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2020-04-14 04:48张代维
读天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提升教学活动科学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一生之中最为重要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坚实的学习基础,对于人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小学科学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们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培养他们的实验素养。学好科学这门科目,对于小学生日后学习化学、物理等内容,有着重要帮助。而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实验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生需要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取相应的知识。笔者结合个人实践,就如何有效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实验;有效性;提升

对于小学教育而言,科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学习科学,一方面是为了增长小学生的眼界,让他们了解科学,走进科学;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让他们通过不断的实验,去探索科学的真相。在实验的过程之中,学生们得以亲自操作,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索欲,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提升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学生们对于科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爱上科学这门学科,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 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科学教师来说,要在课堂之中开展实验教学,那么首先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知道做实验的目的。只有确立了科学的目标,才能够在此基础之上,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亲身实践,直观地参与到实验中来,能够更加清晰的掌握实验的要点,观察实验所带来的变化,从而了解到科学的奇妙之处,体会到科学的魅力,自发地参与到日后的科学学习中来。因此,科学教师一定要先明确实验的目的,然后再带领学生们开展科学实验。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地创新和改革,丰富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实验过程,让小学生在健康良好的实验环境之中,了解到科学的魅力。比如说教师水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雨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等?教师可以带着疑问,和学生们一起去探究,让学生们通过实验探究,轻松掌握这些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学会带着科学的眼光去面对日常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二、 联系生活开展实验

想要完成科学实验,就必须要有素材。教师选取素材的水平,直接决定了科学实验质量的高低。在小学科学课堂自中国,学生们所拥有的实验素材并不多,可以说是十分有限。在做一些实验时,往往因为素材的缺乏,导致实验的效果降低,学生的实验热情也受到了打击。因此,可以联系生活,寻找实验素材。

比如说,在学习热传递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科学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们去做实验,查看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通过实验,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到热传递的全过程。材料包里面有火柴、酒精灯、铁架台等主要原料,在操作时,也比较简单。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带学生们观察到铁丝进行热传递的过程即可。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问题,导致实验的失败。学生们在黏火柴时,火柴和铁丝无法顺利黏合在一起,究其原因,是辣椒油的黏合力度不够。那么,如何解决素材失效的问题呢?笔者引导学生去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具有同等价值的素材。最终学生们一致想到了黄油,以此来完成了火柴和铁丝的黏合工作。由此可以发现,科学实验也可以在生活中开展,生活中的素材也可以运用到科学实验中来。

三、 鼓励学生自主实验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讲授的内容却非常丰富。在短短的一节课中,科学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们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然后承上启下,引导他们学习新知识。每当科学教师讲授完这些内容之后,就会发现,一节课已经快要结束,进行科学实验的时间几剩于无。就算有时间实验,教师也都是匆匆带过,学生们能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非常狭小。所以,笔者认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有效延伸课堂,让学生下课之后,去自主的完成科学实验,了解科学的魅力。

比如说,在学习冰融化了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在家长的陪同之下,完成“热气腾腾的冰”这一实验。在家中冰箱备好一块冰,然后准备一口锅。将冰块放进果子里,把锅放在热的炉子上。盖上锅盖,冰块融化。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们需要观察冰的形态,是否会出现热气腾腾,但冰块依旧是冰块的情况。然后摸一摸,融化了的冰有温度吗?会烫手吗?继续加热,一直到水彻底沸腾。在父母的陪同下,将锅盖掀开,看看水中有什么东西在冒。之后,继续盖锅盖,关掉电炉,将其拿下来,一直等冷却。然后再掀开盖子,看看锅盖上会有什么变化。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学生们发现,冰刚开始融化时,并不会产生烫手的感觉,冰块在加热时会逐渐变成水,而水在加热后,又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经过冷却,就会变成水。

四、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

开展科学实验,就是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提升学习能力。但是动脑不仅仅体现在实验之中,还需要延伸到实验以后。很多教师设计的实验过程都十分精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但是当实验结束以后,却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实验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笔者认为,当实验结束以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反思和总结。学生们要详细的阐述实验的过程、结果、意义等,对实验的重点进行描述,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比如说,在完成“水中点灯”这一实验后,学生们需要将其中的重点阐述说明,并阐述该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有的学生提议将冷水换成冰水,效果会怎样?这样的课后总结,需要学生不断去思考和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时机,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巩固所学内容。

五、 结束语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必须注重科学实验,带领学生们参与到实验中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自主探寻,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之中,掌握科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周春雷.淺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9(9):111.

[2]徐宏梅.关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J].南北桥,2019(17):152.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7.150.

[3]季海燕.浅析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科学大众,2019(9):62.

作者简介:

张代维,重庆市,重庆市双福第四小学校。

猜你喜欢
提升教学活动科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