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中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的政治引领

2020-04-16 12:51夏文芳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

夏文芳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全面统筹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重要方式。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在课程思政中肩负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任务。通过履行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善教师激励评价制度,切实发挥二级学院党组织在课程思政中的政治引领作用。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课程思政;政治引领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0)04-0055-03

“课程思政”是指依托、借助于专业课、综合素养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体现了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是高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重要载体。二级学院党组织是高校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主体责任的重要枢纽,在构建“学校党委——二级学院党组织——教师党支部——教师党员”相互贯通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一、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在课程思政中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1]二级学院党组织要牵住课程思政这个思想政治工作的“牛鼻子”,发挥在课程思政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一是政治把关作用。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关键,教材是课程思政的基础,课程是课程思政的依托,三者构成了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由于课程思政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育人导向,必须严把政治关。2018年中组部、教育部印发的《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中关于“加强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第十一条,明确规定:二级院系党组织在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學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要把好政治关。

二是思想引领作用。由于受价值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样化的影响,一些高校教师的政治思想与课程思政对教育者的要求不相一致。只有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育者才能担负起育人的使命。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根据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见,二级学院党组织承担着广大教师的思想引领职责。

三是组织保证作用。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方法和转变课程话语体系,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教师有明显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战斗力,能够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成为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

四是机制保障作用。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育人方式的变革,贯穿在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涉及到每一门课程和广大教师,学校只有加强制度和机制保障才能充分把课程教师动员和组织起来,落实落细,避免推进中运动式的一阵风、“雨过地皮湿”等现象。

二、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在课程思政中面临的问题

(一)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平衡。二级学院党组织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学院发展的政治核心,是课程思政的直接组织者和推动者。但是长期以来,在二级学院管理中教育教学被认为是行政事务,主要由学院行政班子负责。二级学院党组织则更多关注党建工作,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话语权不多。所以一些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将课程思政简单等同于一般的教学工作,与行政班子沟通不够,没有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未将课程思政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2018年以来,即使文件明确规定,二级学院党组织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承担起课程建设、教材选用等重大问题的政治把关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上,一些学院党组织还是重视不够,“把关”流于形式。

(二)对课程思政整体设计不够。课程思政是个系统工程,既不是专业课程内容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简单叠加,也不是教学方法的稍加改变,需要整体设计、精准推进。课程思政整体设计既体现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如时代新人培养规格的设计、教学大纲中价值引领的要求,课程中育人元素的挖掘、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教材内容的修订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完善等;还体现在教师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如教师育德意识、育德能力的提升和激励考核机制的建立等。但是大多数二级学院党组织深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不够,对教师党组织变革育人方式的要求不够,还停留在布置任务、开展试点、监督检查上,对课程思政设计的系统性、针对性还不够。由于缺乏整体设计,目前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尚未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一些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单枪匹马”开展课程思政的情况比较多。

(三)对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培养不够。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价值观的引领。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直接决定了课程思政的成效。列宁曾说过:“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但是目前在教师队伍中“不愿”和“不会”参与课程思政的现象比较普遍。

教师“不愿”参与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高校存在教书与育人“两张皮”现象。很多教师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目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重学术轻思想的人才评价体制下,教学工作甚至被认为是“良心活”,许多教师认为完成教学任务已经很有“良心”了,不愿投入更多精力去参与课程思政。

教师“不会”参与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教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本领不够。“课程”与“思政”两者如何实现浸润式融合,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对许多老师来说“太难了”。一些专业教师习惯于传授知识,较少关注课程中的价值引领,不知如何去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还有教师不知如何在课堂上将知识教育与价值引领、技能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虽然有了育人意识,但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也没起到较好的育人效果。

三、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在课程思政中作用发挥的路径

(一)提高站位,履行起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二级学院党组织履行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深刻领会课程思政对立德树人的价值意义,举旗帜、定方向,不做“旁观者”“局外人”。要将课程思政纳入学院的中心工作,加强对课程思政工作的组织领导、顶层设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规定目标任务、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等。班子成员要明确责任,主动深入到教育教学一线摸准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其次要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教师党支部基于对专业学科和课程专业性知识的把握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容易找到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支部可以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组织党员开展学习研讨,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科学把握课程思政的本质和关键。在此基础上,组织党员先行先试,发挥党员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二级学院党组织要构建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既要有效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也要发挥第二课堂主阵地作用;既要激发教书育人动力,还要调动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能量。

(二)把握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只有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好课程思政关键是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廣大教师的政治素养。高校教师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秉持教书育人的正确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教师的师德师风。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广大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第三要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二级学院党组织要建立健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长效机制,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做到学深悟透、真信真用。同时要为教师能力提升搭建各类实践平台,如: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传帮带作用,提升青年教师的育德能力;组建跨学科团队、举办学术沙龙等形式,增进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头脑风暴中挖掘出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与学生近距离接触中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潜移默化地达到育人的效果。

(三)遵循规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课程思政要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立足学生群体特征、身心特点和现实需求,让“大道理”变得平易近人,将总体上的“漫灌”与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在推进课程思政中,二级学院党组织可以先遴选一批政治理论素养高、专业基础好的党员教师,作为先锋力量,进行先行先试,集中打造一批示范课程、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探索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由“点”到“典”。在此基础上,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更多教师解决课程思政“教什么”“怎么教”的困惑,由“典”到“面”,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全面开展的目的。许多上海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试点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涌现了许多典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人体解剖课、“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等,取得了很好成效。

(四)激发动力,完善教师激励评价制度。评价机制是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的“指挥棒”。要发挥所有课程思想政治作用,激发所有教师的育人责任,必须转变当前部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导向,改变以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教学质量为主要内容,以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为标尺的评价体系。要关注教师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求,加大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激励力度。通过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投身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作者系上海中医药大学组织部部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赵  菲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高校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