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梅,陈秀娟
(1.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 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第二小学,河北 唐山 301505)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2]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大量的信息,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以下简称PISA)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而高阅读能力可以相当肯定地预测一个学生将从高中毕业,并成功地继续接受教育[3]。阅读能力是通过认知、个人成长和教育努力来发展的。
本文针对二至六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发展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阅读教育。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被试对象,其中城镇小学6 所,农村小学4 所。被试情况详见表1。
采用娄阿利编制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调查问卷》,该问卷共20 个项目,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赏能力、借鉴能力4 个维度。
采用Likert 五点计分法进行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越好。问卷的Cronbach’s a 系数为0.887,问卷因素分析显示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各个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研究要求范围内,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
对河北省唐山地区的小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3 000 份问卷,收回2 950 份,有效问卷2 795 份,有效率为94.7%。
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初步整理,剔除无效问卷,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具体应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 检验和方差检验等统计方法。
对语文阅读能力总体及各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总体及各维度的状况
由表2 可知,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总均分及4 个维度的平均分都在3 分以上,依据调查问卷1~5 分的计分标准,可以推断此次所调查的唐山地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认读能力最好,其次是评赏能力,最后是理解能力和借鉴能力。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在性别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检验(M±SD)
独立样本t 检验的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在总体、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赏能力上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在借鉴能力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小学女生表现均显著优于男生。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在地域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地域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检验(M±SD)
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域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在总体及各维度上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且城镇的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能力的表现均显著优于农村的小学生。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在年级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检验(M±SD)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在总体、理解能力、借鉴能力上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在认读能力、评赏能力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经事后检验可知,总体上二年级与其他各年级有显著差异,三年级与五年级、六年级有显著差异;在认读能力上二年级与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有显著差异;在理解能力上二年级与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有显著差异,三年级与五年级、六年级有显著差异,四年级与六年级有显著差异;在评赏能力上二年级、三年级分别与五年级、六年级有显著差异;在借鉴能力上二年级与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有显著差异,三年级与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有显著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在母亲学历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见6。
表6 母亲不同学历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检验(M±SD)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母亲不同学历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在总体及各维度上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经事后检验可知,在总体、理解能力上和评赏能力上,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小学生与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显著,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学历的小学生与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显著,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学历的小学生与母亲文化程度为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显著。在认读能力上,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小学生与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显著,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学历的小学生与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显著,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学历的小学生与母亲文化程度为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显著。在借鉴能力上,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小学生与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显著,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学历的小学生与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显著,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学历的小学生与母亲文化程度为本科学历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显著。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在父亲学历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见7。
表7 父亲不同学历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检验(M±SD)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父亲不同学历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在总体及各维度上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经事后检验可知,在语文阅读能力的总体及各维度上,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小学生与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显著;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学历的小学生与父亲文化程度为高中、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显著;父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学历的小学生与父亲文化程度为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异显著。
整体来看,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表明小学生阅读能力发展良好。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提高,学生的知识不断增多,认识不断深刻,学习自觉性也不断提高,同时小学生从阅读经历中得到持续一致的积极反馈,这种反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教育领域对阅读能力的重视也是重要原因,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科素养中的关键能力,还是实现个人终身学习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在测评中也非常重视对学生阅读素养的考核,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将阅读素养作为重要测评领域,在2000年、2009 年以及2018 年PISA 测评中更是将阅读素养作为主要测评领域[5]。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中,认读能力发展最好,其次是评赏能力,最后是理解能力和借鉴能力。这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状况相符,大多数语文教师更注重语文阅读知识的获得,而要进行语文阅读首先要认识字词,然后是欣赏和理解词句,并学会应用。调查显示,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得分低于其他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多少还会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羁绊,出现“重分数,轻兴趣”“重外显,轻内隐”“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研究结果表明,2-6 年级女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均比男生发展好。这和一些学者的研究基本一致。Logan 和Johnston(2010)研究发现,女生比男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好,阅读频率高,阅读态度积极[6]。Mullis 等人发现,2016 年的50 个国家阅读比赛中,有48 个国家的女孩阅读平均成绩高于男孩[7]。相比女生而言,男生在阅读上存在一些劣势,首先,在小学阶段女生的身心发育比男生早,女生在语言、记忆、形象思维等方面比男生强,相对男生来说女生更爱学习,比较喜欢读书,而且大多数女生感情比较细腻,较容易被书中的内容、情节等所吸引,容易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这对阅读能力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其次,在阅读参与度方面,Pecjak 等人研究发现,女孩在阅读的参与度方面比男孩表现得更好[8]。再次,阅读动机对阅读能力的影响,语文教师队伍大多是女性教师,而女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发育早,学习成绩大多优于男生,会得到教师更多的关爱,面临更强的外部动机,从而表现出较好的阅读能力。
研究表明,城镇学校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显著优于农村学校的小学生,这可能受到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阅读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城镇小学生的家长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更多家长自身具有阅读习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正向的引导作用,既可以关注到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又能够观照其阅读方法与习惯养成,还能考虑到阅读广度与深度的适切性,而农村家长难以达到如此程度。此外,城镇家长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投入较大,访谈中发现许多小学生都会上课外辅导班,而农村各种辅导班相对较少,学校的阅读条件、阅读环境存在差异。另外,城镇学校的学习设施比较齐全,一般都设有图书资料室、阅览室等,这给小学生阅读提供了便利。同时,城镇小学教师语文阅读教学的观念更新较快,能及时地把握课改最新动态,更好地进行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
调查发现,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显著优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小学生。父母教育水平高低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影响在本研究中得到了验证。首先,父母重视程度是小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外驱力”。研究表明,父母学历越高,就越关注学生的阅读素养,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也会更加重视,同时会积极地给予关注和支持,这是小学生不断提高其语文阅读能力的外部动机。其次,父母学历越高,家中的阅读资源越多,这是小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环境支撑”。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不仅家里的书比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多,而且他们还利用他们的书本知识和书面语言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得阅读活动成为一种常态家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