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军 黄月慧
冬天不会永久驻足,春天已然来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必将取得决定性胜利。尤其随着各地陆续复工复产,人们的生产生活重新走上正轨,标志着在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面前,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经受住了考验,再次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无比优越性。毋庸置疑,各级各地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过程中,进一步拓展、丰富了国家治理智慧。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珍视这些治理智慧,并在此基础上切实回答好“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制度与治理体系建设根本问题,必将有助于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理智慧之一: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终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而且下基层开展实地调研、指导社区工作,并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如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原则和具体要求。不仅如此,中央还专门成立工作指导组,直奔现场、直面一线疫情防控进展情况,确保党中央的系列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原汁原味地得以贯彻落实。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完全可以说,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领导、全面协调、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阻击战不会、也不可能经由初始的大规模爆发,过渡到胶着对垒阶段,再到最后的总攻反击,并最终必将迎来决定性胜利的大好局面。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疫情防控阻击战终将胜利将再一次表明,在中国办任何事情,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只能是死路一条,是办不了事、也办不成事的。由此,将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一根本领导制度优势贯彻落实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的全过程与各方面,必须在任何时候都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治理智慧之二:发挥基层党组织与广大党员作用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终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重要组织保证。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阵地。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方面,自上而下,各级党组织与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视责任担当、积极作为、无私奉献为检验自己初心和使命的“试金石”与“磨刀石”,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倾情付出。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始终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第一时间组织动员、第一时间冲刺一线,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地落细。“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急關头豁得出来。”广大党员、干部以之为座右铭,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更是模范践行,以“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让我来”的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义无反顾,书写着新时代共产党员应该书写的壮丽篇章。尤其令人欣喜的是,类似“临时党支部”之类临时党组织的快速建立,更加有利于来自四面八方的党员、干部形成合力,做到步调一致,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的关键力量在党员、在干部。面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基层组织基础,使党永葆生机活力与顽强的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治理智慧之三:相信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
激发最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生命健康安全、共克时艰、共同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终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强大力量保证。疫情无情人有情,病毒无爱人有爱。以湖北省为例,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和死神决战,没有一个人是置身事外的局外人,也没有哪个人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当看客。无论是市民群众,还是村民群众,无论是体制内群众,还是体制外群众,都在第一时间以主人翁精神捍卫自己的家园,守护自己的阵地。而放眼全国人民,同样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人有难,八方相助”,既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也始终以大局为重,甘愿“宅”在家中,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相互传递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这一重大论断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得到鲜明体现,充分说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须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踊跃参与。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放手发动群众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梦想精神,就能实现国家治理的“无为而治”。
治理智慧之四:尊重科学、崇尚科学、讲求科学
坚持统筹兼顾、精准施策,分级管理、分区谋划,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尊重规律、顺应规律,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终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科学思维保证。如果在疫情面前陷入被动,不是手忙脚乱、各行其是,就是手足无措、一筹莫展,都有可能错失战胜病毒肆虐的良机,都有可能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更大损失和危害。方此时,信心很重要,应对得体的策略、正确有效的方法至关紧要。
事实也是如此,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各级各地将习近平总书记“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贯彻落实,不但相继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而且不惜以“封城”之战时状态誓与疫情决一死战;不仅专注于大城市疫情防控的“内防扩散、外防输入”,而且推动主阵地、主战场日益向中小城市、广袤乡村拓展,做到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实践表明,这样的决策施行,既坚持了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体现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严谨细实、求真务实态度,是在对疫情发展演变规律有全面认识、深刻把握基础上的科学决策。折射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上,就是凡事唯有尊重科学、崇尚科学、讲求科学,才能如愿以偿、事半功倍。
治理智慧之五:践行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依法决策、依法施政、依法治理、依法惩处,始终从成文的法律法规中寻求一切行动的根本依据,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终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有力法治保证。良法还须善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纵观疫情防控阻击战全过程,无论是党委、政府决策,还是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实践,都严格做到依法公开、透明公正、规范公平,让人们看得到法治的阳光。一方面,基于事发的突然性,努力从已有法律法规中寻找党务、政务活动的依据,坚决摒弃“一言堂”“拍脑袋”决策的官僚主义;另一方面,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努力使成熟定型的法律法规不成为“稻草人”“纸老虎”,凸显法律的刚性约束。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古往今来,法律都是治国理政之重器。基于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不折不扣的人民战争,战争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次囊括全民的普法教育活动,更是一次对现有法律法规是否符合、满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实战检验,有利于在此后治理实践中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治理智慧之六:牢牢把握宣传舆论工作的主导权
广播、喇叭、微信、短信、标语等一切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见实效的宣传媒介运用,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终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舆论保证。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通过一系列“洋设备”与“土办法”的全天候运作与运用,的确让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性,认识到如何正确科学行动才能有效避免疫情“人传人”的可能性,从而既防人又防己,堅决不给病毒以可乘之机。尤其针对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健康素养欠发达的群众,不少乡镇街道、社区村庄打出了诸如“聚会就是害人,聚餐就是找死”“戴口罩比戴呼吸机好,躺在家里比躺在ICU好”等极为震慑人心的横幅标语,使不少民众由开始的无所谓心态,日渐递进到言行举止讲规则、守规矩的状态。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工作是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凝聚人心、达成共识的重要手段。显然,借鉴上述政策宣传、理念传播的方式方法与话题设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能推而广之,运用到国家、社会、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彰显的治理智慧,本质上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优势、成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也是新时代我国国家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由此,立足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阔视角,将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彰显的治理智慧作全面思考、深入盘点、系统整理、科学归纳,使其陆续上升为法律和制度,定能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展现制度优势,并转化为切实的治理效能,推动“中华号”巨轮劈波斩浪、一往无前,驶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
作者刘良军系中共湖北省荆门市委党校教授;黄月慧系中共湖北省荆门市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辑:张 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