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婷
一、设计思想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容易被语言文字遮掩,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二、教材分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学情分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飞速发展的年代,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的活跃,对于未来的世界,学生更加充满好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掌握有关的科学常识,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激发学生学习、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叙述方法。
四、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理解“百亿光年”“原子核”等概念。
2.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会辨别、运用“发现”和“发明”,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重点品味课文3、4段,在品味语言、关注语言形式中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五、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展开丰富想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补充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方式:本课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适当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
七、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预测
1.谈话:“呼风唤雨”,释义,谁有这样的本事?
2.揭题:到了20世纪,人类也能呼风唤雨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纪。齐读课题。
3.简介: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专门为我们少年儿童写的。
4.预测:猜一猜,路爷爷会写些什么?(设计意图:猜想阅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二)整體感知,证实猜想?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
3.找出中心句,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三)抓住主线,深入文本
1.品味句子,体会“表达”——学习第二段
(1)朗读,指导断句: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发现句子特点。
(3)整合《太阳》《蝙蝠和雷达》,体会句子间内在的逻辑联系。
(4)辨词:“发现”与“发明”“改变”与“改观”,感受“用词准确”。
2.讲练结合,明确“方法”——学习第三、四段
过渡: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3、4段,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到文中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与同桌交流一下。
预设一: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想象说话:没有电灯,只能 ;没有电视、收音机,只能 ;没有汽车, ;还没有 、没有 ……
师:如果让你生活在一个这样的社会里,你愿意吗?
那时人类的生活,只能顺从自然,只能听天由命,这就是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对比过去的生活,难怪作者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作比较。(板书)
预设二: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哪些幻想?引出“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想?引出预设一;
课文中哪段话告诉我们,这些幻想都变成了现实?(过渡:第四段)
预设三: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作者是用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成就?(板书:举例子)
(2)读一读,想一想:20世纪这么多成就,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分别用“ ”“ ”画出来。注意“;”分类列举:路爷爷在语言表达上,条理十分清楚。
(3)学生交流。
(4)通过理解“百亿光年”“原子核”了解举例子的典型。
(5)指导朗读。
(6)紧扣“等”字,你还知道20世纪有哪些发现和发明?
语言训练:20世纪,人类登上了月球,发现了 (稀土金属,水);潜入深海,发现了 (奇妙的海底世界);洞察天体,看到了 ;探索 的奥秘;还发明了 ( )。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7)地球村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经不再是神话,现代科技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
过渡:课文中运用了一句诗表现了20世纪的巨大变化和科技成就多。那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感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了解事物变化快,变化多,变化美及说明方法——引用。
(四)回顾课文,小结文章的说明方法
师:无论是引用诗句描绘,与过去生活的对比,还是举例典型的成就,我们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我们也可以骄傲地告诉所有人——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拓展延伸,激发阅读期待
小結: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呢?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去畅想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