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科研意识培养研究

2020-04-15 07:18黄昌源
知识文库 2020年4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南宁应用型

黄昌源

科研意识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们探究和认识未知的察觉和主动性,而科研意识的高低和强弱直接关系到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产生以及生产力的提高。本文结合南宁学院大学生科研意识培养教育教学实际,剖析应用型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科研意识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原因,探讨如何有效、科学和质量的培育大学生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素养,并提出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科研意识培养创新实效的建设性意见和措施。

南宁学院自2013年初被教育部遴选为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以来,坚定办学方向和理念,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教学改革和教改成效,探索构建稳健的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南宁学院育人质量的提升。南宁学院坚定地走应用技术大学的道路,以培育学生高质量、强实践的应用水平为抓手,注重实践育人,致力于培育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科学研究根据其目的、任务和方法的不同特点,涉及广泛的工作领域,大致划分为探究新理论和新原理的基础研究、把新理论和新原理应用于特定目标的应用研究、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开发研究三种类型。近年南宁学院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类比赛,引起师生对科学研究的思考热潮,虽然学生在基础研究方面鲜有成果,但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方面的成果逐渐有数量的积累,然而南宁学院不得不面对学生科研意识薄弱、科研成果质量低、学生整体科研水平偏低的现实问题。虽说南宁学院依托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侧重培育学生高强的应用水平,但也不能轻视培育学生的科研水平,促进南宁学院的综合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 南宁学院科研意识培养的现状分析

1.1 学生缺乏科研的信心

大学生具有一定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群体,已经摆脱了初高中阶段的惯性思维主导力,经过训练与指导能够跨入科学研究的门槛。目前南宁学院学生整体对科研的认识程度不够,不了解科研的分类和具体操作流程,科研技能掌握不高的局面,首先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不高,没有足够的耐心和觉察性,主观上直接影响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效果,阻碍了学生自我专业成长。其次学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缺乏阶段性科研意识培养,只有小部分教师会在日常授课过程融入“教学+科研”,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作为结课作业,然而大部分教师则是直接指导临近毕业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学生自身却没有良好的科研素养和科研知识储备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报告的撰写,由此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过量摘抄网文甚至花钱请人代写的情况。再者,学院没有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没有能够激起学生的热情和引导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考意识培养学生对于对科学研究进行了解。

1.2 科研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高校大学生科学研究主要依托于学校教育资源和教师指导,南宁学院目前教师队伍日趋年轻化,年轻教师与学生之间具有互动更加活跃,教学开展方便的同时,学校也开始面临学生科研意识培养难度逐渐增加的挑战,主要原因是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积累量少,致在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开展科研工作经验不足。其次,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缺口量大,外聘教师和本科学历教师所占比例过大,况且教师上课任务重,学校也正处于材料规范整理改革期,大量地挤压科研工作时间,教师的科研能力得不到提升。

1.3 缺乏良好的科研环境

南宁学院的科研资源还没有合理配置,硬环境中部分专业还没有配套建设实验室、实训基地,以至于理论教学占的比例太多,压缩实践教学环节。其次,实验室的利用率太低,无法达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的要求,一方面是学校的实验室由于设备特殊性还不能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直接开放给学生开展实践;另一方面是各二级学院现在还存在“各自为政”的想法,自己学院的实验室只排本学院的专业实践教学,而排斥其他学院的专业实践教学,导致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再者,南宁学院的科研氛围差,软环境中学生投入科研时间太短,主要表现在南宁学院图书馆利用率和图书借阅量偏低,以及学生都没有自觉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的积极性,学生查阅资料和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偏低,科研又不是凭空想象,很多学生借书是借书了但是真正为了提高自己科研素养而借没有几个,写的论文和调研报告空洞无比。

2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科研意识培养思考和建议

2.1 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2.1.1 注重课堂教学融入科研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训练依托于教师指导为主,教师充分利用第一课堂融入科研,以“教学+科研”的课堂科研模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觉察敏感性,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其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对学生的科研意识阶段性培养,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应该具备不同程度的科研素养,从科研兴趣培养到科研理论学习到科研实践训练的教学过程应该贯穿整个大学的课堂教学中。

2.1.2 丰富课外实践教学培育学生科研实操能力

第一,高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具有科研色彩的课外活动,参观科技馆、大师工作坊、企业工序流程参观等活动让学生在參加活动中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觉察性,以及学生亲自体验和实操过程中也能培育科研实操的能力。

第二,高校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大学生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自觉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通过实践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问题导向发现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举措,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提升自己的科研实操能力。

第三,高校充分利用网络课堂资源培育学生科研实操能力。利用好尔雅通识课平台,学校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开设“科学研究”学习的网络课提供给学生选课,网络慕课内用切合大学生科研意识理论的培养需要设计,再衔接线下实践课程开展实践训练,培养大学生科研的兴趣和能力。

2.2 系统开展教师和学生队伍科研培训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学研究的知识具有碎片化的特点,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用通过网络途径学习与科学研究有关的内容,尽管网络科技再发达仍然取代不了传统教育所具有的优化整合的系统性学习形式。由此,应用型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系统开展教师和学生队伍科研培训。学生的科研培训方面,首先需要统计与分析学生科研素养储备情况,设置标准进行分类,其次根据学生所具备的科研素养梯度针对性进行系统地科研培训;其次,针对毕业班的学生通过科學研究训练开展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设计,让学生在科研实操中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教师的科研培训方面,也是需要根据教师所具备科研素养梯度进行针对性地科研培训,其次根据教师所在部门和从事工作的不同开展科研培训,安排具备高科研素养的教师指导学生科研训练。

2.3 鼓励学生增加科研投入时间

科学研究是科研工作者秉承科研的严谨性、科学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去探求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客观规律的活动。现在的大学生开展的科学研究普遍存在写文摘抄过重、文章创新思维空洞和没有理论支撑等应付式科研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意识不够,其次是科研投入的时间太短的原故。由此,高校应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进实验室动手实操、走进图书馆查阅资料、走进社会调查数据,指导老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时间开展科学研究,提升文论质量。

2.4 定期召开科研总结会议和科研成果展示报告

高校学生科研总结会议和科研成果展示具有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树立标杆、扩大科研影响力和调动学生科研热情的重要作用,首先高校定期召开学生科研总结会议,总结一定时期内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情况并做下一时期科研工作的计划,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其次表彰科研优秀的学生并开展宣传,给学生树立科学研究的典范,托大科研影响力;再者,举办科研成果展示会,调动学生对科研热情,培育学生的科研意识。

3 总结

现代教育不断地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应用型高校也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培育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方法和举措。应用型高校不仅要培育学生具备高强的应用水平,还要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科研素养,才能达到三全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南宁学院)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南宁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眷恋南宁
Can you eat yourself more happily? 吃出快乐
A Brief Analysis about the Cont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Oral English Skills Competition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探讨
感受南宁历史,感受美丽南宁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南宁博物馆开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