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加规 薛婷婷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社会和经济各领域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要的基地,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和建设,不仅为各领域输送大量的人才,还能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为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速度,本文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讨论,深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中,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摸索与实践研究,为高等职业教育应用该模式培养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是由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以及成人高等教育组成,其中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载体,始终承载着社会和经济培养人才的责任。根据2013年的数据可知,我国共有高职院校1266所、高职专科专业1088种,涵盖47591个专业点。学生通过高等职业学科的学习,成为传统三大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在职业技术院校内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原则,为我国各领域培养大量人才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职业技术院校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培养人才,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条件的同时,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既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融合,强化知识应用能力,还能强化学生的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职业技术院校积极与地方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借助学校和企业的资源,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不同环境中,深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以及提升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2.1 学习与工作结合
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人才,需要将学习的技能知识,应用在实际岗位中,通过实际岗位应用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形成工作加学习的意识,以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后,可以顺利的进入到工作岗位上,承担岗位的工作职能。
2.2 学校与企业结合
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目的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为学生创造应用知识锻炼实践技能的空间。学生按照学校和企业签订的培养协议,根据规范的流程完成实习任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展示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和企业结合的特征,参与建设实践操作基地,让学生通过学习、实际生产等相关环节内,产生服务意识的同时,还能成为企业今后创新发展的动力。
2.3 学历证与技能证结合
学生在职业技术院校完成学业,通过考试后可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并且按照职业考试规范,通过职业考试获得技能证书。将职业技术院校向学生颁发的学历证与技能证书,建立相互联系的体系,以考察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获得职业证书的资格,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避免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为学生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还能推动职业技术院校教育创新改革发展。
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
职业技术院校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充分认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首先,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思想,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出职业院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培养具备先进的思想觉悟能力的综合人才;其次,有助于学校和企业充分展现资源优势,为学生在学习和工作建立合作的桥梁,让学生在企业得到实习的机会,既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还能为企业输送大量的人才;第三,有助于提升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能力。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学生通过与高水平的教师的学习,不仅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强化综合素养;第四,成为企业储备人才有效的途径。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主要投身于服务行业、实际操作行业等,学生在岗位上锻炼应用技能,企业可根据学生的表现,提供相应的岗位资格。
4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4.1 优化设置专业结构,是践行“工学结合”的前提
职业院校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对地区产业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全面了解特定区域内产业发展情况,从而优化学科布局,将优势资源投入到重点产业项目上,为重点产业项目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通过优化设置专业结构,是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践行发展的前提,还充分体现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理念。
4.2 深化政校企合作,是践行“工学结合”的关键
高等职业院校应以市场发展为导向,遵循政府、企业以及学校的合作发展理念,通过三方投入的优势资源,努力践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创建多元化的专业课程,既要符合区域内经济发展需求,还应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创新发展重要的载体。
4.3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践行“工学结合”的核心
职业院校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行业的需求以及專业发展优势,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创造出多样化的模式,包括项目驱动模式、订单培养模式、工作室制模式以及创业实践模式。在项目驱动模式中,学校应将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相互融合,实施创新教育策略,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在订单培养模式中,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设置专门的学科,让学生按照规定完成学业后,直接进入到企业。在工作室制模式中,学校应以行业发展趋势,成立工作室,组织学生在工作室内学习,通过学习不仅了解到行业的发展趋势,还能锻炼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在创业实践模式中,学校应为学生创造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基地内进行自主创业,同时基于学生一定的支持,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4.4 加强“双师素质”队伍建设,是践行“工学结合”的保障
加强双师素质队伍建设,职业院校应重视高级人才的引进工作,建立技师加教授的教学模式,努力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在某一专业处于全国职业院校领先地位,有助于学校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学校的师资队伍中。学校提升师资队伍的建设能力,才能成为践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不仅显著提升学校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还能成为职业院校扩大规模、展现出强大影响力的标志。
5 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5.1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征
我国对高职教育要求不断提高,一方面是由于高职教育具有的特征和优势,为各领域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职教育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强化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征。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通过设置专业化的课程、教育体系,不断进行创新改革,突显职业性特征。高等职业学校应建立多种形式的实验训练基地,为学生创造应用能力锻炼的机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服务意识,使学生成为企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5.2 建立合理的政校企合作联动机制
学校和企业应构建长久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合理的政校企合作联动机制,保证工学结合人才模式在监控稳定的环境持续发展。在合作联动机制内,政府既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学校应成为合作联动机制的纽带,将政府投入的资金以及资源等,充分利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同时与企业保持积极的合作关系,最大程度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5.3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职业技术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需要加强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包括构建虚拟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岗位上锻炼实践操作技能。学校为学生创造训练环境,针对岗位对专业技能的需求,要求学生有意识的锻炼专业技能,同时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操作中,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5.4 强化“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学校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强化双师素质,建立双师师资队伍,让更多具备扎实专业理论以及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向学生讲解专业知识,同时组织学生深入到实际岗位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践操作技能。职业院校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过程中,应采用外引内培的方式,通过引进高水平、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给予丰厚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作为学校专业学科的带头人,引领更多的教师投入到科研和实践工作中,并将自己的专业能力,讲解给学校的教师,通过对学校教师的培养过程,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实践能力,有助于职业院校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6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技术院校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专业型人才。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校应对现有的教学课程优化和调整,完善课程设置内容,不断推行创新教育策略,使教学过程呈现开放性、职业性以及实践性特征,让学生在实践环境中,既能将知识与操作过程相互融合,提升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成为企业以及专业领域创新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长春,牛陆风,于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高职冶金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50.
[2]陈绍敏.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7(05):706.
[3]陈小军,张善智,崔景茂.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7(01):246.
作者簡介:兰加规(1984-),男,瑶族,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任教,助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数控与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