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始广泛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且具备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学实践中也不免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便据此分析了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此后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语文教学主要包括读与写,其中读指的是吸收语言知识,而写则是升华语言知识,两者相互促进。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其应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做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在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其读写能力。因此,分析读写结合问题并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
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写作与阅读属于十分重要的部分,且这两个基本点并非单一线性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准,教师应确保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均衡发展,充分结合阅读与写作。小学属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应打好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整个小学阶段贯穿阅读与写作,此时教师应采用实用的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喜欢表达,在提升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个人素质水平,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
二、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存在的误区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使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重读轻写,读写结合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再进行写作,这表明读为写的基础,写作需要大量的阅读进行支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会出现“写好作文,需要大量阅读”的误区,以致重读轻写。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较多的阅读课文,写作内容较少,这也导致教师在教学期间更为重视阅读,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中存在8组阅读课文,共28篇,而习作课文却只有8篇。因此,每天都会进行阅读课程,但两周才会安排一次写作课程,且时间较短,课前教师既没有进行充分指导,也没有及时给予正确评阅,无法保证写作质量另一方面是读写分离,当前很多教师会在教案中强调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但实践教学中却并未切实应用,很多语文教师阅读课时仅阅读,写作课时仅写作,没有有机结合两者。对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没有为学生讲解写作知识,以致阅读与写作存在分离状态,降低了教学效果。
三、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针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下面分析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深挖教材,发挥教材最大潜能
比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由照应与修辞两个方面想学习写作技巧。文章中存在较多的排比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些排比句可以形象的表达时间的流逝,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之后在利用设问引起全文,正文回答“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起不复返呢”,文章最后也出现了照应前文的句子。通過学习《匆匆》,小学生可以掌握照应与排比的修辞手法,其间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更多的修辞方法,充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阅读名著,拓展自身的读写空间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但由于教材容量有限,且篇幅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以致学生无法全面学习写作知识。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各种经典名著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面,打开小学生的文学视野,使其在广泛的阅读过程中可以发现更为丰富的情感世界,在学习教材写作思路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从而写出具备自身风格的文章。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与《汤姆·索亚历险记》时,这两篇文章都包括精彩的故事片段,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课下阅读相关的名著,之后在与课文进行对照,在深入分析的过程中掌握写作手法。
(三)掌握技巧,提升读写结合运用能力
首先应有效利用留白,在小学语文教材课文中存在大量的“留白”,教师应巧妙利用此锻炼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真正在结合读写的基础上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其次应利用仿写技巧,且仿写主要包括仿写内容以及仿写形式两个方面。最后是利用改写,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前提下完成改写,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写作与阅读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一个故事,或者为《将相和》编写剧本,这些均属于改写,使学生在保持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写作水平。
四、 结束语
小学语文应用读写教学模式时,教师应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深挖教材的内涵,并要求小学生广泛阅读名著,拓宽阅读视野,这样才可以确保小学生读出新意,写出乐趣,从而真正提升自身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於.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73.
[2]闫顺丽.摘录策略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5):180.
作者简介:
梁春英,安徽省亳州市,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青云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