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下,燕之屋成为令人瞩目的黑马。
“鲜炖燕窝品类销量逆势增长1000%”,两度登上央视新闻……前方传来的捷报不断,燕之屋生物工程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里,黄健却尤为冷静。
这位燕窝产业领军人,在社交媒体上没有个人账号,低调得几乎有点神秘。但就是他,凭借着对健康事业的一腔热血,以及冷静、敏锐的执行力和领导力,带领燕之屋一步步革新变化,发展壮大,直至稳居燕窝行业领导品牌的位 置。
“我只是希望能让更多中国人吃上一碗好燕窝。”
——这条路,黄健一走已经是20年有余。
1989年,大学毕业后的黄健原本是一名中学教师,由于不甘于“一眼望到头”的职业前景,他放弃稳定优厚的教师工作,到一所韩资帐篷企业担任部门经理,随后远赴新加坡,担任远东集团中国区总经理。
事业几经转变,黄健“不安分”的一生也随之开始。1990年代正值中国内地经济高速发展,在异国闯荡了几年的黄健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打算。
经过调研黄健发现,东南亚一带盛产燕窝,许多人将燕窝作为滋补品食用,在中国内地却鲜有人闻。而且燕窝采摘对自然环境友好,它的功效也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食用。
看到了巨大的蓝海市场后,1997年黄健果断回国,在厦门创立燕窝公司“双丹马”,这便是燕之屋的前身。
不局限于眼前,敢于放眼未来、打破成规,不仅印证了黄健的人生轨迹,由他带领的企业也继承了这样的特质。
当时燕窝主要在药店销售,给消费者感觉偏药材,限制了燕窝的食用场景。黄健独辟蹊径设立燕窝专营柜台,一时间“双丹马”(后更名为“燕之屋”)在厦门声名鹊起,销量惊人。
这让许多人看到了产业扩张的曙光,认为把燕之屋的“厦门模式”简单复制即可。
黄健却不以为然,他看好加盟、连锁的业态将成为大势所趋,于是力排众议开创“专卖店+厨房”模式,实现用户当天下单、当天制作、当天食用的便捷体验,“鲜炖燕窝,现点,现炖,现吃,现送”一时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作为鲜炖燕窝开创者,燕之屋迅速在燕窝行业独占鳌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燕之屋”第一次吃到了燕窝。
2011年一次质监部门的抽检,燕窝行业爆发了所谓的“血燕危机”。虽然事后证明这是行业标准缺失导致的一场乌龙,但当时的燕之屋作为市场领头羊首当其冲,品牌信誉岌岌可危。
困顿之局,要么与光同沉,要么破局而立,黄健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安全”和“标准化”是重建消费者信任的关键,为此,黄健主动出击,多措并举,不仅奠定了“燕窝产业领军人”的地位,对自身企业、对燕窝行业的发展、对消费者和社会也意义深远。
其一,2012年黃健带领公司率先搭建行业标准化标杆产品,推出即食碗装产品“碗燕”—从原材料加工到产品出库需要经过49道严格的精细工艺。并且,在“黑天鹅”事件后亲自去燕窝原产地印尼考察,让进口燕窝实现“一盏一码”溯源。
其二,燕窝行业缺乏原材品质评判和炖煮规范的“混沌”状态,终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
在黄健等行业人士的努力下,2014年供销行业标准《燕窝质量等级》实施,结束了行业“无标准可循”的状态。
不仅如此,黄健进一步带领企业“夯实基础”—2015年燕之屋生产基地率先通过了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两年后又通过BRC食品安全全球标准认证,这意味着燕之屋拿到了出口欧盟的通行证,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经历过陷入绝境、突出重围,黄健意识到现代企业会比家族企业走得更远,于是壮士断腕,开始对公司“动刀”。引入战略投资和现代管理后,黄健主动退居幕后,一边安抚老团队,一边坚定支持新团队的管理。
2016年燕之屋终于扭亏为盈,如今已在全国155座城市共设有线下实体门店600余家、超过100名代理商,在电商平台全面开设旗舰店。
“2020年我们计划新增至少200家以上的连锁专营店。”黄健胸有成竹。
黄健的信心并非空穴来风,在市场营销上,他一向以“豁得出去”闻名。2008年,眼光独到的黄健曾用公司几乎所有利润签约香港巨星刘嘉玲,此前燕窝行业甚至未有明星代言的传统。果然,明星效应助燕之屋一炮而红,门店数量暴增。
2018年,燕之屋的品牌代言人由林志玲接棒,进一步开拓轻熟市场。加上姚晨、苏芒、熊黛林、包文婧等众多明星食用碗燕的案例被发掘于社交媒体,燕之屋成了“众多明星都在吃的好燕窝”代名词。2019年,燕之屋持续发力,拿下全国燕窝“进口量”“年产量”两个第一,连续四年天猫双11滋补品类销售第一,真正让1亿多中国人吃上了一碗好燕窝。
二十多年来,黄健一直扮演行业探路者的角色,带领燕之屋成为鲜炖燕窝的开创者,见证了中国燕窝行业的兴起,也推动了行业从无序到有章可循。
“希望未来燕之屋在紧跟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品质,做好产品。”坐在办公室里的黄健,面光坚定,说道。“我们的目标是做一家百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