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学中如何展现创新精神及演奏技法

2020-04-14 05:01唐捷斌
戏剧之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古筝教学演奏技法创新精神

唐捷斌

【摘 要】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伴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改革,音乐领域也进行了革新,无论是在音乐思想、观念,还是在作品呈现的方法、风格、形式上,都有了一次全新的突破。而对于古筝曲目来说,在现今时代下,我们依旧是不断追求创新的,应该努力改善以往演奏者创作单一的局面,使得古筝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

【关键词】古筝教学,创新精神,演奏技法,展现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151-02

在现阶段的时代背景下,古筝音乐在实际的创作当中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多元化”。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古筝作曲家的创作为主要形式,而在现阶段,古筝音乐在创作中则注重创作思维、音乐语言的不同。所以,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在古筝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创新精神的展现,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演奏技法,使得教学得到良好的推进。

一、古筝教学当中创新精神如何展现

(一)在题材上更加追求多元化的创作

在20世纪90年代,作曲家开始将目光逐渐投向民族乐器——筝,对于“新潮派”的出现起到了一个有效的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在这样“走民族路”的号召下,对于民族乐器、音乐的了解也开始逐渐深化,使得民族器乐在实际创作当中产生了更加多样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题材、内容等方面。在此模式下,创作题材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上发展起来,题材多样,内容也变得更加深刻、丰富,相比以往的一些“业余创作”,使得筝乐向前迈了一大步。在筝乐当中,不同题材、创作的选择,最终呈现出来的审美情趣、音乐感受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所呈现作品的思想情感、塑造的音乐形象也都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20世纪9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时代对于当时创作者的冲击是非常大的,这样的冲击具有着较强的深刻性,将直接映射在作品呈现的方方面面上[1]。

有些理论家将“新潮”按照美学观念进行了划分,分别为他律式的音乐观念、自律式的音乐观念、老庄哲学、西方文艺思潮等[2]。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作曲家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更加侧重于民族因素的展现,将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特质呈现出来,使筝乐作品在题材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与传统文化、生活风格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在古筝教学当中,为了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好的感知,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实例的引入,如《朱毅曲》《楚魂》等,这些作品都能够将民族精神、气节很好地呈现出来,并不是从一些具象的事物上出发。这样筝乐本身就有更多的神秘、空旷、超越之美,使得人们在聆听时能获取更多的体验。当然,在这其中,也有一些情感特别细腻的作品,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慢慢感受的。

(二)在形态上更加追求新技法、多样化的使用

筝乐旋律、古筝定弦,两者在构成方面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3]。在这其中,“新潮筝乐”逐漸在“定弦”方面做到了创新,从以往的“无声音阶”作为定弦,逐渐进行了新的排列和组合。之所以要这样做,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音乐形象的塑造。从始至终,筝乐创作所具有的“旋律性”,在理解的过程当中都是比较狭隘的,存在着非常多的局限性,就只是局限在音调的歌唱式旋律当中。而在“新潮筝乐”的持续推动下,在“歌唱式”“民族式”等多个方面,已经逐渐打破了原本单一的认知,多元化倾向是越来越明显。而在“歌唱式”方面,内容也变得越来越深刻,时代气息变得越来越浓郁。

所以,20世纪的西方社会,在古筝的技法方面,也在与民族特质相渗透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在运用筝乐上不断进行新的尝试,为其创新和发展扫清了障碍。这样的筝乐方式,和我国的民族筝乐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琵琶和弦”是最为常见的方式,音乐表现的不同,也能在调式功能、功能序进、和弦形态上产生新的形态,将创新精神更好地呈现出来。在以往的筝乐当中,虽然也注重和声的运用,但都处在一个感性认知的阶段上,这时,“和旋”则成为筝乐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并逐渐融为一体,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在筝乐当中,会在印象上造成一定的紧张感,以此来将和声所在的色彩性彰显出来。所以,在古筝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对创新精神进行着重分析。

(三)在创作、演奏上更加追求多元化

在我国音乐的实际发展当中,歌舞伴奏是最早开始的一个形式[4]。而在后来的历程当中,在演奏技巧、乐器性能的不断提升下,音乐的表现形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合奏这一形式开始出现,并成为一种非常关键的表现形式。例如,我国的山东筝乐就是来源于“山东琴书”“碰八板”等,河南筝乐则是来源于“板头曲”“大调曲子”“曲剧”等。由此可知,在筝乐当中,合奏是非常关键的,是将合奏作为基础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合奏曲目当中,有些曲目是非常经典的。如高胡、古筝三重奏《春天来了》,这是早期比较经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此曲曾获得了非常高的荣誉。《春天来了》是根据福建民歌《采茶灯》改编而来的,通过器乐之间的合奏,在协调搭配上具有着一定的创新性,能更好地展现创新精神,使人的体验感不断得到深化。总之,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新时期下,筝乐在实际创作的过程当中越来越倾向于多元化、创新化,演奏技法的不断提升,也起到了一个促进、推动的作用。

二、古筝教学中演奏技法的教学对策

(一)在演奏方法上做到松弛有度

古筝所产生的流派是非常多的,在风格特点上各自有所不同。在这样的模式下,就使得颤、揉、滑、按等技法有着不同之处,但不管使用了哪一种演奏方法,都是有着共同点的,那就是在演奏方法上一定要做到“松弛”。也就是说,在演奏的过程当中,演奏者应该让手腕、手臂、肩膀保持松弛的状态,甚至手指关节也应该保持松弛,只有这样才能使指尖的力量在触旋的一瞬间爆发。在这一瞬间是需要用力的,应该保持着一定的紧张程度,实现肌肉的收缩,并在结束之后立刻松弛下来,这样手指在持续发力的过程当中也不会感觉到累,在省力的情况下达到最好的演奏效果。假如无法做到这一点,就会出现手臂、手腕、手指酸痛的情况,这是在演奏时一定要注意的。

(二)在演奏过程中做到松弛有度

与其他的一些民族乐器相比较,古筝的发展历史也是非常久远的。如今,古筝在演奏方法上开始逐渐趋向科学化、专业化,使得演奏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现阶段,古筝演奏在理论层面上已经基本完善,那么最终的目标就是如何在实践当中进行落实。在实际的演奏过程当中,演奏者应该真正做到“松弛”,手指应该处在一个自然下垂的状态,手臂、手腕、手指都是没有太大感觉的,应该将力量集中在手指尖上。所以,在演奏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善于用“气”去指挥,将“气”集中在一点上,这样就能达到最佳效果,使技法得到最佳呈现。

综上所述,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要想得到发展,就一定要彰显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跟随时代发展,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所以,在古筝教学当中,教师也应该不断加深在此方面的认知,提升演奏技法,使学生得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菁.谈专业音乐院校古筝演奏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融教学[J].北方音乐,2019,39(15):207+211.

[2]杨媛.探究高校古筝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戏剧之家,2019,(25):193.

[3]孟建军.“四弧双挖悬挂式”古筝问世[J].乐器,2019,(08):24-26.

[4]赵健君.乐理知识在古筝教学中的重视程度探索——以贵阳市为例[J].艺术科技,2019,32(10):229+240.

猜你喜欢
古筝教学演奏技法创新精神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