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与人教版《小石潭记》注释比较

2020-04-16 12:50曹珊珊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1期
关键词:参差古代汉语小石

曹珊珊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的叙述了出行、游览和返回的过程。文章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小石潭记》是一篇传统的课文,几乎每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都选入了这篇文章。现谈谈部编版与人教版《小石潭记》的注释比较发现。部编版《小石潭记》注释条目的数量与原来的人教版相差无几。原来的人教版有28条注释,现在的部编版有27条。仔细比对,部编版教材虽减少了1条注释,但在具体的释义上,或补充说明,或删减不必要的话语,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列两组例子以说明。

第一组:

①选自《柳河东集》第二十九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山西永济)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小石潭记》人教版)

①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山西永济)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小石潭记》部编版)

第二组:

[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珮與环都是玉质装饰物。(《小石潭记》人教版)

[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相碰撞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小石潭记》部编版)

第一组例子中,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注重说明所选文章的出处与来源,部编版丰富了背景说明资料,更便于学生理解创作背景;第二组例子中,部编版对“如鸣珮环”的解释更加精简,也便于学生记忆。

部编版教材或对《小石潭记》的一些注释进行了补充,或追求落实字义,对应翻译,美中不足的是仍然有些问题没解释清楚。同样列举两个例子以窥测一斑。例如: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这条注释,人教版翻译为“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部编版的翻译则多了一个“头”字——即“水底的石头上”,并对“澈”字进行了补释(澈:穿透)。

两个版本的教材对“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解释基本一致,由此可以推测其对“澈”的理解也是一样的。查《汉语大字典》和《王力古代汉语字典》,“澈”同“徹(彻)”,才有“穿透”之意。

澈chè 《广韵》直列切用同“徹(彻)”。穿过;透。(《汉语大字典》1873页)

澈chè 直列切同“徹”。透。(《王力古代汉语字典》629页)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人教版教材中,就有“日光下澈”写作“日光下彻”。部编版教材虽列出了“澈”字“穿透”之义,但并没有对“穿透”之意的来源加以说明。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澈”的理解,大都停留在“清澈”之义上。如果注释没有解释清楚“澈”字“透”含义的来源,教师又不加以说明的话,学生对“澈”的“穿透”之义只能死记硬背,并且十分容易错记成“清澈”之意。

2.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此条注释,人教版的解释是:“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部编版则译为“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对比发现,无论是人教版还是部编版,都尽量追求字字落实,便于学生理解及识记。但在教学中发现,这样的对应翻译容易使得学生不明所以。原因是释义忽略了其中的修辞——并提。所谓“并提”,一般指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这种修辞方式,又叫“分承”,或“合叙”。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古人常用并提法行文。

《小石潭记》中“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还应联系前面的“青树翠蔓”进行理解。

“青树”对应“蒙”“摇”和“参差”,“翠蔓”对应“络”“缀”和“披拂”。其语序应为:青树蒙摇参差,翠蔓络缀披拂。翻译为:青葱的树叶蒙盖摇曳,参差不齐,翠绿的藤蔓缠绕牵连,随风飘拂。

这样的例子在初中阶段的其他学习篇目也有所体现。例如: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亭午”“夜分”是两个不能并存的时间,“曦”“月”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亭午”对应“曦”,“夜分”对应“月”,即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翻译为:若不是在正午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的时候,就看不到月亮。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此句“素湍”对应的是“回清”,“绿潭”对应的是“倒影”,即:素湍回清,绿潭倒影。翻译为: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风霜高洁”一句,“风”对应“高”,“霜”对应“洁”,即“风高霜洁”。

“并提”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忽视对“并提”修辞加以说明,只一味追求字字落实的对应翻译,学生是很难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默写句子的时候,容易将原文与注释混淆,诸如将“蒙络摇缀”默写成“蒙络摇曳”,究其根本原因亦是理解不到位。

通过比较部编版与人教版《小石潭记》的注释得知,部编版教材有的注释或补充说明,或删减不必要的话语,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难度,但有的注释仍存在没解释清楚问题的情况,诸如“澈”字“穿透”之义的来源,“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并提手法的运用等。为更好开展文言文教学,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对有一定难度又没有深入阐释的注释条目予以关注,在教学中制定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组织编写.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字典(第2版)[M].武汉:崇文书局,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4]王力.王力古代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

[5]李金华.关于《小石潭记》的两点质疑[J].学语文,2003(04):17.

[6]张社列.并提: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法[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4):49-52.

猜你喜欢
参差古代汉语小石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赞蒲公英
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方法的坚守和信息传播时代的创新
黄昏纳凉
吟梨花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挡住他
小石印象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捡到一座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