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对于缓解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思考

2020-04-14 04:56刘凌希
时代金融 2020年8期
关键词:金融化收入消费信贷

刘凌希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内需疲软的问题也日益严峻,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良性增长的掣肘。消费信贷通过缓解居民消费约束,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显著。本文将消费信贷置于中国金融部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从再生产的角度对消费信贷对于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并得出在发展消费信贷的同时应当加强对于金融部门的管制、防范相关金融部门过热,完善工资提高机制、保障工资随经济发展稳步提高,同时还要保障对于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信贷的可得性、谨慎对待高收入群体的消费信贷额度的结论。

关键词:消费信贷 收入 劳动力再生产 金融化

一、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与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整体飞速发展,但同时内需不足的问题长期困扰中国经济持续良性循环。尤其是在当今国际局势不断紧张、逆全球化思潮持续发酵之时,问题更加凸显。内需主要指投资和消费,我国投资长期过热,所以内需不足实际上是指消费不足。消费又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其中政府消费主要包括日常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我国政府消费规模较为合理,所以内需不足归根结底是指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因此,刺激内需应该根植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一)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现状

首先,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情况不容乐观。我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于1981年达到53.00%的峰值之后,在上个世纪80年代基本保持在50%的水平。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数据基本呈逐年下降的趨势。2010年,这一比重达到近年来的最低值35.56%。虽然在最近几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有上升趋势,但是情况依然不乐观,基本保持在35%-40%之间的水平。

其次,我国产能相对过剩,出口依存度高。我国许多行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尤其是在钢铁行业、汽车行业问题较为突出。2019年4月30日,中国发改委发布《2019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指导“去产能”的相关工作。但是“去产能”工作任重道远,产能过剩也成为我国外贸依存度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中国这样的应当以内需为主的大国来说,高的对外依存度是非常畸形的,不利于国家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

(二)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

根据商品的价值构成和简单再生产的原理,内需不足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之间矛盾的具体表现。商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三部分购买力的全部消耗是全社会商品需求实现的条件。在再生产正常运行的情况下,c和v必然投入到流通过程中,所以造成社会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m形成的购买力不会被全部消耗。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的生产以追求资本增值和高额利润为根本目的,不会把m全部作为消费资料,导致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的平衡比例关系被破坏,造成全社会对商品需求的不足。社会生产力越是发展,生产与群众有限消费能力之间矛盾就越会凸显。我国居民消费不足和产能过剩的并存验证了这一结论。

二、消费信贷对于提高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机制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几十年来,随着金融资本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出现了金融化的趋势。消费信贷主要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发放的专用于消费的信贷量,包括长期消费信贷和短期消费信贷,是金融化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同时,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因此,应该将消费信贷放到金融化的宏观经济背景和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中,从而研究消费信贷对于居民消费需求、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二)研究框架

现假设存在一个经济体,这个经济体中只有三个主体,分别为:产业资本家、金融部门的金融资本家和工人(即消费者)。

在没有引入消费信贷的情况下,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必然出现劳动力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得劳动力猥琐发展。在引入消费信贷之后,产业资本可以突破价值生产和实现的限制,扩大工人家庭的有效需求,完成原本相对过剩的商品的售卖,获得剩余价值的实现。工人借助消费信贷缓解了需求与工资购买力有限之间的矛盾,获得了商品的使用权,同时预支了自己未来的工资,增加了工人家庭的负债率。此时,金融部门的利润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产业资本家那里获得的产业工人新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来自工人家庭未来收入的占有。因此,可以从工人家庭部门出发,从而探究消费信贷的影响机制。可能出现以下四种情况:

影响机制1:如果消费信贷规模过大,会导致房地产行业过热,抬高物价,导致通货膨胀,提高工人家庭生活成本,降低实际可支配收入,恶化工人阶级处境。

首先,根据已有的研究,消费信贷对于耐用品需求的正向影响较大,住房属于耐用品中的典型;其次,住房由于其特殊性,不仅具有消费的价值,还具有投资的价值,当消费信贷规模太大时,房地产领域会吸引很大的一部分资金,有可能导致房地产行业过热,进一步吸引资本投资,导致经济过热,物价上涨,从而使工人家庭未来实际可支配收入实际上萎缩。

这种影响机制具体从以下两方面来强化:对于工人家庭,过高的消费信贷额度可能会引导工人家庭进行超过自己偿债能力的消费,其中也包括对于住房的消费,加深了劳动力金融化的程度,导致工人阶级地位相对减弱,未来的可支配收入下降,为了偿还债务,加深了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依赖程度。同时出于债务负担,工人阶级对于“失业”的敏感程度明显上升,导致未来劳资双方对于工资进行博弈时处于劣势地位,面临着工资被挤压的威胁。对于实体经济企业来说,由于实体经济都面临着利润率下降的趋势,根据已有的研究,在金融化大背景下,当金融市场过热,金融投资回报率较高,产业资本可能会将一部分投资于实体经济的资本转移到金融行业进行投机活动。

影响机制2:如果消费信贷更多的偏向于收入较高的群体,经济体中的低收入人群难以获得消费信贷额度,或者是因为还款期限太短导致消费信贷不能实际起到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消费需求不能获得有效的激励作用,市场也不能正确反映社会需求的信号。

首先,根据已有的研究,消费信贷对于低收入人群的激励作用比高收入人群要大,所以当消费信贷的接受方主要是高收入群体时,对于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这是符合逻辑的,因为高收入人群消费受到预算约束影响较少,增加消费信贷对于这一部分人群的消费需求刺激作用有限。同时,尽管消费信贷可以刺激高收入人群对于更高层次的、满足于享乐需要的消费需求,但是一方面,这种需求的扩张会传递出错误的市场信号,导致资源的误置,恶化低收入人群的现状;另一方面,在开放经济的情况下,高收入人群还可以选择在国内办信用卡,转而到国外进行消费,导致国内消费外泄。这种偏向于高收入人群的消费信贷带来了社会贫富差异进一步分化,将广大工人家庭置于更加恶劣的境地。

影响机制3:没有有效的工资提高机制,工人工资长时间保持在一个水平,不能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也就是说,工人阶级不仅不能从参与金融活动中获利,甚至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被剥削的程度就极度恶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消费信贷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于工人阶级多次剥削,使得工人阶级的生存条件持续恶化,劳动力“萎缩”。

影响机制4:金融市场过热,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情况严重,工人家庭负债率较高,经济中杠杆率较高,损伤工人阶级利益。

首先,经济中杠杆率较高,通货膨胀水平较高,导致工人家庭的生活成本较高,不利于工人阶级,即最广大的消费者群体。工人家庭还可能试图进行金融投资,但是实际上加大了工人家庭的金融参与度,在再生产的过程中被资本多次剥削。其次,对于非金融的实体经济部门,根据已有研究,产业资本会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安排生产活动和金融活动,如果金融活动的预期收益率较高,会加大对于金融投机活动的资本投入,加大“脱实向虚”的程度,进一步推高经济中的杠杆率。金融化程度的累积加深使得经济中存在大量泡沫,而最终的主要受害者将是广大的工人阶级。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情况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得出如果不对消费信贷的投入领域和投入主体做适当引导、没有相匹配的收入提高机制和有效的金融市场管控,使得消费信贷更多集中于某几个领域、收入较高的群体当中,消费信贷不仅不能起到有效的拉动内需的作用,还会恶化经济体中的固有矛盾,导致经济不稳定性增加,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也使得最广大的消费群体——工人阶级——利益受损,面临更大程度的、多次的剥削。

因此,本文得出,消费信贷首先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资提高水平相比),尤其是控制消费信贷在一些容易形成经济泡沫的行业的规模,并控制高收入群体的消费信贷规模、加强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信贷可得性,与此同时,落实有效的工资提高机制以及加强对于金融市场的管制,才能有效发挥消费信贷对于拉动居民消费需求、从而拉动内需的积极作用,使得经济稳定增长,带动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剧锦文,常耀中.《消费信贷与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证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37卷第7期.

[2]林曉楠.《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效应分析》.《财贸经济杂志》.2006年第11期.

[3] 李江一,李涵.《消费信贷如何影响家庭消费》.《经济评论》2017年第2期.

[4]温雪.《社会资本、消费信贷与农户家庭消费》.《消费经济》2018年第34卷第4期.

[5]阮小莉,彭嫦燕.郭艳蕊.《不同消费信贷形式影响城镇家庭消费的比较分析》.《财经科学》2017年第10期.

[6]李江一,李涵.《消费信贷如何影响家庭消费?》.《经济评论》2017年第2期.

[7]包倩文.《金融化对劳动力再生产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第9-10页.

[8]马慎萧.《劳动力再生产的金融化——资本的金融掠夺》.《政治经济学评论》.2019年第2期.

[9]陈享光.《消费和储蓄的政治经济学考察——兼论我国消费储蓄政策》.《经济纵横》2018年第8期.

[10]匡晓璐.《中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19年.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猜你喜欢
金融化收入消费信贷
后疫情时代个人消费信贷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消费信贷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期限结构视角
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金融·危机·再现
城镇化进程与农民收入、消费
流动性与经济的关系探究
国际原油供给波动的原因探究
消费信贷与消费者行为研究述评:基于多学科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