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定强
[摘 要] 所谓师生互动就是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交流与反馈,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保障学生积极的学习效果,而无效的师生互动则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基于此背景,文章对营造良好氛围,奠定互动基础;设计有效提问,推进互动进程;注重互动反馈,确保互动质量;组织合作探究,提高互动效率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高中数学;师生互动;优化策略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把握学生对于所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而学生一方也能够充分体会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的真正意图,触及知识本质.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保障学生积极的学习效果,而无效的师生互动则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互动,应当能够有助于积极学习效果的产生,所以有效的互动才是真正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关键基础,同时也是确保教学实效的必要条件.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有效互动、避免无效互动?
营造良好氛围,奠定互动基础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放松学生的心情,有助于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态开展学习,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交流和互动.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情,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有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索,进而促进数学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良好的氛围还有助于激活学生主动接触数学、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的自主学力.
以《几何概型》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主动生发对此内容的学习热情,笔者提前为学生准备了一根绳子,并明确绳子的两端分别为A端和B端,之后提问:如果选择任意一处将这根绳子剪断,大家如何得出判定两段绳子为同样长的概率?这一问题一提出,立刻就有学生回答:“为了确保绳子同等长度,可以选择在对折处剪开.”对于这一回答,笔者表示肯定,同时继续追问:“这个回答的思路是正确的,那么,具体的概率又是多少呢?”问题的再次提出立刻使学生陷入沉思,他们久久未能得出正确答案.面对这一学情,笔者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大家首先判定一下,将这根绳子剪断之后,两段绳子的长度会呈现出哪几种情况?”很显然,这一问题相对简单,立刻有学生回答:“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ab.”此学生回答完毕后,又有学生继续回答:“这也就意味着两段绳子同样长的概率为.”基于这一情况,笔者笑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回答非常准确,这也就是几何概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线性模型……”
上述的教学案例中,教师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为学生创设充满疑问的学习氛围,通过积极有效的师生交流和互动,由学生自主揭开知识点的面纱,提升了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设计有效提问,推进互动进程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除了教师所提出的指令任务之外,还应当辅助相应的问题,用于启迪学生智慧,引发学生思考,教师需要基于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情况做出相应的指导,或者继续启发,或者帶回正确思路,由此而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 基于提问的方式和学生之间开展互动,首先需要充分分析教材内容以及所教学的知识点,同时还要整合教学目标,设计具有目标和层次的提问;其次,应充分关注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理解,特别要关注学生的讨论以及交流情况,更要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自主归纳,由此必然可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
以“函数与方程”的教学为例,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相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基于此引导学生展开细致观察. 笔者给学生提出的两组方程分别是:x2-2x-3=0与y=x2-2x-3;x2-2x+1=0与y=x2-2x+1.学生对函数的图形进行观察之后,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方程,并提问:“对于方程的根而言,和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这一问题基于之前所学习的相关知识点引出“零点”的概念,之后再布置自主阅读教材内容,以小组交流的方式完成自主归纳,填写教材中的表格. 然后通过以下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函数中的零点是不是一个点?零点和方程的根之间具有怎样的关联?当学生遭遇思维瓶颈时,笔者继续点拨:函数的零点并非为点,如,在已知函数y=x2-2x-3中,零点为x等于-1.之后继续引导学生探讨函数的意义:是不是所有的二次函数都有零点?这一问题可引导学生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Δ的取值范围,由此而展开探讨. 然后,帮助学生深入透彻理解函数的零点与Δ之间的密切关联.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设计了有效的课堂提问确保了师生互动的进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自然是高效化的.
组织合作探究,提高互动效率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材中的知识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探究,并根据小组的回答以及总结,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师生互动的效率.
以《线性规划》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探讨结束之后进行汇报和总结,总结时还可以提出当前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之后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求z=mx+ny的最大值.仍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探讨并解决,有位组长这样总结:解题时,我们认为应当先对其进行转化,就此得到y=-+,这样求z的最大值,实际上就是求这一函数基于线性规划区域内和y轴交点的最大值. 如果线性规划区域无界,这也就意味着z的最大值存在无数解;如果存在边界,可以基于上下平移这一函数的方式,求z的最大值.由此可见,基于小组探讨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梳理之前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并完成知识结构的自主架构,更有助于学生强化对细节内容的关注与认知.
上述教学案例中,笔者首先为学生提出了和线性规划相关的最值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由学生自主总结并发言,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显著提升师生互动的实际效能,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
注重互动反馈,确保互动质量
教与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必须要结合实时的信息反馈,才能真正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准确把控和调节. 教师应通过实时巡查以及学生的汇报提取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错或者点拨,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也可结合全班讨论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函数的表示法》一课中所涉及的概念是整个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是函数的表示法又具有典型的抽象特质,这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难点.对于刚刚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确又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的难度相对较大,于是,在教学活动中,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1:一块圆形木头截面半径为25厘米,将其锯成矩形木料,假设矩形其中一边长为x,面积为y. 基于内接矩形以及函数的相关概念,如何将y表示为x的函数?
问题情境2:一个矩形的面积为10平方厘米,将矩形的长和宽分别设为x和y,对角线为d,周长为l. 根据上述已知条件,你能够得出哪些函数?
在呈现这两个问题情境之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很多学生都总结出了至少三个表达式,通过全班交流,由学生自主判定哪些为函数式.这些交流和探讨活动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课堂氛围极为活跃,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以上案例中,问题情境表面上看相对简单,但其蕴含深厚的思想内涵,直指函数的概念以及表示法,既能够使学生触及数学知识的本质,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此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每一个成员都能充分发挥个人能量,能够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感悟数学本质.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也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及理解能力,充分发掘互动的优势和有利因素,不断优化互动方式,营造高效的互动课堂,真正实现师生的协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