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娟
【摘 要】苏州评弹是盛行于江南一带的地方曲艺,分为评话和弹词两部分。评弹音乐主要说的是彈词。弹词中的唱是说的演唱,弹是乐器的伴奏,这样说、噱、弹、唱就形成了弹词的一个整体。本文主要以了解苏州评弹音乐唱腔流派从古至今的变化与发展为目标,同时尝试研究其音乐变化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关键词】苏州;评弹;音乐;艺术;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4-0039-01
被誉为“江南明珠”的苏州弹词,含蓄委婉,细腻优美。它发源于江苏的苏州,流行于江、浙、沪一带。近几十年来,由于弹词开篇的盛行,一时风靡全国,与北方的京韵大鼓共噪曲坛,有“南弹北鼓”之说。现已走出国门,远赴日本、美国、法国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一、弹词的历史概况
弹词类的说唱艺术,历史悠远,可追溯到唐朝变文,宋代诸宫调、陶真及元明的词话。而弹词的产生年代,一般认为是在明代,现已有400多年历史。它是在宋代的陶真和元代的词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在明万历年间以后,词话分为南北两支:北方一支为鼓词,南方一支为弹词,只不过当时的弹词是江南说唱音乐的总称,流传各地后又流变成扬州弦词,苏州弹词,广西摸鱼歌,广东木鱼书等。清代初期,苏州弹词的发展已有一定规模了。清乾隆时,弹词已发展得相当成熟,据记载,当时有一著名弹词艺人王周士,曾为乾隆皇帝“御前说书”,被封为七品京官,老病还乡后,在苏州创立“光裕社”,供艺人培训门生或切磋技艺,门前还有“御前弹唱”之灯。自此,弹词界就人才辈出、代代有名了,嘉(庆)道(光)年间,曾出现前四大家,之后,又有后四大家。
二、弹词的演出形式
弹词是集文学性、戏剧性、音乐性为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包括说、噱、弹、唱四工,演出的形式灵活,一般分单档,双档。单档自弹自唱。双档分上下手,上手为男,以说为主,弹小三弦;下手为女,以唱为主,操琵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发展了三档,甚至小组唱的形式,有时为增强气氛,也可加二胡、阮及打击乐器。
三、弹词的体裁
(一)长篇:大部的节目,分回连日说唱,每回三刻钟。
(二)中篇:通常分三、四回说唱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一场演完,这是20世纪50年代创造的体裁形式。
(三)短篇:半小时至一小时内,一回中说一个完整的故事。
(四)开篇:过去用于长篇评弹开场前的演唱。内容与正文无关,但音乐性较强。新中国成立后开篇便作为独立的节目在电台播放,成为一个短小精悍的节目,用一个唱段来描述一个故事完整的演唱形式。如《杜十娘》《情探》《蝶恋花·答李淑一》。
四、弹词的唱词与流派
一个唱腔,是由唱词与曲调两部分组成,唱腔曲调主要依据唱词的内容及句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七字句的上下句结构是弹词中最常用的。一般以“二五”和“四三”来分逗。如徐丽仙的《新木兰辞》:“惊闻‘可汉点兵卒,又见兵书十数行。”此外,在七字句基础上,字数可增减,形成增字格,减字格,加幅格,加垛格,加尾格,凤点头格(二上一下),叠句格(一上多下,多为垛句)。苏州弹词用的韵,是以苏州方言与中州韵相结合的方法演唱。合并为十三个韵部。押韵的规则是:第一、二句要押韵,这叫定韵,从第三句后,上句不押韵(仄声),下句押韵(平声)。苏州弹词的字音除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外,还有人声,其特点是“出口即收藏”。如《宫怨》中“百”“榻”“说”等字为入声。
苏州评弹有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比如有的演员语言风格很严谨,历经反复锤炼后基本固定,叫做“方口”;有的演员是随机应变,舌底生花,善于即兴发挥,适应不同的听众而随心变化,叫做“活口”。弹词的唱腔是由各种不同风格的流派唱腔所组成,但许多腔调大都是由三种古老调子衍化来的。这就是陈调,俞调,马调。
五、弹词音乐中的支声复调因素
弹词音乐运用江南丝竹繁简音乐的演奏方法,不论唱腔与伴奏或三弦与琵琶之间,时分时合,分时构成加花或减花的对比复调关系,形成节奏的穿插对比。而在句逗结束音上,不同声部又合在一起,最好的例子是《方卿见娘》。
六、弹词书目
现知最早的以弹词命名的作品是元末文学家杨维祯所作《四游记弹词》(四游一仙游,侠游,梦游,冥游);明代杨慎的《二十一史弹词》。明末的《白蛇传》是今天所知最早的弹唱故事的弹词。明清两代的作品还有《凤凰山》《天雨花》《玉蜻蜓》《珍珠塔》《三笑》《啼笑姻缘》《长生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的曲目有《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海上英雄》《李双双》《苦菜花》《战地之花》等。电视系列片《曲苑杂坛》的主题歌也是根据弹词的音乐编创的。
七、结语
苏州评弹音乐结构原则是弹词语言艺术的多声音乐化表现,纵向结构表现出“上固下变”“上骨下肉”“去头咬尾”多声结构特色,横向旋律发展呈现出“以字行腔、依调行腔、以书情化腔”,苏州评弹其实就是在苏州方言阴阳之声韵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多声部说唱音乐。
参考文献:
[1]评弹流派机制研究[J].张延莉.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03).
[2]浅谈评剧流派艺术与唱腔[J]. 于敏. 民营科技,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