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对脑血栓临床效果、血小板参数及预后分析

2020-04-16 09:29宁红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7期
关键词:脑血栓后遗症脑血管

宁红辉

脑血栓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临床疾病,一旦发病,患者将出现如言语不清、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等症状,继而对患者乃至其整个家庭的生存质量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1]。因此,加强对脑血栓疾病的治疗,意义重大。现本案将对本院所接诊的45 例脑血栓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以了解该种治疗方案在脑血栓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以及对患者血小板参数及预后的影响,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5 月~2019 年4 月所接诊的脑血栓患者90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症状及影像学(CT、MRI)检查,确诊为脑血栓。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脏器疾病者;并发脑出血者;精神异常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按入院前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每组45 例。参照组中,男24 例,女21 例;年龄最大73 岁,最小46 岁,平均年龄(60.7±5.9)岁。联合组中,男26 例,女19 例;年龄最大75 岁,最小47 岁,平均年龄(61.5±6.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如对其予以常规吸氧,改善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同时对患者的血压、血糖等加以控制,避免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等。联合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其中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20 mg/次,1 次/d;抗血小板药物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300 mg/次,1 次/d;以上两种药物均为晚间服用,且持续服用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率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后遗症(静脉血栓、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及脑血管事件复发情况等进行观察和统计,且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1.4 疗效判定标准[2]参照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肌力改善情况,对其临床疗效加以评估。其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退,生活能力显著改善,可生活自理,且肌力在4 级以上,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语言与运动功能有所恢复,且肌力在2~3 级,为进步;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未改善,生活无法自理,且肌力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进步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率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率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后遗症及脑血管事件复发情况比较 参照组中发生3 例静脉血栓,3 例语言障碍,4 例肢体功能障碍,后遗症发生率为22.2%(10/45);联合组中发生1 例静脉血栓,1 例语言障碍,1 例肢体功能障碍,后遗症发生率为6.7%(3/45);联合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5)。参照组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6 例(13.3%),联合组未发现患者出现脑血管事件复发;联合组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29,P<0.05)。

3 讨论

脑血栓的产生和脂质代谢出现异常有相应的联系,若机体血脂水平比正常水平高,将引起血管内低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的集聚,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3]。此外,低密度脂蛋白的集聚,将使其进入动脉内壁,继而致使细胞产生大量的P-选择素、粘附因子,并使得单核细胞转移至内皮下层组织,从而引起堆积[4];低密度脂蛋白将促使单核细胞实现修饰和吞噬,形成单核-巨噬细胞,最后造成血栓。

对于脑血栓的治疗,临床上一般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而阿托伐他汀就是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药物,其主要成分为阿托伐他汀钙,其可对胆固醇限速酶和还原酶的合成起到抑制作用,继而避免或降低细胞内胆固醇的生成,从而实现降血脂的目的[5]。该药物还可和细胞中的游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相结合,而且能将其转运到肝脏,继而起到降血脂的效果。除此之外,该药物还具备修复神经功能的作用,其可使血管内皮功能提升,加速血管和神经突出的生成,继而实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阿司匹林能对血小板血栓素A2的形成起到抑制作用,以限制环氧合酶的合成,继而起到控制血小板集聚的效果。该药物具备消炎、镇痛以及解毒的功效,可控制体温,改善肌肉疼痛。在临床上,将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疾病治疗的效果,并减少复发率,加速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

诸多研究标明[6,7]:在脑血栓疾病治疗中,采取阿托伐他汀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效果。如在刘丽[8]的研究中,采取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44 例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达97.73%,显著高于采取常规治疗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本研究也得到了相类似的结论,说明对脑血栓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与抗血小板联合治疗,对改善其病情,促进其身体的恢复,可起到积极作用。脑血栓患者在采取上述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后,其各项血小板参数均有所改善。采取联合用药治疗的联合组患者,其后遗症发生率低,且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低,继而表明联合用药的方案预后效果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对脑血栓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不但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并降低后遗症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预后效果更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脑血栓后遗症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春天的“后遗症”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