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音乐文化及审美比较小议

2020-04-16 15:26张潇潇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发展

张潇潇

(阜阳师范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人类文化的外延有多方面的分支,比如,音乐、绘画、舞蹈、雕塑、戏剧、建筑、电影、文学等八个方面。音乐是其中的一支,而在世界音乐文化体系中,占据较大比重的就是中国音乐文化及西方音乐文化。早在先秦时期,中国音乐文化就已经有了初步发展,经历了几千年悠久的发展历程,且在世界音乐之林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西方音乐的发展则是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同样经过岁月的洗礼才最终形成现在的体系。由于中西方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的发展环境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有了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及人文精神内涵。随着人类文化地域性差异逐步形成,在文化的外延分支上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在思想传达上,中国的文化、艺术受到儒、释、道三家的影响,注重对于悟性、慧根、风骨等人内在特征各方面的培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具有非常强烈的人文色彩。西方音乐则以古典音乐为代表,以严肃深刻为中心,体现浓烈的正剧及悲剧色彩,其客观性主要从重视美学及强烈的功能性等方面表现出来,并且在差异方面西方音乐较之于中国音乐音域更为宽广,曲调刚健、气魄雄壮。而中国音乐则是旷达悠远、潇洒豪迈、悠深绵长,同时对于“情”与“景”的交融更为看重,与西方音乐的壮美不同,中国音乐更多表现一种幽美、旷达的情绪。

一、中西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内涵差异

1.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

中国音乐的发展历史悠久绵长,最远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现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古老乐器是2001年出土于我国河南省舞阳贾湖遗址,是用鹤骨打孔制成的七孔骨笛。而到了先秦时期,最为著名的编钟开始盛行,另外在当时还有鼓、磬等乐器。到了汉代,已经开始出现专门搜集、编制音乐的部门—乐府。到后来则由乐府指代带有音乐性的诗歌载体,其中较为有名的篇章有《站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等[1]。在三国、两晋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域外文化的传入为我国古代音乐注入了新的元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巅峰在隋、唐两个朝代,当时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甚至出现了梨园、教坊、大乐署等专门学习音乐的教育机构。而到了清代,我国传统音乐的普及程度已经非常高,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演唱形式及表演形式。比如:弹词、北曲、南戏、鼓子词、燕乐、清商乐、琴曲等。五声阶则是作为古代音乐的理论基础,包含宫、商、角、徵、羽,是古时各类音乐的基本音阶,同时古代五声音阶还对应着古代五行,同时人体内脏心、肝、脾、肺、肾也被认作是五行的对应,因此,在古人看来音乐也是治病救人的良药,通过有效的发声,能够对身体内脏的疾病有所治疗。中国古代音乐丰富多变的样式体制、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也为世界音乐史的发展创造了宝贵的财富。

2.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

从16世纪末开始到18世纪这段时期被称为西方音乐的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时期之后则是西方音乐史上的古典音乐时期[2]。维也纳古典及前古典是西方古典音乐的两个发展阶段,由于西方在思想解放上的时间要早于中国,所以,西方音乐所宣扬的主题也大多是崇尚自由、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内涵。西方音乐的起源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开始发展,现在人们所提及的西方音乐主要是指巴洛克时期开始以后的阶段,当时的音乐作品绝大部分是为了上流社会中的应酬交际所做,所以,为了符合大贵族的特性,大量装饰性音符的加入造就了极尽奢华的巴洛克时期西方音乐的独特特征。1750—1820年是西方音乐史上的古典音乐时段,最为著名的音乐代表作家有三位,分别是:贝多芬、莫扎特及海顿。由于巴洛克时期所打下的良好音乐基础,在古典音乐时期出现了许多流派、样式且独具特色的音乐体裁,包括多乐章的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多乐章奏鸣曲等。在古典音乐之后则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主要时间段为1830—1900年间,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发展和延续,主要代表人物是舒伯特。对于西方民族分化的倾向在浪漫主义音乐中有鲜明体现,1900年至今,则是西方音乐史上的现代音乐。中国现代音乐深受西方现代音乐的影响,由黎锦晖填词作曲,其女黎明晖演唱发行于1927年的《毛毛雨》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首流行歌曲。鲁迅当年曾评价这种唱法为“捏死猫”的“鸡猫子腔”。

二、中西方音乐文化审美中的共通性

1.中西方在不同的发展环境中所形成的文化上的共通性

音乐是人们听觉上的享受,所以,听觉是形成文化审美的主要因素。音乐通过人的耳朵传入人的意识,能够直接调动人在情绪、情感、生理反应上的不同[3]。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地域背景,音乐在各种音符的外在排列组合、内在思想含义表达方面各不相同。但不管什么形式的音乐,都是属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外延,处于人类文化的范畴,所以,虽然风格、表现形式不同,但在文化有共识的前提条件之下定然存有共通性。不管是西方古典音乐,还是中国民族音乐,都是对于社会风俗人情、思想文化、音乐家个人感情的直接反映,只是说这种反应不是用人们常用的言语和语言,而是通过音乐这一特殊的符号,往往通过音乐符号所反映出来的感情,会比语言所反映的感情更为真诚炽烈。

2.中西方音乐文化审美在音乐情感上的共通性

在各种风格的中西方音乐作品中,不仅可以在音乐旋律中找出共同性,同时对于音乐所要表现的情感依旧能够找到共同性。也许在语言交流上中西方之间彼此存在着差异,导致交流困难,但对于音乐中所包含的共同情感却不会受到语言的阻碍。笔者曾选取音乐专业的学生通过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百鸟朝凤》,以及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选段进行聆听,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感情,最终得到以下结果。

表1 《百鸟朝凤》与《命运交响曲》选段蕴含感情比较

其中有50%的学生认为两首不同风格、不同乐器、不同旋律的曲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一致,都共同表现了对于生命的美好和对未来的期盼。尽管在言语、文化上有所差异,但在音乐表现的思想感情方面却并无不同。由贾科莫·普契尼为代表的作曲家所引领和创造的真实主义声乐演唱方式曾在19世纪末期的西方社会盛行,这种演唱方式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在于音乐旋律伸缩性很大,在演唱过程中,个别音或台词中音乐音符经常会出现一定的缩短或增长,由此来改变演唱速度和音值,通过不同的演唱技巧变化来表达不同情感要素。如在声音方面的明快灵活,多用以表达欢快和流畅的旋律;深沉浑厚的音色,则是表达庄重低沉的感情。同时,在我国歌曲的演唱中也会用到类似的技巧及方式。

3.中西方音乐文化审美在文化底蕴上的共通性

音乐是文化的外延形式之一,在一些特定场合和特定区域,音乐能够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4]。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西方音乐所共同具有的特点,在中西方音乐审美中,对于音乐艺术中的文化底蕴进行开拓和挖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当一种音乐作品缺少了相应的文化内涵时,这种音乐往往虚有其表,难以与欣赏者产生情绪上的共鸣,也难以在时间的洪流中站稳脚跟。比如,表现出庄重大气的艺术特征以及纯正典雅风格的美声唱法;表现浓厚的民族韵味以及感情真挚风格的民族唱法。只有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上,才能够产生这些风格鲜明、独具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西方音乐文化审美的气魄雄壮、纯正典雅的艺术风格是在西方开放的思想文化环境下所形成,而中国音乐文化审美的潇洒豪迈、旷达悠远的风格则主要是在多民族的复杂背景下,以及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中所形成。由此能够知道,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文化审美趋向的发展都深深植根于自身的文化之中。

三、中西方音乐文化审美中的独特性

1.中西方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受文化影响而产生差异

中西方在长久的发展进程中,因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发展环境,造成了中西方在音乐审美观念上的差异性,在主题内涵上这种差异较为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即中国音乐追求的是空灵隽永,而西方音乐则渴求大气厚重[5]。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中,注重于对音乐意义的追求,因此,客观性较强,趋向于“有”,而中国音乐则注重对于音乐意境美的表达,如高山流水觅知音,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趋向于“无”。例如,在西方文化范畴始终被看作一个有意义的实体且始终具有独立自然性的“自然”,通过这一现象可以看到西方人在对自然物质、自然变化发展的研究上更为细致周祥,希望能够通过科学的研究手段对自然界的奥秘进行揭露,进而实现对大自然的征服。而这些思想在音乐中的体现,则是主题观点常在音乐中被明确指出的,音乐制作者没有太大的热情去追求主题以外的思想感情,使得情感具有鲜明的单一性。因此固定、清晰的西方音乐较之中国音乐的空灵则更实体化。西方音乐在创作过程中为了突显音乐的实体性,往往有着慎密的框架结构,将强烈的真实性作为自己音乐创作的目的是西方音乐流派所共有的特点。对比之下,中国音乐则显得空灵许多。在中国音乐的创作过程中,除了对于音乐主题的构造之外,还会更多追求音乐本身所表达的言外之意,即一种洽适淡远、悠然朦胧的高远意境。无论是道教的无为思想,还是儒家所追求的仁义,以及佛教所宣扬的“空”,都是“虚”这个意象在中国文化中的体现,所以,中国音乐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也表现出浓烈的对于空灵意境的追求。

2.中国音乐追求融入自然,西方音乐追求个人精神

在中国民族音乐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性就是先天与本性相合,追求自然与人的统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深刻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更注重人的“仁”“礼”,因此,音乐发展方向更为雄浑,更具中国人海纳百川的博爱气质;而西方音乐,所表现出的则是对自然、命运的争斗,以及对于顽强不屈精神的颂扬,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则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在圣地亚哥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文学氛围中,西方音乐更为看重个人精神。在中国不管是音乐创作,还是在事物变化形势中,“尚和”都是最为中心的思想,无论是在老子《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无尤;还是孔子《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亦不可行也;以及《诗经》风、雅、颂等都有所体现,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中国民族音乐也因此而受到深刻影响。无论是从儒家、道家或者佛家,都可以看出,中国民族音乐在对内容、情感、思想、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着对于“和”的追求。而西方音乐则追求表现个人精神,所以,往往显得大气磅礴、高雅庄重,这种追求方向的形成与西方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有密切联系。无论是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大航海时代,还是后来的工业革命,相较于中国,西方对于冒险开拓精神更为重视。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中西方音乐也在不断变化,近代以来中国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受西方音乐的影响。而西方音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典型特征,诞生了许多的流派,以及有名的作曲家,对于现代社会中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随着各国间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民族音乐也逐渐登上世界的舞台,并且得到许多人的赞美和欣赏。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音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