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的启发

2020-04-17 09:00张文博
青年时代 2020年1期
关键词:消费社会鲍德里亚异化

张文博

摘 要: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认为当今的市场经济时代,商品的逻辑不仅支配着物质与劳动,还支配了人的文化、欲望、冲动与人际关系,并且其特征是“符号”,人们不仅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更是要消费商品的“符号价值”。娱乐本身应该有人们自己决定的东西,但在消费社会下,娱乐的方式的选择并不受人的支配,甚至娱乐活动本身反而支配着人们的选择,这就变成了一种娱乐的异化。

关键词: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异化

一、鲍德里亚与消费社会

让·鲍德里亚是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教授,被誉为迄今为止立场最鲜明的后现代思想家之一,是新的后现代世界的“守护神”,是给后现代场景注入理论活力的汹涌巨浪,是新的后现代性的超级理论家。他发展出了迄今为止最引人注目也是最极端的后现代性理论,他的理论深刻影响了文化理论以及有关当代媒体、艺术和社会的话语。

其中比较具有鲜明特点的观点是“消费社会”,鲍德里亚认为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程不断推进,消费这一概念的内涵发生很大改变。消费的对象不再是传统消费中所谓的物质的单个物品或产品,人们不只是在消费食物、衣服等。成为消费对象的物品,应强调必须是“物体系”中的物品,而物体系就像语言结构一样,规定着个别物体的意义与功能,也就是说,物品必定具有一个外在于它并作为意义指涉的关系结构,物品本身被组织为表达这个意义体系的要素,因而物品的消费不再是因为它首先具有物质的特征,而是因为它更显示出是一种“符号一物”,是一种“个性化”的处于符号差异体系中的意义对象。由于被消费的不再只是物品,更是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结构本身,在此模式之上建立的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这种关系己延伸到历史及传播与文化关联的所有层面,以至最后所有与此关联的东西都成为消费品。这样,在“消费之光”的照耀中,一切都成了消费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进入到“消费社会”。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的特征是“富裕”之上的“消费”。随着资本的发展,市场经济作用越来越大,商品的逻辑得到了普及,如今不仅支配着劳动进程和物质产品,而且支配着整个文化、人际关系,以至个体的幻想和冲动。在这种商品逻辑的支配下,“消费世纪”成为了“彻底异化的世纪”,其表现就是将丰盛的商品和财富异化地消费掉,浪费是异化地消费的主要表现。

二、消费社会的理论内涵

(一)符号是消费社会的本质

在消费社会中,人不再以生产来作为社会的主要实践活动的内容,而且以消费的形式加以统摄。人与人的关系通过消费得到社会的认同,并且消费的物品成为人社会身份的象征,进而产生了消费社会的等级和阶层。

字宙间的一切都是人类为之征服的对象,进而成为消费的对象,为了消费而消费成为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消费既是人类社会的起点也是人类社会的终点。在这样的前提下,物品充斥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物的消费成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全部意义。“在我们的时代,消费控制着生活的所有方面……从纯粹而简单的财富,到由互相联系的物品所构成的系统,到对行为和时间的全面控制,再到百货商店、购物中心到现代机场特色的未来主义城市,无一不表明这一阶段的来临。”

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中,“物”进入到“物体系”中成了“符号一物”,这时人们消费的己不只是物的“使用价值”,而重在于其“符号价值”,即人们从对“物”的消费转入对“符号”的消费。

(二)符号的编码机制构成消费逻辑

鲍德里亚对消费系统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考虑,把消费系统的意识形态功能归结为来自消费作为区分价值的“编码机制”规定性以及交换和沟通的系统功能。这里的“编码”指的是有关符号的编码。在他有关消费社会的看法中,“符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作用甚至被鲍德里亚视为某种“消费逻辑”,它表现为一种“符号操作”,其结果是否定了“真相”。消费社会的特點在于,“在空洞地、大量地消费符号的基础上,否定真相”。这内在着“符号价值”,这种符号价值的作用伴随着广告、包装、展示和大众传媒的增长而不断增强。人们进入了一种“符号消费”的游戏,受到其中符号秩序的规约,不同的消费方式成了人们社会地位的符号标志。它支配着整个文化、人际关系直至身体的幻象和冲动。一切都被展现、挑动,被编排为形象、符号和可消费的类型。

此时“符号形式的一般化与复杂化扩展到从文化到环境的所有方面,导致符号价值的霸权商品被生产、分布,且仅仅是为他们显著的社会意义消费。客体变成纯粹的使用符号,由此成了抽象的、与生理需要相脱离的东西。”鲍德里亚宣布,生产、分配、消费的整个周期被转化到一个抽象能指的符号系统之中,与客体世界没有关系。当主、客体都被纳入到符号体系中,便产生了新的社会组织原则。

三、从消费社会解读娱乐的异化

娱乐,本身是让人们放松,感到快乐、喜悦的一种活动,它可以是个人活动,也可以是集体活动,它可以是一种兴趣、爱好、欲望的满足。但在消费社会中娱乐本身也被异化了。

首先,在消费社会中,你消费哪类产品就属于哪个阶层的人,并且被社会的时尚以流行的形式加以认同,进而成为人们的社会主流价值观。这种主流价值观就会成为意识形态,其以强制化的形式来规范着全社会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不由自主地选择物的流行和时尚,体验着被他人认同的阶层地位的划分感觉,被物的符号化的价值观牵引着走,对商品的需求不是他们自主产生的,而是被动的心理和文化异化的结果。因此,娱乐本身是人人平等的活动,却因为消费水平的不同,而产生层次不一样的娱乐形式,甚至让娱乐本身产生高低贵贱。贵族的娱乐活动就像高尔夫球,本身不是一种个人的兴趣,但却是一种高贵的娱乐象征,不是人来选择这种娱乐活动本身,而是这种娱乐活动决定你的品位地位、进而塑造你的娱乐方式。

其次,在现代消费社会里,在商品逻辑的无情穿透下,时间整体上都成为一种可供购买和消费的商品,原本只是劳动时间成为有交换价值的商品,现在自由时间也一样了。因此,鲍德里亚对“时间就是金钱”这句名言的深刻体会就是“它甚至还支配着—而且这才是我们的兴趣所在—休闲与自由时间。”“时间是一种服从于交换价值规律的珍贵的、稀缺的东西。这一点对劳动时间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是被出卖和被购买的。但是自由时间本身也变得越来越需要直接或间接地被购买以被‘消费。”可见,在商品逻辑的支配下,在资本无孔不入的渗透下,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都成为商品,都成了一回事。鲍德里亚所说的休闲消失了,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与休闲时间的区别成为一种观念、虚拟形式,一种神话,或者说,自由时间、休闲时间都被购买而成了劳动时间。因此,人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与休闲时间结合,并且逐渐超出自由时间的范围,逐渐与自己的工作与日常生活结合,即“生活处处是快乐”的理念逐渐被大众认可,人们认为从事自己喜爱和感兴趣的工作,是一种幸福,即娱乐不再是放松、感到快乐的一种活动,而成为一种人们生活圆满、幸福的参考指数,娱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带来欢乐、快乐的人最受欢迎,综艺达人越来越占据荧幕上时间。

最后,随着媒体的传播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大众媒体的影响日趋壮大。大众媒体本来是广泛传播信息的存在,但在消费社会里,大众媒介对大众的意识也形成了一种主宰和霸权,成为塑造大众日常生活和思维观念的权力话语所在。由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媒体和网络世界以及依此而充分兴起的“文化工业”或“文化产业”所形成的“虚拟”世界,它必定构成对“实在”世界的挑战。当今网络发展到移动端,人们多通过手机在网络上娱乐,而网络上娱乐方式多种多样,但人们一般都会往有热度、较多人参与的娱乐视频、网络游戏、社交平台,而这些所谓“热度”往往都离不开大众媒体的大肆宣传。在大数据的时代,人们一天要接触的信息是爆炸性的,而最能让人们接触到、了解到的往往是媒体的宣传,也就是广告。因此,在大众媒体对大众的意识的霸权时代,人们寻求的娱乐,也往往是被包装好的商品,等着被人挑选,并且一般通过收费来获取进一步地获益。

参考文献:

[1]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王永强.消费社会的三个维度——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解读[J].前沿,2016(9).

[3]于文秀.第三种大众文化理论——鲍德里亚大众文化批判理论[J].文艺研究,2010(12).

[4]许斗斗.消费社会之休闲异化批判——鲍德里亚的休闲观评析[J].东南学术,2003(4).

猜你喜欢
消费社会鲍德里亚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与形而上学——对鲍德里亚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鲍德里亚技术哲学研究综述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关于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研究的文献综述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探析鲍德里亚思想的研究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