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肖珍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江西南昌 330006)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剖宫产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指血液在产妇下肢深静脉发生不正常凝固,导致深静脉堵塞,造成静脉回流障碍的现象[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比例的不断升高,下肢DVT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会造成肺动脉栓塞、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后果,严重危害产妇生命健康[2]。传统的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属于被动运动,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血液循环的改善效果有限。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可以促进产妇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对剖宫产术后产妇DVT的发生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3]。本研究探讨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7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的9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观察组年龄23~67岁,平均(45.77±6.28)岁;对照组年龄22~66岁,平均(44.74±6.5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及其家属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体位指导、出院注意事项普及等。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在产妇腿部放置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洁定医疗器械(苏州)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260508号,型号:Flowtron Excel],通过对充气外套进行充气与放气操作来改变产妇腿部的外周压力,压力范围25~45 mmHg(1 mmHg=0.133 kPa)。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踝泵运动:产妇平躺在床上,身体放松,最大限度向上勾脚尖与向下绷脚尖交替进行,保持10 s,每次训练持续5 min,5次/d;进行踝关节的环绕活动,反复内翻、背伸、外翻及跖屈踝关节,使肌肉持续收缩,在产妇身体条件允许时,逐渐增加训练次数。
(1)比较下肢DVT发生率;(2)术后用LHOTSYS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400542号,规格:LHOTSYS A400Ⅰ]对产妇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查,包括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对照组有8例发生下肢DVT,下肢DVT发生率为16.33%(8/49);观察组有2例发生下肢DVT,下肢DVT发生率为4.08%(2/49);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P=0.045)。
护理前,两组血小板、PT、APTT与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PTT与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小板、PT、APTT与FIB水平比较(x-±s)
由于妊娠期间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雌激素会促使肝脏产生凝血因子从而使血流速度变慢,而剖宫产术后产妇需长期卧床,导致下肢血流滞缓,从而发生下肢DVT。下肢DVT产妇常常出现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等症状,给产妇的健康及日常生活带来一定影响[4]。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DVT的产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能有效改善剖宫产术后产妇血液的高凝状态,从而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是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改变产妇下肢外周压力,对产妇下肢肌肉进行挤压,从而促进下肢血液回流。但这种方式属于被动运动方式,产妇下肢肌肉并没有进行自主活动,无法达到增强肌力的目的[5]。踝泵运动属于主动活动,通过屈伸踝关节能使产妇小腿肌肉得到收缩与放松,从而使肌肉内的毛细血管及淋巴管受到挤压,促进血液及淋巴回流[6];但由于部分产妇术后体力不足或出现术后疼痛,踝泵运动的实际应用效果也会受到限制。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既能增强产妇下肢肌力,又能在产妇自身条件不允许时达到促进血液及淋巴回流的效果,进而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DVT发生率。
综上所述,踝泵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能有效改善剖宫产产妇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降低下肢DVT发生率。