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源
【摘 要】 目的: 观察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造成的影响。 方法: 本次研究实验时间段设置为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录入于该时间段内,我院诊治的6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两组均分后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0。对照组患者选择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选择胺碘酮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作频次、疼痛程度、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同时记录所有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探究组间差异。 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作频次、疼痛程度、持续时间、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进行治疗均能够获得一定的疗效,但胺碘酮的治疗效果相较于普罗帕酮来说更优,值得在臨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普罗帕酮;胺碘酮;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心律失常;安全性;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5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091-01
心律失常主要是指患者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以及起源部位发生异常 [1] 。通常情况下来说,若患者心率失常症状较轻,则不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明显影响,但若患者症状严重,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流动力障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相关性较高,而临床上也可以通过对该项指标进行检测,明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2] 。本次研究,观察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并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实验时间段设置为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录入于该时间段内,我院诊治的6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两组均分后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0。其中14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实验组),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69.2±6.1)岁;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包含13例和17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68.7±6.8)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具有正常认知功能和机体功能;所有患者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并由医务人员确认;患者入院后确认不存在生命危险可耐受此次实验。
排除标准:患者处于妊娠期内;患者存在其他禁忌症或实验禁忌因素;患者缺乏正常认知功能;患者无法接受后续随访调查不具有随访耐受性。
所有患者个体资料在纳入实验前,均由我院医务人员进行资料统计,确认患者不存在其他器质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患者的个体状况良好,具有随访耐受性,患者的相关资料录入,Excel表格统计分析后未见明显差异,可比性良好(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单次用药剂量为100mg每日用药三次,若治疗时发现疗效不佳,可将用药剂量增加至160mg/次,用药次数不变。
实验组患者则选择盐酸胺碘酮片进行治疗,每日用药三次,单次用药剂量为200mg。在治疗7天后,可将用药剂量改为100mg/次。
所有患者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1.3 评价标准
根据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作频次、疼痛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疗效评定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除,心律失常症状降低二级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律失常降低一级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发生变化症状加重,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延长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实验数据选择SPSS2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收集校正。本次研究统计操作由同组检验人员开展,计量资料(年龄、评分值)选择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治愈率、有效率、满意度)选择X 2值进行检验,以P<0.05作为数据差异界限,说明统计学差异存在。
2 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作频次、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心脏节律紊乱的状况,会对患者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影响,而引发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异常 [3] 。心律失常的发病与多种器质性疾病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临床治疗时需要对患者的原发性疾病进行治疗并同时纠正患者的心律失常,这对于患者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
普罗帕酮在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以及心动过速中均有良好的效果,但长期应用或大剂量应用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负性激励,降低心输出量而影响患者的血流稳定状况 [4] 。
胺碘酮属于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5] ,对钾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均有一定的组织效果,能够通过这种药理作用调节患者的正常心率,并且这种药物还能够抑制肾上腺素的作用,起到扩张外周血管的效果。
这两种药物对于心律失常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说明氨碘酮相较于普罗帕酮来说治疗效果更为良好。
综上所述,针对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进行治疗均能够获得一定的疗效,但胺碘酮的治疗效果相较于普罗帕酮来说更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增林.心律失常患者采取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142+144.
[2] 侯海燕.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分析[J].系统医学,2019,4(14):73-75.
[3] 王增良,李芸.比较分析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有效性、安全性[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8):70.
[4] 陈波.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7):65.
[5] 季文峰.比较分析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有效性、安全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