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方式 提升核心素养

2020-04-14 04:39杨清源
中学物理·高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改进教学方式核心素养

摘 要:在滑动摩擦力教学中,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教师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学生自我总结归纳出滑动摩擦力方向的规律.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情境为切入点,以学生提问为起点,注重了知识的建构过程,践行了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改进;教学方式;核心素养;滑动摩擦力

文章编号:1008-4134(2020)07-0046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基金项目:  北京市物理学会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WLXH201022).

作者简介:杨清源(1975-),男,湖南人,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与研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应适度改进教学方式,以科学灵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加强细节的巧妙处理,实现知识的建构过程.比如,教学情境设计应尽量吸引学生注意力,力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暴露学生的迷思概念;应适当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和实验活动,在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和方法的建构,在学生讨论中达成共识,进而建立概念或形成规律……好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本文以滑动摩擦力一课的引课教学和方向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点做法.

1 问题的提出——常规教学设计的不足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通常从生活实例或者魔术引入,引出摩擦力,接着学习新知识,在课堂后半部分再适时用所学解释引课时的实验现象.这是一种不错的引入方式,但其不足是引课和解释出现断层和脱节,缺乏教学过程的连贯性.

对于滑动摩擦力方向的教学,通常是通过几个简单实例,告诉学生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的结论,接着通过习题进行落实.这种教学方式,短期看似高效,其实学生仅仅是记住结论,时间稍长,依旧迷惑,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学生的素养提升,也存在局限性,有必要改进.

2 对引课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分析

在不同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中,阐述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顺序不同,本教学设计基于先学习滑动摩擦力,后学习静摩擦力.

2.1 引课的教学设计

2.1.1 学生观看演示实验与亲身体验

环节1:“演示”拖拽手机下的A4纸.从学生甲借一部手机,将手机放在讲台边沿,手机下边压一张A4纸,让手机的主人(学生甲)抽出A4纸,学生迟疑,不抽纸,教师追问原因.

环节2:演示拖拽滑块下的A4纸.将手机换成滑块,下边压一张A4纸,整体置于讲台中间,记录好滑块的初始位置,学生甲抽出A4纸.实物投影实验的过程,全班学生观察滑块的位置变化情况.

环节3:学生自主实验.在课桌上平放一张试卷,再将校园卡放在试卷中间,记录校园卡的初始位置,抽出试卷,观察校园卡的位置变化.

2.1.2 学生提问与聚焦问题

教师引导:根据观察到的现象,针对滑块的运动过程,提出一些物理问题.

学生提问:滑块受到的弹力变不变?除了重力和弹力,滑块还受到哪些力?滑块最初是静止的,最后又静止,而滑块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滑块经历了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其动力和阻力分别是什么力?在滑块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哪些物体受到摩擦力?叫什么摩擦力?产生这种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摩擦力?摩擦力三要素是什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有规律?……

预案:如果学生提不出相关问题,教师指导和提示.

教师再引导学生聚焦问题——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规律.

2.2 设计意图与分析

(1)方便直接引入:由于是先學习滑动摩擦力,后学习静摩擦力,引课需要避开从静摩擦力过渡到滑动摩擦力,以免形成干扰.此实验可以直接引入滑动摩擦力.

(2)容易破除迷思概念:学生通常认为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动摩擦力只作用在运动的物体上(前测的确如此).而要想办法克服学生这种错误认识,破除学生的迷思概念,就需要找一个滑动摩擦力作为动力的实例,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除了传送带以外,这样的生活实例不好找(静摩擦力作为动力的事例比较多).本引课采用了抽纸的方案,该方案中滑块(校园卡类似)包含加速和减速两个过程,加速过程中滑动摩擦力对滑块而言是动力,用实例证明了滑动摩擦力是可以作为动力的,这可以帮助学生破除头脑中的迷思概念.

(3)方便建立科学概念: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结合生活经验,知道动力让物体加速,阻力让物体减速,或者加速过程存在动力,减速过程存在阻力.学生除了认识到滑块加速时所需的动力是滑动摩擦力外,容易知道滑块在桌面上减速时受到的阻力也是滑动摩擦力,进而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这个思考过程和分析过程自然会促使学生对滑动摩擦力有新的认识,容易建立起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相互作用和运动观.

(4)抓住学生心理:用手机引入,主要是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有生活经验,抽纸可能会导致手机从桌面掉下去而摔坏,危险,引出有摩擦力作用.紧张刺激与快乐学习共存.为确保安全,再改用滑块,并显示实验全过程.相反,如果上来就用滑块做实验,对高中学生而言,则显得特别没意思,学生会感觉到很无聊,起不到应有的引课作用.

(5)丰富教学素材:这个引入方案为后面分析滑动摩擦力方向提供足够素材,两个过程(加速和减速),三个研究对象(滑块、纸面以及桌面),为后续学生列表归纳滑动摩擦力方向的规律做好了铺垫.

这样的引课方式,与以往教学方式不同,也不麻烦,但能很自然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自然的会从动力学分析现象的原因,很顺畅地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实验可视性好,也有学生亲身体验,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很有帮助,教学效率高.

猜你喜欢
改进教学方式核心素养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