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亦步亦趋”是个常见的易出现使用错误的成语。其使用错误有如下几种:第一,对象错误;第二,望文生义,附会字面义;第三,褒贬失当;第四,让人无法准确把握意义。其中尤以第二、第三种情况居多。但回到语源,反观前人的使用,语源并不带明显的贬义;而前人使用也是有不带贬义的。因此提出补充义项、修改词典的建议,并顺带讨论了成语修改补充义项的原则。
关键词:亦步亦趋;成语误用;补充义项;修改词典;修改原则
一、“亦步亦趋”是个常被误用的成语
“亦步亦趋”(亦作“亦趋亦步”)是个常见成语。其语出于《庄子·田子方》:“(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 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乎后矣。”传统的解释是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每件事都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到现在,解释的措辞有了变化:“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但与傳统解释比,并没有实质性变化,这是《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其它词典,解释也大同小异。
“亦步亦趋”也是个常被误用的成语。误用原因有下列几种:
第一,对象错误。“亦步亦趋”中间有两个“亦”字。也就是说,成语中包含着一对关系:模仿对象与模仿者,在这对关系中,成语是站在模仿者角度展开其意义的。但在运用时,有时会搞混关系,弄错对象。
例句1:“这一年我像我女儿一样,也是14岁,这一天是1968年的中秋节。我挪着碎步,挪到父亲的身边,第一次把父亲牵在手里,像父亲原来牵我一样,亦步亦趋地牵回了家里。”
句子中,“我”牵着父亲,父亲跟在“我”身后,如果要说模仿者,只能是父亲。可句子的陈述对象却是“我”。
第二,望文生义,附会字面义,甚至是附会了错误的字面意义。“亦步亦趋”现多用其比喻义——其实,原典故中,颜渊本就是借走路、快跑的比方来讲道理的。但很多时候,使用者会附会其字面意义,简单理解为(你)做什么(我)也做什么,即有样学样、模仿,或一步一步紧跟着的意思,自然也就犯了错。在亦步亦趋所有的误用中,这是比率最高的一种。
例句2:三名熊孩子34层楼顶踩着外墙亦步亦趋 居民吓呆(文章标题)
例句3:正视先进国家的技术,亦步亦趋,博采众长,为的是发展自己。
例句4: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例句5:九十岁的老母亲开始往墓地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
例句6:梅婷带一双儿女赶飞机,老公亦步亦趋跟随,网友:人生赢家真幸福(文章标题)
例句7: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
例句2中,熊孩子们,是有样学样,你做什么我也做什么。例句3中,我们对先进国家的技术,肯定是模仿。例句4中,中国电信与世界潮流之间,既可以理解为模仿,也可以理解为一步一步(紧跟着)。例句5、例句6、例句7,儿子对老母亲,梅婷老公与梅婷,身后的脚步声与自己,自然用的就是“一步一步紧跟着”的意思。这些,都是有望文生义的错误。但有的甚至本身就附会错了意思,因为,它所附会的连字面意思都不是。
例句8:从重庆市区委书记雷政富,到深圳市副市长梁道行,短短数周,多名官员亦步亦趋,纷纷落马,中央反腐决心清晰可见。
这里之所以说是错误,是因为无论是典故还是字面解释,“亦步亦趋”都没有这个意思。但因为模仿对象与模仿者之间,肯定存在先后关系,所以,有人因此理解为“一个接一个”。其实,我们回头看“一步步”“一步步紧跟着”也可以理解为附会错了原意、字面义。
还有的则从“一步一步紧跟着”的义项进一步引申,引申出态度和缓温婉的意思。
例句9:你闲庭信步地徜徉在影坛不温不火,却初显大家风范,前辈对你宠爱有加,赞词不断,而你却依然平静如初,亦步亦趋。
第三,褒贬失当。亦步亦趋,是有一个前设条件的,那就是“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所以,这个成语是带有贬义的。但很多时候使用者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例句10:监督政策落实,推动改革的亦步亦趋(文章标题)
例句11:闲置土地,沉淀资金,是为官不为者所导致的局面滞后;尸位素餐、无所作为,无不需要一种刚性机制的惊醒。“猛击一掌”的政策督查工作,正是用“推”的力道完成改革的亦步亦趋。
从例句的措辞中,我们明显感觉到的是一种褒扬。而之前例句中,用作“模仿”(甚至学习)的意义的,都有褒贬失当的问题。
第四,让人无法准确把握意义。成语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若作者理解错了,且认为别人也该如此理解,就会导致表达错误。
例句12:素肉无酒,温子骞自带,就着白菜烩豆腐,就着竹叶子茶,吃了,喝了,围着寺院找,亦步亦趋。
例句13:此刻,那个拄拐杖的人也从长廊那头,亦步亦趋地走过来。
例句12,是写温子骞为寺庙找水源找井,而且是一个人单独行动,不存在他者,所以,前述的错误,似乎都沾不上边,作者想表达什么,读者百思而不得其解。例句13中,“那个拄拐杖的人”是一个中风被抢救过来后做行走恢复练习的老人,然后,“我”从长廊的另一头走过来,与他相遇,那说老人“亦步亦趋地走过来”要表达的是什么呢?读者也是一头雾水。
二、补充义项
偶尔出错,肯定是使用者的素养、水平问题。解决的办法,当然就是见错纠错。但常常出错,笔者认为,应通过补充义项、完善词典定义的方式来减少错误。
《现代汉语词典》从第六版开始,就对“宅”“雷”“山寨”等很多词语增补了新的义项。只是这种增补,更多的是“向前看”,是从发展的角度,通过增补新意来进行修改。如“宅”,增补了“动词,待在家里不出门”;“雷”,增补了“动词,使震动”;“山寨”,则增补了“形容词,仿造的、非正牌的,非主流的、民间性质的”等等义项。这些义项,以前是没有的,但后来有人用了,并相仿成习,变成另一种约定俗成,词典的编辑者们则“顺应民意”,把它们收录进了词典。
成语也应“向前看”。很多成语发展到今天,经过了不断流变的过程。如“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原本指非常聪明,但是善于装傻,别人都赶不上他,到今天却表示“极其愚蠢”;“出尔反尔”,出自《孟子》,原意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到今天却表示“说话不算数,言行前后矛盾”;“明哲保身”,原本没有贬义,现在却只用为贬义。
对于一些成语的用法,可以从源头、从过往的运用中,看我们今天比例很高的所谓误用中有没有本就有其源,或者本就是曾用之义的。我们也可以本着约定俗成的习惯,加以增补、修改——实际上就是恢复。
比如,前面错误项中比例较高的是“有样学样”“模仿”的义项。判定其错误,就是本着“亦步亦趋”是一个贬义成语的标准。但出典中,颜渊对自己处处模仿老师,但修为与老师却大为不同而大惑不解,孔子对自己学生的幼稚的行为与想法也大感失望,但我们很难据此说孔子有贬低颜渊的意思;而且,在前人的使用实例中,有时候,“亦步亦趋”也是不带贬义的。
例句14:故余尝谓太白诗,谨守古人绳墨,亦步亦趋,不敢相背。至杜陵乃真与古人为敌,而变化不可测矣……但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例句15:(李)幼武所补,大抵亦步亦趋,无甚出入,其所去取,不足以为重轻。以原本附骥而行,今亦姑并存之,备考核焉。
例句16:而武林陈允倩谓老壮不能青出于蓝,直是亦步亦趋,未免扬许失实。
14、15二个例句中,“亦步亦趋”,肯定不是贬义;而16例句,则是带有贬义的。
既然这样,对“有样学样”“模仿”,可不可以作为一个增补(或称恢复)义项进入词典。
当然,补充义项、完善词典定义要做到有理有据。这个理和据,就是看语源和前人使用实例。即便是很多人在用,但跟语源没有关系、前人文章中找不到使用实例的,甚至是自己都附会错了意思的,又或者是让人莫衷一是、不明所以的,我们还应该明确判定其为错误,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真等到人人都用了,要不要“向前看”加以修改,那就另当别论了。
作者简介:汤青武(1964—),男,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考命题、中学生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