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复兴的商业性因素

2020-04-14 04:48于美玲
读天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市场商人

摘 要:对西欧中世纪城市复兴问题的阐释,史学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图从商业复兴的影响来分析这个问题。对此,本文认为:商业的复兴和发展为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复兴创造了商业氛围,同时它也从城构成城市生活自身的基本要素,另外它还驱使封建主参与到城市复兴的建设过程中,所有这些无疑对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复兴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商业的复兴,城市复兴,商人,市场,封建主

一、 前言

西方学者关于西欧中世纪城市复兴问题的学说中,商业起源说亦居一席之地。持该种观点的学者一般从中世纪商业复兴或者是贸易的角度出发探求城市复兴的原因,他们往往会过于重视商业或者商人的作用而看不到城市复兴的其他因素,也有的学者仅偏重于商业对某些具体城市兴起的作用而忽视了商业复兴所带来的一种历史大环境给城市复兴提供的机遇。这只能导致他们“只见树木,不见树林”。鉴于此,本文从思考城市复兴的历史大环境、城市生活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城市复兴得到封建主支持的原因三个问题出发来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复兴中的商业性因素。

二、 商业的复兴和发展为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复兴创造了商业氛围

这里说的商业氛围包括西欧中世纪城市复兴需要的市场、相当数量可供交换的物品、专业商人的出现。因为西欧中世纪城市的显著特点是与商业经济密切相关的,所以城市的复兴必然需要一定的商业机遇。市场,人,可供交换的物品,其中尤其是市场,使城市复兴的重要条件。这些条件得以实现的原因可以从当时西欧社会发生的一些变化,尤其是商业的变化来得到答案。

首先,贸易市场的扩大。商业和城市的复兴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其一是西欧地区较之以前相对安定,其二是西欧商业地区在欧非亚格局中的商业地位相对提高。斯坎的那维亚人、斯拉夫人、匈牙利人被击退,西欧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这些使西欧地区开始注重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之一便是物品的繁荣和随之而来的交换的需要。交换需要一定的场所,也需要不同类型的物品,从而使西欧地区具有了一定的商业氛围。“它(城市运动)时出现与中欧和西欧的各个地区和各个民族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无关种族、语言和辩解的”,西欧商业的发展首先为城市的发展开辟了这种“边界”。与此同时,西欧的海上贸易逐渐发展,范围日益增广,甚至“经济的发展超越了罗马欧洲的经济发展所达到的范围,不是停止在莱茵河和多瑙河沿岸,一直延伸到维斯杜拉河。罗马商船从未穿过的松得海峡,这时船舶来来往往显出一派生气。人们如同在地中海一样在北海和波罗的海航行。商业控制着这两个把欧洲大陆非常奇妙的锯齿形海峡夹在当中的内陆海。”东西方之间的商业茂业也有所变化。随着十字军的东进,拜占庭在欧洲的商业影响力下降,代之而起的便是西欧商业地位的上升,而其最终结果是使西欧的贸易市场不断扩大。

其次,相当数量可供交换的物品的涌现。这主要得益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中垦荒运动的开展、生产技术的提高是前提条件。垦荒运动使“西欧各国在经济上就操了霸权,他们的农业生产得到了辉煌的发展,其成果是十分的丰硕的”。“西方人民竭力設法来尽量来利用自然财富的一切资源,借以满足消费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农业、渔业、家畜饲养业、园艺业等等不断发展,优良的技术被人们重视并运用,所有的这些使生产物品的数量和种类有了明显提高。当然这是对比中世纪早期而言,毕竟这种增加是有限的。

最后,专业商人的出现。中世纪的早期,西欧专业商人几乎不存在,所谓的商人是犹太人、小贩和临时性的商人。虽然农民常去城镇和小市场,但是他们从市场上赚到的钱太少,这部可能激起他们想要依靠经商过活的愿望。“随着人口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土地,去过流浪和冒险的生活,第一批做生意的行家就出现在这些流浪者和冒险家之中”。他们迫于生计的需要,同时也无意识的把握了西欧“生产不足”的脉搏,在一个交通不便和可供消费用的商品相对稀少的时候,在已有的市场条件下,在西欧商业地位上升的状况下,携带着相对增加的物品奔走于西欧市场上进行交换活动或者从事东西方的转手贸易。他们是以追逐商业交换利益为目的的专业商人,后来构成中世纪城市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和前两点共同形成一种商业氛围,给城市的复兴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在这种商业氛围下,随着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商人开始有了固定的定居地,这些地方恰好是最有利于商业生活的地方,他们考虑的是“商业生活的第一位的需要——交通的方便和安全”。大多数复兴城市基本都是在这种地方兴起的,诸如:威尼斯、弗兰德尔、布鲁日、根特、易普尔等等,这足见商业复兴和发展对其的作用。

这种解释是否过于偏重于工商业类型的城市,而不能喊给其他类型的城市呢?有如下几个例子可以说明。一类是罗马帝国的遗产,如“德国多瑙河畔的雷根斯堡”。该城起源于罗马帝国时代,是建于多瑙河南岸的边境军城,罗马军团撤退以后,该城并没有完全废弃,旧城一直保持到十一世纪城市再次兴旺。人们能够清楚很清楚地发现规整的旧罗马军城被套在已经扩展的零乱的新城之中。雷根斯堡城市生命长期不衰是由于它选建在多瑙河的渡口,始终保持着交通方面的优势,这使它可以融于当时的商业大氛围中去。这类例子还有英国的约克和切斯特。另一类是“九世纪前后作为军事防御性基地而建造的城堡,后来获得了商业功能而变成城市”。十一世纪以后,这类城市均被国王指定为辖区内的军事和行政中心。虽然它们没有明显的商业行为,也很难将其纳入真正城市的范畴,但是这些军事城堡构建了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市场,为那些军事精英和市民社区提供每天的生活需要。这个市场吸引商小贩钱来售卖,也刺激武器商人的增长。这类城市的兴起尽管不是商业在起主导作用,但是它也不得不与商业活动密切联系才可以维持正常生活。我们不否认商业活动在其兴起后的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就我们所知道的中世纪的多数有史可寻的城市,它们基本都打上了这个时期大环境的烙印,这就是商业的复兴和发展所带来的商业氛围的影响。那么商业的复兴和发展对城市自身的发展又有哪些影响呢?

三、 商业的复兴和发展促成构成城市自身生活的基本要素

按汤普逊的解释,中世纪城市生活有三项要素:贸易、市民和市政府。在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城市贸易与城市的手工业有关,市民和城市人口构成有关,市政府和城市自治有关。基于此,我们不妨从商业的复兴和发展对手工业、对城市人口构成以及城市自治的作用来理解其对城市生活要素的影响。因为城市自治运动是发生在城市复兴之后的事情,所以这里不做分析。

首先来看其对城市手工业的影响。早期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之间尚无区别,但是不得不承认,随着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手工业表现出专门化的倾向。布瓦松纳认为:只是在西方那些商业重新兴起的地方,工业才得到它的最早的刺激。商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更精细的手工业产品,这客观上促进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使之演变为许多需要专门技巧的部门,如冶铁、制革和纺织等。手工业的专门化使一般的农民没有能力继续从事手工业生产,这促使手工业生产进一步脱离农业,使中世纪的城市和乡村分工日益明朗化。从此以后,家庭工业也都黯然失色,“主要工商业为城市所垄断”。商业的发展不仅使手工业的专业化增强,而且使城市的组织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主要是指城市行会的出现。迫于当时商业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市场相对而言仍然狭小,产品销售有限,商人和手工业者的经济力量微弱,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保护刚刚形成的市场,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联合起来,行会应运而生。

其次再来看其对城市人口构成的影响。中世纪复兴的工商业城市中城市人口主要是工商业者,早期的工商业者已经是专职商人(第一部分已经说明),但是早期的商人大多是行商,只是随着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商人开始有了固定的聚居地,这些商人就成为一工商业为主的城市的最早城市居民。因为早期商人很多是手工业者同时又是商人,所以我们认为这类城市的最早、最基本的人口是工商业者。这类城市有很多,在此不做说明。商业的发展必然衍生出服务于商业的活动,比如商业运输、商品搬运等等,这使服务于商业的人口在城市内出现,当人这些人口主要是城市的流动人口。商业发展对于手工业的促进作用使手工业者的需求量增加,同时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的空气使人清新”的诱惑,城市吸引了其他一些农村人口,他们也成为城市中的一部分,这些人包括流氓无产者、逃来的农奴、乞丐、娼妓等。另外,城市中也有封建主,但城市复兴之初,他们是少数,他们在城市居住也是出于商业发展带来的财富和物质享受的诱惑。商业发展对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主要人口构成的影响是这样的,对其他类型的城市也是有影响的。以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九世纪前后作为军事防御性基地而建造的承包、后来获得了商业功能而变成城市的为例。由于商业的影响,商人在该类城市中的比例是有所增加的。事实上,商业的发展对各类城市人口的构成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城市工业和城市人口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生活的基本前提,只有在这两个条件日趋具备的情况下才能使城市贸易和市民阶级成为西欧中世纪城市生活的基本要素,才能给城市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商业的发展对此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同时我们知道,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变化又反过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因此说,商业发展也它们之间有一个互动关系,它们共同促使大多数复兴城市从开始起就有着异于古典城市的特色。

仅有上面两大部分来说明城市的复兴问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知道西欧中世纪“没有一个令主没有领地”,反之便是“没有一块土地是没有领主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欧中世纪城市都是封建主建立的”。缘何封建主会支持城市的复兴?商业在此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四、 商业的复兴和发展趋使封建主参与到城市复兴的过程中

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诱惑力,这主要表现在商业交换的物品和商业活动带来的利润,这两种现实的诱惑力极大地刺激了封建主贪婪的欲望。英国学者希尔顿在论述中世纪英国城市是曾经指出,中世纪的封建国家、教会和封建地主阶级都有奢华的消费要求,奢华的生活方式是贵族阶层凝聚力的内在因素,是贵族身份地位的要求。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国家、教会和贵族的要求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必然要求市场的存在。因为在商业复兴和发展下的城市复兴更能满足这种欲望,所以他们转而把目光投向城市并做出实际行动,此举从这个角度来讲是不足为怪的。从城市这个角度而言,城市具有满足封建主贪婪欲望的可能性。城市建立后,城市本身是工商业中心,它又是在封建主参与下建立的,城市封建主必然要在城市内保留一定的经济特权,诸如某些商品的出售权、征税权等,这些经濟特权无疑会使封建主获得相对稳定的现金来源。

在这种商业活动影响下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诱惑下,城市封建主参与了城市的兴建过程。城市封建主-+或者在自己的庄园,或者利用自己的居住地——寺院和城堡,庇护定都于其周围的各类居民,逐步使其该地发展为新兴的中世纪城市,甚至“有得封建主直接投入人力、物力或财力,直接参与城市的兴建(或复兴)的过程”。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世纪西欧城市复兴的商业性因素主要在于商业的复兴和发展给城市的复兴带来了外部环境和城市自身的活力,并使城市复兴得到了封建主的支持。理解了这个问题,对理解中世纪西欧中世纪城市异于东方封建城市的原因有一定帮助。同时必须说明,商业的复兴和发展绝不是中世纪西欧城市复兴的唯一因素,毕竟“所有的城市也不是出于同一的根源的”。而且商业的因素也绝对不是城市复兴的决定性因素,毕竟“城市兴起的根本动因,首先在于生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300~1300年)[M].耿淡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社会和经济史评论)[M].陈国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P·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五到十五世纪)[M].潘来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刘景华.“生产不足”论:对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问题的新思考[J].世界历史,1993(4).

[5]马克垚.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6]毕道村.中西封建社会农业剩余流向初探[J].世界历史,1998(1).

[7]马克垚.西欧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8]金志霖.试论西欧中世纪城市与封建主的关系[J].历史研究,1990(4).

作者简介:

于美玲,上海市,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市场商人
言而无信的商人
威尼斯商人
商人买马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浅析电子商务市场中的“柠檬”市场问题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
商人求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