流大部分由A2流过,因此小灯泡不会发光,为了验证,可以将小灯泡拆了(如图14)。而电压表的电阻非常大的,可以认为没有电流通过,因此电压表的示数为零。在电路分析中,一般视导线的电阻为零,相当于小灯泡被短接了(如图15)。(高中的处理方法是:视导线的电阻为零,则导线两端的电势差为零,所以电压表没有示数)
(2)小灯泡断路
小灯泡断路的等效电路图(如图16),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电压表的示数接近(或等于)电源电压。通常我们是认为电压表电阻很大,相当于断路,所以电流表没有示数。但是这种说法实际上是矛盾的。既然是断路,没有形成闭合回路,电流表没有示数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电压表也就不应该有示数。笔者也尝试了新的做法:利用数字电流表来拍摄微课(附微课《伏安法小灯泡断路》),学生可以观察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的示数非常小,只有0.5mA左右,电压表有示数并且接近电源电压。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电流表没有示数?接着就可以分析:这是因为机械的电流表的分度值是0.02A,也就是20mA,但实际测量的电流值只有0.5mA,因此,机械式的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而电压表接近电源电压,因为它的电阻非常大(此时可以用万用表测量出来,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分到的电压大,相当于直接接刭了电源的正负极了,因此,电源表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
三、结语
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微课介入解决电路故障问题后,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更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物理学习的动力。疑难问题的直观化是实现从难到易的华丽转变。一些看似复杂的各种电路都可以通过微课分解成最简单的电路,相信微课还能在物理教学中继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静.初中物理“电路故障”浅析[J].湖南中学物理,2009 (6).
[3]杨霞.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及案例解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02).
[4]王培强,初中物理电路故障的判断分析[J],中学课程资源,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