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洪洋 李慧 陆其通
摘 要:农业绿色发展目前面临农药、肥料不当使用、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影响、农膜造成的“白色污染”、农村(田)环境亟需整治、农产品供需矛盾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了转变栽培方式、化肥减控、农药减控、改善农村(田)生态环境、缓解农产品供需矛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发展;化肥减控;农药减控;白色污染;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F3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6-0005-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在当前农业生产全过程中,要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笔者认为影响绿色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农业投入品、农村(田)生态环境、农产品的质量及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农用投入品(农药、化肥、农膜)造成的面源污染、农产品重金属超标、农村(田)环境脏乱差等,媒体多次报道;稻区水稻栽插过后,秸秆还田及农药、化肥大量使用产生的污水流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严重污染,鱼死、水不能饮用现象频发;水富营养化造成太湖蓝藻爆发等。上述现象虽经治理,但形势依然严峻,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为此,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实现到2020年,我国农业要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的目标任务[2]。
1 绿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居世界第1,但其利用率比世界发达国家低15%~20%[3]。1.2亿hm2耕地,且多为1年2熟,不像欧美等发达国家有严格的土地休耕计划,轮子休耕的面积很少。人多地少、高产出高投入,导致农药、化肥大量使用,面源污染非常严重。如水稻按产量9000kg/hm2计算,需纯氮277.5kg/hm2,而实际生产用量337.5kg/hm2,1年1hm2流失掉的氮肥折成尿素约为145.5kg/hm2。水稻防治4次即可,而实际却在6次以上,过量的农药、化肥随农田排水进入沟、渠、河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
1.2 秸秆还田的负面影响 农作物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地质量的效果非常明显,但是秸秆的大量还田或还田不当给下茬农作物播种(栽)帶来一定影响,机插秧会造成僵苗不发,直播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播种很难一播全苗,病虫害寄宿秸秆,造成病虫害田间残存基数较大,给下茬或下年病虫害防治带来困难,导致用药量或用药次数增加。秸秆乱丢乱放及还田后沤制水的排放,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据调查,稻麦两熟田块每年每hm2有近900t污水随灌溉水或降雨排入沟河中。
1.3 农膜造成的“白色污染” 农膜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具有保温、保湿、增温的作用,有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农膜的推广应用曾被誉为“白色革命”。然而,随着农膜大面积推广应用,农膜残留越来越严重,由“白色革命”变成“白色污染”。超薄地膜(厚度≤0.008mm)或不符标准的地膜使用,造成回收难或用工成本的增加,农民不愿回收或没有收购市场,出现农膜焚烧、乱丢乱放现象;农膜不易降解,残留在土壤中,导致土壤结构层次发生变化,土壤水分、养分运输受阻,影响农作物出苗和根系生长;农膜碎片与农作物秸秆混合作为饲料会造成家畜误肠胃功能紊乱甚至死亡[4]。
1.4 农村(田)环境缺乏综合治理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治理农村(田)环境,就是促进生态振兴。当前农村工量大,农村垃圾、污水、养殖粪污、农田废弃物等综合治理的难度和成本较高。通过近几年的治理,规模养殖粪污、企业排污基本上得以解决,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散户养殖、农田农膜(农药、肥料包装、农作物秸秆)等影响生态环境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周边沟、渠、河道时常被杂草堵塞,造成水体污染。因此,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村(田)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1.5 农产品供需矛盾突出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均发生较大变化,传统的生产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绿色、健康已成为新时代需求方向。近年来,国家粮食库存量逐年增加、粮食价格持续走低,而大豆、油菜籽基本上依赖进口,农产品供求结构矛盾突出。化肥农药的不当施用,造成消费者对国内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不足,进口的大米、水果虽然价格较高,但仍然有一定市场。还有个别农户,盲目种植,受市场影响,最终出现销售难,效益低,甚至赔本现象。订单农业发展迟缓,订单农业(合作农业)是解决农产品供需矛盾的重要环节,一定程度可防止盲目生产,对需求量也有一定的可预测性。
2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
农业生产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总要求。突出科技创新,加大生物农药、高效缓释肥的研发,病虫害精准防治技术的研究,新型机械、器械的研制,强化技术推广,整治乡村农田生态环境,走“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
2.1 转变栽培方式 当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已由追求高产向追求优质高效方向转变,这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的关键举措,粮食生产突出“提产能、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因地制宜推进种植业结构转型升级。要以栽培方式的转变为抓手,示范推广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通过建立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核心示范区进行辐射带动,积极开展优质稻米、专用小麦、高效农业等规模化、订单化、标准化种植,示范稻田养鱼、养虾、养鸭等绿色增效模式,大力推广秸秆全量还田及机械化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确保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逐步实现粮油生产由无公害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2.2 减控农药 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药使用基本上实现从高毒高残留到低毒高效的转变。土地规模化程度低,1家1户分散经营,往往在使用中存在超剂量、随意性等现象,造成田间农药残存量增加。减少农药用量的途径:一方面在推广高效低毒及生物农药的基础上,加强病虫情报预测预报的宣传,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和信息传播网络,积极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推广使用新型农药喷撒设备、机械,如自走式农药喷洒车,智能无人机。东海县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年农药用量持续降低,据统计2016、2017、2018年农药使用量分别为1548、1530、1520t,逐年降低。
2.3 减控化肥 减控化肥面源的有效途径是切实做好秸秆全量还田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配方肥的使用。例如东海县主要农作物秸秆年产量145.75万t,其中机械化直接还田142.71万t,通过牲畜过腹和沼液沼渣间接还田3.04万t。据检测,100kg小麦秸秆含氮、磷、钾分别为0.58、0.27、0.56kg,100kg水稻秸秆含氮、磷、钾分别为0.63、0.11、0.85kg,按稻麦2季秸秆还田15000kg/hm2计算,土壤中每年增加氮、磷、钾分别为90.75、28.5、105.75kg/hm2,单位面积增加氮、磷、钾总量为225kg/hm2。秸秆还田不但提高了土壤氮、磷、钾有效含量,还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耕地质量,经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加2~3g/kg,有利于农作物增产丰收、促进化肥减量增效。东海县2019年化肥用量(折纯))较2015年减少3426t,减幅达5.02%。
测土配方施肥是控制滥施肥的最有效的技术途径。目前,东海县粮油作物配方施肥应用面积已达到90%以上,但存在精准度不高问题。实际生产上,一般的配方肥很难到达与土壤需要养分量高度耦合。在县域范围内,土壤差异很大,测土配方类型多,小批量生产无法保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区域协调,地区内或省域内进行统筹,将一种或相似的配方,统一生产调配,或通过建设乡镇配肥站,由合作组织、相关企业开展定制配方肥,按订单合同进行供肥,如本地金泰测土配肥站,与全县100余个种田大户合作,开展测土与供肥服务。因此,要鼓励扶持组建测土配方施肥站,构建“肥料生产厂家+测土配方施肥站+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定制施肥模式。
施肥方法上,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重点,改变人工撒施为机播施,推广机条施、穴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如水稻推广栽插、化除、施肥一体机械,应用侧深施肥技术和缓控肥(可以提高施肥效果,延长肥效,如丰惠尿素、中东聚能肥,但存在价格高的问题,当前大面积推广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补贴进行推广),大田仅需施肥1~2次。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或部分替代化肥,在瓜菜水果上,积极示范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机械深施肥”、“沼液沼渣+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有机肥资源化利用、农产品品质提升、土壤质量提升。
2.4 改善农(村)田生态环境 农膜、农业生产资料包装、畜禽粪便、秸秆、农村生活污水、農田污水排放等回收、综合利用、治理是当前农(村)田生态环境改善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源头上杜绝超薄地膜及不合标准地膜的使用,积极推广使用降解地膜和可回收地膜,引导农民不乱丢废旧农膜及肥料、农药等包装,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加快推进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通过有机肥转化和发展沼气产业等途径进行利用。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农村垃圾、生活污水等集中处理机制。田间污水主要由农药残留、化肥、秸秆腐烂造成,田间污水的排放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控制田间污水排放,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现沟渠路道硬化,田头沟与清洁水源要建节制闸,防治田间污水滴撒跑漏;在田间污水排放集中时间段,环保部门要加强监测,利用雨涝天气,在不造成污染的前提下,有序排放。二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防止漫灌直接导致污水排放。三是大力推行河长制,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从农村、农田源头上解决水体污染的发生。四是适当减少农作物秸秆还田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广秸秆离田,通过打捆集中收储进行综合利用。
2.5 缓解农产品供需矛盾 作为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首先要解决的14亿人的吃饭问题,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说明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在满足粮食自给的基础上,增加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的供给,逐步实现农产品由量到质的供需关系转变。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品牌建设,建立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可追溯体系,保障从产地到餐桌的安全。按照“质量兴农战略”[5]要求,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种植优质稻米、强筋小麦、特色蔬菜等优势农作物,积极探索高质发展技术模式,大力推广农药、化肥减量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进一步提高质量,达到优质、高效、绿色发展。建立“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订单)+电商+市场”产业链,这是解决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加快品牌创建,促进品牌强农,这是销售和消费的基础,例如东北的五常大米、寿光的蔬菜、洛川的苹果等非常有名。东海县的东海大米、桃林西红柿、黄川草莓等品牌,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3 结语
农业绿色发展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也是全国人民共同期盼的大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必须倡导绿色发展理念,让绿色发展贯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乡村环境治理等各个方面,建立高效的管控机制,绿色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需政府、相关部门等多方努力,积极鼓励扶持规模经济体发展,将种田大户、家庭农村、企业等新型主体打造成绿色发展的主力军。为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农村部提出2020年我国将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污染治理,加快推动耕地质量提升,强化生物资源保护[5]。为此,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建立区域内中长期发展方案;二是加强农药、化肥、秸秆还田等绿色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三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生物农药、高效尿素、缓释肥、有机肥;四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治理;五是积极鼓励和扶持规模化经营;六是大力实施“质量强农、品牌兴农”战略,建立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七是加强舆论宣传,倡导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 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农业部:我国减化肥农药用量[EB/OL].[2015-04-1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4/15/c_1114974240.htm.
[3]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EB/OL].[2015-04-13].http://jiuban.moa.gov.cn/zwllm/zwdt/201504/t2015 0413_4524372.htm
[4]废弃农膜如何变废为宝?看重庆如何给出解决方案[N].重庆日报,2019.11.13.
[5]我国将加快推动农业绿色发展[EB/OL].[2020-01-25].http://www.gov.cn/xinwen/2020-01/25/content_5472105.htm
(责编:张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