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峥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职教育被赋予新的使命,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及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效率,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内部控制建设越来越被广泛重视。本文以山西省A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为案例,解析其在内控建设中的经验和不足,以点带面,期望为山西省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建设;案例研究;调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06.009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06-00-02
1 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形势背景
目前,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中,国外比较权威且得到各国普遍认可的内部控制理论主要是由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的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简称COSO报告)提出的。该报告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做了明确阐述,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五大要素,之后国内外的内控研究大多基于COSO报告进行探讨。
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从时间上看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真正重视是在最近六七年。2012年11月,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提出内部控制建设基础框架和总体要求;2013年1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财函[2013]142号),明确提出教育系统要加快内部控制建设;2016年9月,教育部又印发《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的通知》(教财厅[2016]2号),对高职院校内控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 高职院校实施内控建设的重大意义
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对提高综合管理水平,规范制度及业务流程、强化制衡与监督机制、规范各部门权力运行、防范舞弊、提高现代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构建制度保障体系,完善运行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规章制度是高职院校高效运行的基础保障。内部控制是依法治国的产物,核心在于“制衡”。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核心为制衡机制设计,通过建立议事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协同机制、监督机制等运行机制规范管理,具体体现在制定的规章制度上。以规章制度为准绳,具体经济业务流程化管理,分析各流程节点的风险因素,把握关键风险点,根据流程的各个环节设置相应的岗位并制定岗位职责及标准,同时注重体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控制要求,有利于健全岗位责任机制、关键岗位轮岗机制等制衡机制,有利于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制衡,完善运行机制。
2.2 有效预防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以法规为标尺,衡量权力运行的距离是否在合规的范围内,制度建设为权力运行的导航,引导事业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前行。单位层面的内控建设,根据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則对现有的机构进行职权、责任划分,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并定期轮岗,尤其是与资金密切相关的关键岗位,能够有效防范权力滥用及财务舞弊问题。
2.3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信息化已经渗透在现代经济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各经济环节全面运用信息化手段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将内控理念、控制活动、控制手段等要素通过信息化手段体现在信息系统中,将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流程、关键环节、节点对应的岗位等嵌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上办公,将申请、授权审批、执行、监督等工作实现网络化处理,减少烦琐的手续。同时实现财务与资产、招投标采购、建设工程等信息有效对接,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3 A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介绍
3.1 在政策指导下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2016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的通知》(教财厅[2016]2号),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提供了政策参考与指导。山西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根据2016年财政厅印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晋财会[2016]25号)文件要求,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在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范围内大力开展,其中A高职院校以量化评价为导向,调动相关部门,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制订了《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实施方案》。通过评价工作,明确了学院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使学院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能有的放矢,同时发现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学院内控建立与实施工作。
3.2 强化制度保障,制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方案》
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A高职院校制订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以学院院长作为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成立由财务处牵头,党政办公室、设备处、后勤处、人事处、纪检监察室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沟通协调各部门形成内部控制联席工作机制开展工作。同时明确工作内容,单位层面包括内控环境、机制建设、制度健全、内控监督等方面的要求,业务层面涉及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合同几方面建设,以任务分解表的形式提出有针对性的任务要求。
3.3 全面开展内控建设工作
在《内部控制建設工作方案》的指导下,A高职院校正式开展内控建设。首先,组织财务、资产、办公室、纪检等相关部门人员外出参加内部控制培训,加强内控理论内涵建设,为后期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同时引导部门内部乃至全院自觉提高内控意识,了解内控,推进内控。组织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会议,形成有关“三重一大”事项决议,在党风廉政建设、预防腐败方面进行内部控制考核评价,修订“三定”方案,建立岗位职责清单,建立部门责任清单,建立领导权利清单,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和定期轮岗,权力运行机制有效运行。在业务层面,强化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合同六大业务领域的流程控制以及制度健全,促进经济活动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
4 A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建设成效与不足
4.1 建设成效
A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切实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切实强化制度体系搭建,规范授权审批权限与岗位职责,建立良好的工作协调机制。坚持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原则,建立并逐步完善关于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内控制度,争取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进一步梳理各类业务流程。在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相关业务部门逐步梳理、完善经济业务流程,包括预算编制流程、各类报销业务流程、票据管理流程、资金支付业务流程、政府采购流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流程、建设项目相关流程等,真正做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岗位化、岗位职责化、职责表单化。
4.2 不足之处
内控意识并未真正做到全员化,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涉及单位全体员工的工作,但A高职院校内控相关部门以外的人员对内控了解不深甚至根本不了解;未全面进行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未建立定期风险评估机制;内控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监督部门虽然已设立,但未形成系统的监督机制;并未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全面的管理学院内部控制情况问题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A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内部控制,存在重购轻管的现象。购置的固定资产能够及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但是定期盘点工作落实不到位,管理上仍需加强。
5 案例启示
内部控制,人人有责。内部控制不是某一部门或某个人的行为,也不仅仅是管理层的行为,涉及高职院校各个层面和环节,关系到全体教职工的利益,是全员参与和全员控制的系统工程。内部控制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依靠院校管理层、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全体教职工共同维护,是贯穿于学院日常管理运作全过程的控制。因此,第一,应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内控意识,形成 "人人学内控、人人讲内控、个个受约束"的良好内控文化,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第二,正确认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工作目标。第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确保资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预防腐败,提高学院运行效率。第四,实施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以规范管理、防范风险为目标,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入手,系统梳理内部控制程序并加以完善,着力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制约,落实责任追究,利用信息化手段,形成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赵艳红.综合改革形势下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实施路径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教育财会研究,2018(1):65-70.
[2]韩济长.试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J].教育财会研究,2018(1):75-78.
[3]张雨芊.高职院校内控建设难点探析[J].知识经济,2019(2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