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问题学生不良表现及教育引导策略

2020-04-15 03:59王金凤张甲峰
祖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教育引导初中教育

王金凤 张甲峰

摘要:近些年来,初中阶段中有许多“问题学生”出现,经调查显示发现,问题学生的数量不仅越来越多,他们的不良表现也越来越猖狂。因此,随着初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也逐渐意识到对于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的急迫性,为了能够有效改正问题学生的不良表现,从事初中教育的工作者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不同情况来找到相应的、合适的、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育   问题学生   不良表现   教育引导

目前,通过对初中阶段的问题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发现问题学生表现出的不良表现主要是逃学、厌学、沉迷网络以及网络游戏、打架、抢劫、偷盗、赌博以及敲诈等各种不良行为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学生所表现的不良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还严重影响了社会以及家庭的稳定秩序。因此,教育者必须重视起来对问题学生的管理,教育者想要对问题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就需要先对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影响不良行为产生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使得教育领导策略能够合适有效。

一、问题学生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特点

这些问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爱护公物的意识都比较弱,在行动上过分追求自由,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没有明确的学习规划和理想,无视组织纪律,经常性逃学、逃课,甚至会出现厌学的现象;在日常行为方面,对自身的行为自制力比较差,容易受不良习气所诱导,缺乏文明礼貌的意识,会做出打架骂人、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1]

问题学生的不良表現主要在学习和违法犯罪两方面。在学习上,消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理念和学习欲望,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滑厉害,这时容易引起学生成绩下滑――教师讨厌学生――学生厌学――成绩更加下滑的恶性循环,学生还会因为不热爱学习,在学校中无所事事,有空闲时间惹是生非,加重了学校的负担;在违法犯罪方面,问题学生由于逆反心理和外界诱导的影响,容易做出许多反社会的行为,造成对自己以及他人的伤害,这些不良行为严重的会上升为违法犯罪行为,会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

二、产生问题学生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目前,受社会文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有许多家庭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从幼儿阶段就开始想方设法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注重学校的选择、让孩子参加补习班或者请家教进行补习等。孩子在一生的成长中,最先接触的环境并且是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就是家庭环境,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氛围都能够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和心理健康。一个家庭是否美满和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的关系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导致家庭的氛围低下,或者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都会对孩子造成各种程度的心理障碍,最后会导致孩子性格扭曲,行为叛逆等,做出不良行为。不仅如此,孩子生长在溺爱的家庭氛围中,也容易使孩子出现性格问题,保重亲爱的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出现娇生惯养、嚣张跋扈的不良行为。

(二)学校因素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深入影响,学校和教师都比较注重学校的升学率和教学的质量,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是考试成绩,因此会出现学校忽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生活能力以及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不仅缺乏对他们的德育培养,甚至还会出现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教育,对“差生”总是保持着大家安好的态度,忽视了对“差生”的学习和道德教育。由于区别对待使学生感受到了不公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言,由于教师的过度栽培和重视,会使学生出现骄傲和虚荣心的心理,在未来遇到挫折时,很难坚强应对;对“差生”而言,长期的不受重视,渐渐使学生生出自暴自弃的心理,并且,这部分学生为了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也会出现破坏性行为来博得关心。当教师单一的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时,会严重忽略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进行关心,在处理教学关系上,也认识不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在面对问题学生上,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于问题学生的早期预防,并且没有对问题学生产生后采取正确有效的补救措施,从而使得问题学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和引导。[2]

(三)社会因素

随着现如今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学生对互联网的接触越来越多,而网络中的信息是良莠不齐的,其中所包含的积极信息可以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扩宽孩子的眼界和知识面,但其中也包含着一些消极信息会使孩子误入歧途,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养成。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心理比较稚嫩,对于许多事物难以正确进行分辨,很容易受到网络的误导和侵害,受网络上的一些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会使学生的价值观念跑偏,做出一些不良行为。

(四)个人因素

在初中这个阶段,属于学生的青春叛逆期,学生普遍存在着逆反心理,在问题学生的身上,逆反心理容易更突出的表现出来,特别是对家长和教师的管理上,出现不服气和仇视的态度以及行为。在和同学的交往上,也出现疏远同学的行为,与同学不团结,将自己封闭起来。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比较自暴自弃,不会采取寻求同学或教师帮助的措施。这些学生还缺乏自信心,在与同学的交往和学习中,缺乏自信心存在自卑感,自暴自弃的心理活动导致问题学生不配合日常的教学活动,甚至会出现故意影响他人学习的破坏行为。

三、如何对初中阶段的问题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指导

(一)重视对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教育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要积极开设法治课,通过法制课程来引导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不良的破坏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并且让学生明白对于每位学生的荣誉、身体以及物品等各方面都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人严禁随意侵犯。但在进行法制教育时,也要考虑到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来说,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只发挥它的辅助作用,法制教师在讲课时要注重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工作中的“度”进行合理把握。并且,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与法治教育相关的部门到学校中开展法制教育讲座。通过法治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还培养教育教师在遇到问题学生做出的不良事件时,如何及时有效地给予预防和处理。[3]

(二)要注重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关怀

通过对问题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发现做出不良行为或伤害他人的学生有着以下几个特点:①学习成绩差、喜欢用另類的举止和穿着来突出自己的存在;②单亲家庭,受家庭影响缺乏父母的关爱。在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时,学校要注重从多个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关怀和干预。通过组织相关的主题教育和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安全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来深入了解学生的感情波动,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感受,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防止不良行为的产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4]

(三)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关怀时,不仅仅要基于学生足够的爱心,还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耐心。对于问题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是十分脆弱的,由于长时间受到同学和教师的歧视,他们更加重视外界给予的评价。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内心,通过不同角度来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认真分析,切实际的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抚慰和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体会到教师的关心。例如:教师在引导问题学生时,可以从学生的兴趣方面下手,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人兴趣,尝试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融入班级集体。

(四)教师在教学中要保证公平公正的教学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处理班里事务时,要秉承公正、公开、公平的理念,不得有偏袒和歧视的行为。例如:在安排座位时,不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安排座位,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还会使学习不好的学生感到被歧视和被孤立,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由于受到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与个人因素的综合影响,很容易产生问题学生,在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时,教师要深入了解问题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特点和产生的因素,通过深入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引导措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行为,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引导,采用合适的引导方式,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关怀,从而引导学生健康积极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吴桐.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与引导[D].华中师范大学,2016,(11):89.

[2]谢茹清.书写表达技术对初中问题学生亲子关系和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23):76.

[3]庞志强.巧妙的家访——探索运用家庭治疗突破初中问题学生的教育难题育难题[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04)32-33.

[4]胡明溪,转化问题学生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J].青眷岁月,2016,(12):156.

[5]陆宪峰.构建良性教育方式推动教育和谐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68.

(作者单位:[1]王金凤,山东省德州市同济中学;[2]张甲峰,山东省临邑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教育引导初中教育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校港澳台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教育引导青少年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