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敏
(丰润区中医医院中风二科,河北 唐山 064000)
耳石症又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当人体头部迅速运动到某头位时出现的短暂性眼震和眩晕。手法复位是临床治疗耳石症的有效方法,经过治疗患者可缓解症状,但40%的患者仍会有症状残余,主要表现为体位改变时产生的非特异性漂浮感,持续性的头晕、恶心,严重危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尤其是在患者病症持续期间,对于其不良情绪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1]。本研究自拟涤痰止晕方用于治疗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后的情绪障碍,现有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83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情绪障碍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男性21例,女性 21例,平均年龄为(56.8±7.2)岁;观察组43例,男性21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7.3±7.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耳石症临床诊断标准。(2)在本院接受过耳石症治疗,有完整的病历资料。(3)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心、肝、肾脏疾病的患者。(2)有精神病史的患者。(3)丧失语言表达能力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服用敏使朗片,每天三次,每次12毫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服用自拟涤痰止晕方,方子为:白术、杏仁、陈皮各10克,半夏、川芎、天麻、石菖蒲均12克,赤芍、薏苡仁15克,蔊菜20克;若患者烦躁失眠加茯神15克,酸枣仁20克,若患者情绪障碍由肝郁相关,可加12克柴胡。
1.3 观察指标(1)焦虑抑郁评分:抑郁采用HAMD[2]量表评价,共24个条目,0至8分为没有抑郁现象,9至20分为有抑郁迹象,21至35为轻度、中度抑郁,≥36分为严重抑郁;焦虑采用HAMA[3]量表评价,共14个条目,0至7分为无焦虑现象,8至14分为有焦虑迹象,15至21分代表轻度焦虑,22至29分为中度焦虑,≥30分为重度抑郁。(2)不良反应情况:心悸、恶心、口干舌燥、头皮发麻、头晕目眩,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与组别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之间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2.2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耳石症患者经过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疗效较好,多数的患者会感觉眩晕症状明显减轻,甚至眩晕症状消失,但仍然会有少数患者在手法复位治疗后伴有残余症状,主要为头昏、头晕、走路不稳及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问题,尤其是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问题,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不仅耽误耳石症的治疗,也会使患者患上心理问题。研究表明,耳石症的症状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其功能障碍导致的精神情绪因素及定向障碍会引发患者心理上的主观焦虑及抑郁,这些均成为患者手法复位后的残余症状[4]。
耳石症经手法复位后的症状残余属于中医范畴的“眩晕”。残余症状的发病机理归于痰、风、火、虚四方面。脾是痰之源,少数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害怕再次发生疾病症状,因此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此时肝木克脾土,容易生痰,因此在治疗中应该注重疏肝健脾。本文自拟涤痰止晕方中运用陈皮、天麻、白术、半夏、川芎、薏苡仁、赤芍等,能够多方位综合病理机制,调节患者的肝脾状态。例如陈皮具有辛散通温、能入脾肺、行气宽中、健脾行气的疗效,因此用于药中,能够补气健脾,使患者的肝脾状态达到良好,恢复正常生理状态;川芎具有祛风燥湿、活血止痛的效果,用于药中,能够减轻患者的眩晕感,并通过添加石菖蒲,能够达到化石安神的疗效。因此,在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