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陈列空间的自然光影美学

2020-04-17 09:00柴春昕
青年时代 2020年1期
关键词:博物馆应用设计

柴春昕

摘 要:博物馆是历史的见证者,存放了人类文明的珍贵记忆,它的存在方便了人们的研究、欣赏,是一个集展示、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场所。博物馆空间的光环境直接影响着整个空间的氛围以及观者的视觉、心理体验。本文通过对光影美学于陈列空间的意义、光影美学明晰、博物馆建筑的空间造型与光影设计、博物馆空间的自然光运用4方面的分析,阐述了博物馆光环境的重要性。

关键词:博物馆;光影美学;设计;光;应用

一、光影美学于陈列空间的意义

(一)增加设计的美学造诣

空间陈列设计的存在,其实就是一项追求独特造型感的艺术。通过借助光与影,利用光影本身自由多变的视觉特点为建筑增加独特的魅力。光影的自由多变使可以构成建筑物内部的点、线、面,一般来说,点有利于聚焦视线;线有利于导向视线,比如直线具备良好的指向性,曲线的流动性使空间极具动感,S型螺旋线具有盘旋巍峨之感;面由点、线组合而来,不同的组合方式带来不同的呈现效果,例如正方形多稳重之感,圆形则更加柔和灵动。

(二)塑造建筑的空间感

光与影的运用,有利于建筑空间感的塑造与形成。空间感,其实是人类视觉心理的感知产物,不仅仅是外化的物质形式,诸如墙面、地板、屋顶等可触摸的部分。而光与影,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人类感知物质的特殊媒介,是划分区域、展示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甚至可以说,一旦缺少光的折射效果对人眼的作用,将无法形成空间感。例如光的直射作用,可以展现出空间的深度。光线的明亮和强弱程度,可以使空间增加相应的疏密之感,光线越强,空间密度会随之降低;反之,光线越弱,空间密度则会提高。

(三)增添空间的意境美感

意境美,是一个宽泛的美学概念,指利用审美意象的不定项选择来组成、实现某种审美理念,从而构成一种审美状态,诸如明朗、清新、静谧、深远等,均可认为是一种独特的意境。光,其实是构建建筑物审美观念的重要组成成分,有利于促进空间审美意向的形成。光是无法界定具体形状的,不同的呈现效果,会带来不同的美感。不同形态的光,便铸就不同形态的影。用来衡量光影美的最高标准就是意境美,意境美是能够在精神层面体现光影美学的重要表现方式。而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们以这样的“意中之境”作为衡量的尺度标准,来恒定、释义光影空间设计的美学之意。

(四)增添空间的含蓄之美

在展示空间中避免阳光的直射和对比强烈的光、影可以使人精神放松,间接地照射是含蓄的、柔和的。利用折射光、反射光为展示空间提供间接的照射,均匀的光分布于室内,渲染了温聲的光环境。另外,利用半透明的玻璃材质也可避免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和目玄光。含蓄之美还体现了静和禅意,使人们在宁静的空间中静思,这类似于一种私人空间,尺度较小,相对来说较为封闭,空间的色调、主材的选择和结构部分细部处理都会较简单、实用,这就需要引入单纯、渐变的漫反射光源。博物馆空间也同样需要为观众提供一处可供观者细细品味展品内容、含义的一处相较僻静的静思空间,其颜色、材料也需要相对其他空间单一纯净,展品在一个朴素的空间之内经过漫反射光线的照射更能体现含蓄的魅力。营造自然之美与含蓄之美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使光入射角度发生改变。自然光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的摄入角度都随着太阳辐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照射在不同的介质上光也随之改变。

通过介质的色彩变化、材质差异而营造玄妙的空间意境。自然光摄入陈列空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经由窗洞和玻璃等透光材质,还有一种是通过墙面或者室内的物体等介质的投影来展现光的魅力。窗的变化主要在形状、大小上,而玻璃的变化在于颜色上,两者结合就可对光和影进行各式各样的设计,如镂空的变化在于形状,它的形状决定着引入自然光的范围,并影响着室内墙壁和地面上以及空间介质上影的造型。还有一类介质是展示空间内的物体,室外的自然光透过室内的物体在墙面或地面投出阴影,经过修饰后的自然光影令人冥想。

光与介质形象的结合生成的空间美境。制造动人的光影效果能抓住观者的视线,打动人的心灵。若把光影效果与介质形象结合起来共同营造空间氛围更会让人眼前一亮。光影与介质的材质、形状、颜色、属性结合,渲染空间氛围。强光照射到墙体表面,通过影刻画墙面的质感,表现凹凸的肌理效果和厚重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光影美学明晰

(一)中西光影美学对比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对神秘的宗教文化以及建筑內部构造的探求,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逐步发展演进成人们对光影神秘感的探索和追求,这是西方文化对审美追求的隐喻和暗示。但在东方,独立的象征性和意义并没有被赋予在光影上,天地人和、物法自然,光影就同这世间万物于一体。光影总以平和且融入的姿态贯穿于空间室内,形成对空间禅意表达。

(二)东方光影美学

东方美学观是,光与影必定处在一种二者既是相互对立,又不断趋向于统一的一个状态。这两者之间相互对峙渗透、杂糅转化,从而达到循环往复。光与影像极了太极八卦中的阴和阳,同时也是整个自然环境赋予空间构成的阴和阳,伴随着光影的强弱变化和太阳直射角度的改变,形成了虚与实同大与小的不同方位上的变化。光与影有相同的价值在陈列空间中,“阴”“阳”交替,同为互补关系,你中有我且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光与影,虽是比较常见的物质,但是,随着技术人员的创新设计,会呈现出不同寻常的视觉效果。

光影在陈列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很广泛,同样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有一些作品因为过分地追求形式美感而在建筑立面上开辟了许多大小不等的窗户,但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实用性,没有满足采光的需求,仅仅是为了形式美的需要。亦或是在对光线需求较弱的区域大片留有采光,破坏了整体的环境氛围且并不能达到美的实意。所以,不管设计者出于什么角度、何种设计理念,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使用价值还是要被满足的,只有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再去考虑形式、美学等代表个人情怀的附属要素。

光影设计中之所以会出现本末倒置无视其实用价值的情况,绝对不是一个理由能够解释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设计师们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应该全面系统考虑,否则就会出现本质上的问题。好的设计既要追求实用价值又要追求美感和光影效果,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光、影”在现代空间环境中所独有的艺术魅力。

三、博物馆建筑的空间造型与光影设计

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光影设计应着重突出博物馆本身的个性,博物馆存在的意义是更好地保存人文遗产与自然遗迹,它是千万亿年来人类进化的见证人,也是像公众展示文化、普及教育的橱窗。很大程度上来说,博物馆衡量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其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博物馆的多重价值赋予了它崇高的社会使命,与此同时,也展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这是对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基本要求。许多著名的设计界泰斗包括路易·康和贝聿铭等均把博物馆空间陈列设计当作创新与实践设计理论的不二之选。这些大师中在造型和空间的自然光设计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和见解值得大众去探寻和推敲。光与影的存在虽然稀松平常,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核心科技手段的应用,光影会在陈列空间设计中呈现出不同寻常的视觉观感。

(一)用空间体型的塑造来形成虚实变化的阴影效果

大体量的博物馆应用巨大单纯光影来加强造型的雕塑感,如贝聿铭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很多博物馆建筑具有明显的雕塑造型特征,这也验证了建筑是空心雕塑这一理论,雕塑感往往和建筑造型的虚实变化密不可分的。阿布扎比卢浮宫博物馆是以穹顶星形钢材拼接,在8个堆叠的层面上以多种尺寸和角度重复排布,使摄入的每一束光都要先经过8层过滤,阳光从上方投下,形成光雨。以光束的折射和反射很好地运用光影,可使各局部之间既存在强烈的对比,又能达成完美的统一,达到高意境的设计美。从环境艺术视觉美学而言,我们常说的立面虚实变化,实际就是光影的变化,明亮的光反射面,如石材、金属面和凸出构件构成实的部分,而亮度较弱的建筑阴影面,包括建筑的凹入空间如门洞、窗洞和出挑构件形成的阴影,构成了虚的部分。而玻璃幕墙、空的构架、凸窗等亮度介于两者间的可以成为半虚或半实的部分,通过自然光影的构图设计可以形成丰富的立面效果。

(二)利用表皮材料的变化产生虚实对比的光影效果

许多博物馆建筑都利用天窗进行采光,天窗不仅有采光的用途,在建筑造型的塑造上起到了虚的光影效果与建筑实的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在自然光下,天窗在外墙上的投影是一种虚影,和实影相比更具朦胧的效果。天窗的形状常常在博物馆建筑造型中凸显出来,成为识别博物馆的标志。既是地下展厅的入口,又是巨大的玻璃天窗。贝聿铭设计的日本MIHO美术馆的蓝色玻璃天窗一方面再现了日本传统建筑的建筑形象,另一方面经过设计的玻璃采光天窗恰如其分地将自然光投射在展品上给参观者以最佳的观赏效果。

(三)空间造型塑造光影的途径

1.侧窗采光法

地中美术馆于2004年由建造师安藤忠雄设计,中庭的坡道走廊采用了带形窗洞的采光方式.连续盘旋的窗洞其宽度随着观众的爬升过程忽宽忽窄.呈现出岩石裂纹般的非均质形态。在漆黑的坡道内,带形窗洞是建筑唯一的采光口。阴天时,大气中漫反射的光线均匀投进廊道内,形成了柔和的灰空间;晴天时灿烂的阳光直射进狭窄的窗洞在坡道地面上留下了细长的光影,塑造了丰富的光影变幻空间。金泽21世纪美术馆是由3位设计师,即以抖年、妹岛和世、西泽立卫共同设计的,其建筑外立面采用连续围合的通高隐框式通明弧形玻璃,内部结构采用阵列式的纤细金属回柱。美术馆以轻盈的形态极其和谐地融入到城市文脉中,默默充当着“背景“的角色。沿街立面的玻璃弧墙映衬普周围的城市环境而弱化了自身形象,成为“立面消失“的美术馆,消减人们对美术馆实体存在的惫识度。

2.天窗采光法

国立西洋美术馆是1959年由设计师所勒·柯布西耶设计,利用展厅中向上突出的四角锥形天窗采光强调营造宗教性的神秘空间氛围,从玻璃天窗洒入的自然光线照射在四角锥体的其余两个面上,形成了良好的折射与漫反射有效地避免了阳光直射。随时间推移,建筑顶部十字梁投射到地面的巨大阴影也变化丰富。

四、博物馆空间的自然光运用

(一)引入自然光的重要意义

自然采光对博物陈列空间的意义十分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天光的使用更能满足观者与大自然接触的深层心理需求,自然天光存在的价值在于确保人们即使在相對较长的参观过程中依然能很好地保持与外界空间的互动,这有利于满足人们所需要的安全心理,有助于缓解参观者的疲劳之感和迷失方向感。

(2)大部分的艺术品都是在在自然光的环境下被创作,为了高度还原再现展品的原始形态样貌,在陈列环境之中引入自然光不失为最优选。

(3)黑暗的影衬托了光的力量,现代建筑呈现的光明世界使黑暗失去了变化,从而领略到光、影场所带来的独特性、有趣性、对比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拉近了。明亮的光不仅能剌激视觉神经,还可以引导人的情绪。

(5)自然采光可以为博物馆、美术馆等这种以非盈利性为目的的场馆建筑省去大量的维持费用和用于人工照明等开销。

(二)自然光影设计手法

引光,是将建筑空间视为一种容器,进而通过多种手段将自然天光引入室内的一种设计手法。例如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以原本封闭无光的陈列空间为载体,利用立面墙壁上的川字形镂空,导致室内光线在整个黑暗的空间形成穿刺光感,使光不仅有纯粹的感觉,更产生神圣的空间意境和视觉冲击,光就像一根刺冲破天际,从建筑表面破墙而出,尤其午时时刻,整个场所熠熠生光。运用不同性质的透光材料,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室内光影氛围。有很多因素决定着光的反射,若是要想有效地控制并利用光反射,就必须深入了解其反射材质的根本属性。我们在表现空间中独特的光影魅力的同时,总是在综合性地运用着上述的各类方法。这样一来我们所获得的光影空间视觉效果,必然比使用单一的手法所营造出的光影效果更加细腻。

1.引导性的光影设计

展览空间的光影设计应根据参观动线进行引导性的光的空间设计。通过精心设计采光和遮阳构件,利用自然光来定义空间,改变空间的明暗、大气和空间的性质,引导空间形成序列。光空间也可以与建筑空间相连接,成为重要的元素,从而引导建筑空间成为“流动”的音乐,形成光空间的序列。

光制造空间序列主要是通过光线的亮度差异形成一系列明暗迥异、各具特征的光空间。博物馆的建筑空间从外到内依次是室外、门厅、过道、交通厅、休息厅等。从光空间的序列上说,亮度应大致分为明、暗、次明、次暗4个等级,相邻亮度等空间可以直接相邻,形成一种递减的光空间效。而亮度差异较大的空间相邻时,会形成一种对比的光空间效果。我们在设计博物馆的空间序列时应综合考虑光影带来的影响。使光空间的序列与建筑空间序列在设计意图上保持一致,以免造成空间序列被扰乱或破坏。

2.博物馆空间的氛围的光影设计

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等都是展示人类文化成就的场所。光和阴影设计可以用来形成一个特定的空间氛围来突出博物馆的这一特点。皮亚诺设计的梅尼收藏博物馆创造了宁静平和的空间氛围。建筑师在建筑屋顶使用了独特的预制构件,蝶型滤光翼面物把强光减弱到博物馆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同时又使博物馆具备了自然采光的特点。皮亚诺给博物馆创造了一种绝妙的气氛,使人们感觉它是一个和平清静的地方,在天窗附近设置根据天气晴暗变化来调控以达到理想室内亮度的自动遮阳装置,是设计师们理想的选择。

3.研究自然之美的光影法则

稳定同均衡这两种特质,会带给观者安定的秩序感和安全感,互补与互相制衡、对称与对应、补充与调整、节奏与韵律的前提都是要借助陈列空间的里外结构构架和稳定的造型,营造出充满律动变化和节奏感的光影视觉环境,光影所展露出的渐变的姿态因太阳运行轨迹的变化而变化,同样也赋予了光影动态的效果。

五、光影的“边界性”与展示空间的“虚实”

(一)光影的“边界性”

光影创造了空间感,空间是由实体限定的,但光影也可以如同实体构件一样限定虚体的空间。恰当地引入光,在界定空间的同时,也围合空间体积,视觉的接受面积是空间的体积感,光影营造的空间边界可带给人不同的虚体空间。光与影的空间设计也是实体展示空间视觉艺术设计的主体,而空间的结构、墙面、构件等都是为光、影设计做准备。光、影的“虚实”依附于实体空间的“边界”,并游离于空间之内。影的存在象征着“边界”的存在,光、影的“虚与实”通过明暗、强弱、差异和造型来划分空间,也给人们提供了心理暗示。

(二)展示空间的“虚实”

光、影的微妙感成就了空间的层次感、纵深感。在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中,通道里没有太多的展品,只有特意靠墙封闭的空间。人们通过一些边界明确的界面感受空间中的虚无,灰暗的灯光和顶部不规则的界面划分空间,创造的压迫感象征着犹太民族经历的苦难。在自然界中,“虚实”划分着空间,光在空间的建构中充当着丰富其现实和理想的角色,光可以被空间眺界铺出多种形状和感觉,点、线、面;强、弱、柔,光、影的边界可软可硬。光影的“边界性”创造了“虚实”空间,人们穿行于其中,又能辨识区域,这就是光影的独特魅力。“边界性”也划分出了空间的明区、灰质区和暗区,多为公共的、开放的;灰质区多为过度的、不明确的、犹豫的;暗区多为私密的、沉痛的、安静的。这种“虚实”空间实际上是种心理区域。

(三)光影的“指引性”与展示空间的“路径”

人的视觉具有向光性,注意力会无意识被亮度较高的物体吸引,导向设计是根据人的行为特点,有意识地借助指示性或暗示性手段,将人的视线及人流导向目标。自然光、影产生的变化可借助空间造型设计“路径”,在展示空间内做导向设计。在展厅入口和交通空间中常用这一手法,自然光是定义“路径”的最富有写意感觉的手段,通过自然光的引导,使观者融入空间序列;人工光则更能体现“路径”的趣味性、虚幻性。在现代设计手法的运用中,建筑空间通过均匀的采光手段形成一个整体光背景,再设置不同方向的釆光点强调空间的视觉焦点,教堂空间中也多用此方法,强调圣坛和十字架的神圣感觉。古罗马教堂中的圆形神殿中,半球形弯顶上是唯一的采光口,自然光随着太阳方位的变化射入殿堂,明暗、强弱的光线使世人如身处苍弯之下,与上帝对话,敬畏、望我之感油然而生。

参考文献:

[1]閆超.谈空间设计中光与影的美学意境[J].山西建筑,2016(18).

[2]童黎彬.浅析室内设计中光线与空间的关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2).

[3]刘虔.纪念馆展示空间中的光影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3.

[4]刘洋.博物馆室内自然光环境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0.

猜你喜欢
博物馆应用设计
博物馆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露天博物馆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