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月成,方志刚,常 辉,淡振华,孙洋洋,李兆峰
(1.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2. 中国人民解放军92228部队,北京 100072)(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二五研究所,河南 洛阳 471000)
钛合金具有高比强度、优异耐腐蚀性能、耐高温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化工、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1-3]。相比而言,钛合金在海洋工程领域用量偏少。据统计,2018年中国各应用领域钛加工材使用量所占比例中,海洋工程仅占4%,船舶占3%[4],远远低于美国、俄罗斯等海洋强国的钛应用水平。随着我国海洋装备朝着下潜深度更深、大吨位舰船、走向更远海域、高航速、高机动性、高负载、高隐身性、高防护能力、高在航率、低成本的方向发展[5],对钛合金的需求也将越来越突出。然而,目前对海洋环境下钛合金压缩蠕变、低周疲劳和应力腐蚀等服役性能研究较少,导致装备设计单位和应用单位选材困难,极大限制了钛合金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上的应用。Miller等[6]详细研究了组织、温度和应力水平对Ti-6Al-2Nb-1Ta-0.8Mo钛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应力低于拉伸屈服强度,环境温度下的蠕变曲线会出现饱和现象,原始魏氏组织结构的蠕变应变最高。Tan等[7]研究了TC21合金等轴组织和片层组织的低周疲劳性能,并对疲劳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等轴组织比片层组织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和更长的疲劳寿命。Pilchak等[8]研究了Ti-8Al-1Mo-1V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行为,发现该合金在开裂过程中会形成晶体学取向的刻面,并且在刻面上还存在与氢化物有关的局部塑性流动现象。我国对海洋环境下钛合金的服役失效研究,主要侧重于计算机模拟和装备结构设计等方面[9-14],对于材料本身组织结构对服役性能影响的研究缺乏。TC4 ELI合金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被广泛地应用在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和船舶领域。本文针对TC4 ELI钛合金在海洋环境下服役面临的压缩蠕变、低周疲劳和应力腐蚀问题,研究了TC4 ELI钛合金不同组织状态对相关服役性能的影响,为该合金的应用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
本实验采用的钛合金为轧制态TC4 ELI合金板材,具体成分为(质量分数,%):Al 6.20,V 4.28,Fe 0.072,C 0.010,H 0.003,O 0.076,N 0.007,Ti 余量。经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该合金的β转变温度(Tβ)为953 ℃。
2.2.1 压缩蠕变
国内目前还缺乏压缩蠕变实验相关的试验设备和标准,本实验在南京工业大学自主设计的钛合金压缩蠕变实验平台上进行。加载应力分别为695,794,843,893和1092 MPa,实验时间为1500 h。
2.2.2 低周疲劳
低周疲劳实验按照国标GB/T 3075—2008《金属材料 疲劳试验 轴向力控制方法》要求,在MTS 370电液伺服低周疲劳试验机上进行。实验采用对称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控制,应力水平分别为600,650,700和750 MPa,应力比r=-1,实验采用的循环波形为梯形波,加载频率为0.1 Hz,保载2 s。以疲劳断裂为材料失效的判定依据。
2.2.3 应力腐蚀
按照GB/T 21143—2014《金属材料 准静态断裂韧度的统一试验方法》要求,在INSTRON1343疲劳试验机上进行不同组织状态试样的延性断裂韧度JIC测试,进而根据JIC与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的转化关系求得各试样的KIC值。应力腐蚀实验参照GB/T 15970.6—2007《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应力腐蚀试验 第六部分:恒载荷或恒位移下预裂纹试样的制备和应用》要求进行,实验时间1800 h。
图1是TC4 ELI合金试样经过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的组织照片,图1a中组织由初生等轴α相+次生片状α相+晶间β相组成,呈现双态组织特征;图1b中组织由均匀交织的长条状α相组成,呈现网篮组织特征;图1c中组织为片状α相+晶界α相+晶间β相组成,原始β晶界完整,存在粗大集束,长而平直,呈现典型魏氏组织特征。
图1 TC4 ELI合金双态(a)、网篮(b)和魏氏(c)组织金相照片Fig.1 Metallographs of TC4 ELI alloys: (a) duplex, (b) basketweave, (c) Widmanstatten
图2是双态组织和网篮组织TC4 ELI合金在不同外加应力条件下的蠕变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试样经过1500 h的压缩后,蠕变曲线表现为初始阶段和稳态阶段[9],蠕变总变形量随着外加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外加应力条件下,网篮组织的TC4 ELI的蠕变变形量要小于双态组织,且初始蠕变时间更长。从图2还可以看到,合金的瞬时应变量在外加应力从893增至1092 MPa时发生了突增,初始蠕变量也急剧增大。
图2 双态组织和网篮组织TC4 ELI合金在不同外加应力下的蠕变曲线Fig. 2 Creep curves of TC4 ELI alloys with duplex and basketweave microstructures under different stress level
图3是两种组织TC4 ELI合金的稳态蠕变速率随外加应力变化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外加应力状态下,双态组织的稳态压缩蠕变速率大于网篮组织的,说明TC4 ELI双态组织稳态蠕变速率对外加应力的敏感性更强。双态组织和网篮组织的TC4 ELI合金在794 MPa外加应力条件下的稳态蠕变速率分别为3.11×10-9和2.09×10-9s-1;当外加应力提高至1092 MPa,稳态蠕变速率也随之分别增大为4.07×10-8和2.12×10-8s-1,此时双态组织的稳态蠕变速率为网篮组织的两倍,反映出网篮组织具有更好的室温抗压缩蠕变性能。
图3 双态组织和网篮组织TC4 ELI合金稳态蠕变速率和应力关系Fig.3 The steady creep rate-stress curves of TC4 ELI alloys
双态组织和魏氏组织TC4 ELI合金的低周疲劳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到,在同等应力水平下,双态组织试样具有比魏氏组织试样更长的疲劳寿命。以600 MPa应力幅下的低周疲劳实验结果为例,魏氏组织试样的平均疲劳寿命为6742次,而双态组织试样的平均疲劳寿命达到了15 106次,是魏氏组织的2倍多。随着应力幅值的提高,双态组织和魏氏组织试样的低周疲劳寿命均发生明显下降,每提高50 MPa应力,疲劳寿命降低到原来的50%及以上。
表1 TC4 ELI合金的低周疲劳实验结果
根据所获得的低周疲劳实验数据,绘制了应变幅随着循环次数变化的变化曲线(如图4),双态组织和魏氏组织试样在较低的应力水平(600 MPa)下,低周疲劳过程中的应变幅值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基本保持稳定,呈现出循环稳定的特征;而在较高的应力水平(750 MPa)下,材料的应变幅值会随着低周疲劳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材料呈现一种循环软化特性。
图4 双态组织和魏氏组织TC4 ELI合金的应变幅-循环次数曲线Fig.4 Strain amplitude vs. cycles to failure curves of TC4 ELI alloy
图5 双态组织和魏氏组织TC4 ELI合金的应力幅-寿命曲线Fig.5 Stress amplitude vs. fatigue life curves of TC4 ELI alloys
图5是双态组织和魏氏组织TC4 ELI合金试样的低周疲劳应力幅-寿命曲线,可以看出,在相同应力下,双态组织试样的疲劳寿命都优于魏氏组织,换言之,在达到相同疲劳寿命的情况下,相比于魏氏组织,双态组织试样能够承受更高的外载荷,疲劳性能明显优于魏氏组织。另一方面,随着应力幅值的增加,TC4 ELI合金双态组织和魏氏组织的疲劳寿命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拟合直线的斜率没有明显区别。
经实验测试和计算,TC4 ELI合金双态组织的断裂韧性为65.59 MPa·m1/2,魏氏组织的断裂韧性为70.38 MPa·m1/2,说明魏氏组织阻碍疲劳裂纹扩展的能力较强。
TC4 ELI合金双态组织应力腐蚀门槛值KISCC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当应力强度因子KI值为56.01 MPa·m1/2及以下时,未发生应力腐蚀裂纹扩展;KI值进一步增大,当达到58.19 MPa·m1/2时,发生应力腐蚀裂纹扩展,说明TC4 ELI双态组织的应力腐蚀门槛值KISCC=56.01 MPa·m1/2。TC4 ELI合金魏氏组织应力腐蚀门槛值KISCC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当KI值达到67.48 MPa·m1/2时,未观察到应力腐蚀裂纹扩展现象,说明魏氏组织的应力腐蚀门槛值KISCC>67.48 MPa·m1/2,接近断裂韧性值。显然,相比于双态组织,魏氏组织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更好。
表2 TC4 ELI合金双态组织应力腐蚀门槛值KISCC
表3 TC4 ELI合金魏氏组织应力腐蚀门槛值KISCC
本文研究了不同组织的TC4 ELI合金在海洋环境下主要的服役性能,主要结论如下:网篮组织TC4 ELI合金压缩蠕变性能优于双态组织;双态组织TC4 ELI合金低周疲劳性能优于魏氏组织;魏氏组织TC4 ELI合金抗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双态组织。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TC4 ELI钛合金不同组织对服役性能影响很大,而对于不同的服役性能,组织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此外,除了组织形貌,其组成相的尺寸、比例和分布等都对性能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研究钛合金失效机理的基础上,优化组织结构和相关性能,并根据海洋环境下装备的服役工况进行钛合金选材,全面提高装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